为何薛尚哲的离世让王阳明大师痛哭长号
众所周知,王阳明以"知行合一"闻名于世,一生极少作应酬之辞,祭文更是寥寥,现仅存十余篇,除去祭奠长辈、亲属,数篇而已。名不见经传的国子助教薛尚哲先生为何独受其青睐,为何他的离世会给王夫子带来如此的痛苦?
且看祭文:“自君之弟尚谦始从予于留都,朝夕相与者三年。归以所闻于予者语君,君欣然乐听不厌,至忘寝食,脱然弃其旧业如敝屣。君素笃学高行,为乡邦子弟所宗依,尚谦自幼受业焉。至是闻尚谦之言,遂不知己之为兄,尚谦之为弟;己之尝为尚谦师,而尚谦之尝师于己也。尽使其群子弟侄来学于予,而君亦躬枉辱焉。非天下之大勇,能自胜其有我之私而果于徙义者,孰能与于此哉!.............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阳者,则实君之昆弟之为倡也。其有功于斯道,岂小小哉!............方将因藉昆赖,以共明此学,而君忽逝矣,其为同志之痛,何可言哉!虽然,君于斯道亦既有闻,则夕死无憾矣,其又奚悲乎?吾之所为长号涕夷而不能自已者,为吾道之失助焉耳。天也,可如何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子“长号涕夷而不能自已”的理由。首先,薛尚哲不矜不恋以往之学问,弃之如敝履。最难得可贵的是,薛尚哲在潮州已经是一方名儒,为当时学者所仰慕,成为大家求教的对象。其次,薛尚哲不因所学之道来自其弟而感觉不自在。古语云:长兄如父。从小教导的对象现在反而向自己传道,这种心理反差并没有给他带来心理困扰和负担。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三,薛尚哲为了传道,能舍弃小我有我之私。惟有无私,而有大勇,而能传真正的道义。感悟之后,薛尚哲不是一人独学,而是向大家推广。正是因为这样的品格,才带动了一方学子不倦于求道之路,敦实之学风蔚然壮观。王夫子不禁赞叹道:“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阳者,其有功于斯道。”
人这一生,最容易的是就是对别人说不,最难否定的是自己。蝉蜕旧壳虽痛,但是能飞的更高。敢于同过去的自己决绝需要勇气,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古来能如此者,十余位而已,薛尚哲做到了。虽然他的弟弟薛尚谦先闻王阳明先生之道,名气远大于哥哥,但若无哥哥人格魅力之濡染,开阔胸怀之影响,当不会如此高的成就。尚谦者谁?即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师薛侃是也。侃乃王夫子最得意之弟子,他将师父“良知”学说带到南国发扬光大,岭南世风为之一振,士心因其而淳,木铎之音至今有余响。读到这里,应该理解惜墨如金的王大师为何痛哭长号、发自内心地为尚哲撰写祭文了吧?
《薛氏读书录之二》年1月14日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查看全球公祭薛仁贵盛况!
诗传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