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前景 >> 正文 >> 正文

老年艺术团的新号手

来源:长号 时间:2022/5/30
治疗白癜风的大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51012.html

人们在退休之际,都面临新生活的选择,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和情趣爱好不同,选择的领域及侧重点也不相同。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年的夏天,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盟二建总经理于克强携夫人参加老朋友举办的聚会。在座的新老朋友年龄接近、志趣相投、擅长文艺,其中还有些人在自发的老年管乐队里吹奏乐器。席间大家边饮边唱,好不热闹。在这种氛围中,于克强夫妇也在老朋友的力荐下一展歌喉。俩人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演唱博得了满堂喝彩,同时也让大家领略了他们的艺术功底和文化素养。叙谈中的话题难免涉及退休后新生活的安排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热情献策。大部分人认为退休后应把健康、快乐视为第一要务,并建议他学一门乐器,有人根据他体格魁梧,口型方正、气宇轩昂,极具阳刚之气的特点,具体建议他吹长号。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最后,于克强接受了大家的意见作出了抉择:参加管乐队,吹长号。

于克强夫妇为天津“知青”,他们把最好的年华和聪明才智献给了科尔沁草原。借助老家亲属的鼎力相助,没多久就从天津乐器厂购来物美价廉的长号,由此,他走上了人生又一新的旅程,练起了长号。吹号是一个花力气、费体力的差事,在商品匮乏,粮食实行供给制时期,专业号手的供应量同重体力劳动者是一样的,可见,吹号体力消耗之大。

从这年秋季开始,人们会常常看到,每天,当晨曦初起或晚霞绽放的时候,一位壮士骑着自行车,驮着长号从家里出发,奔赴辽河边、大桥下或公园里练号,几乎风雨不误。开始练时嘴吹肿了,唇吹破了,他像战士一样“不下火线”,有时感冒发烧,他照样挺着去练。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贵在坚持,不进则退,如果间断了以前的努力就白搭了。

现在老年艺术团管乐队实行“双管制”,即每种乐件均为两把,长号由老于、小于担任。老于即于克强先生,小于为市实验小学的于洪武老师,我市管乐一流方阵的高手,年龄比老于小十几岁。他俩是师生关系,4年前于克强学长号时就是经乐友介绍,拜于洪武为师的。

别看老于比小于大不少,作为学生的他对老师非常钦佩、虚心请教;作为老师的小于对学生也十分敬重,传授真经,师生相处的很融洽。虽然于洪武在校除教学外还担任班主任,平时难以抽身,但每逢寒暑假或周末,他都陪同学生练功,耐心指导;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布置,刻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从不懈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进步很快。对此,于老师特别满意,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带过不少学生,我这位本家老兄是其中年龄最大然而训练最认真、最刻苦又最有悟性的一个。”

管乐的动静大,因噪音影响周围环境这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初学者,影响则更大。一次,他练号时一个玩滑板的小朋友说“别吹了,太难听了”!还有一次,他在西拉木伦公园练号,公园里的动物管理员说“别在这里吹啦,动物都让你吓着了!”,年已花甲学吹号如果没点抗打击能力,还真招架不住这样的冷嘲热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的进步还真的不小。不仅声音吹得平稳了,而且还可以吹出一些旋律来。

自学习长号以来,于克强就痴迷上了这个乐器,爱不释手。在家里他常常拿着号在沙发上练习。有时睡着了,手里还抱着号。在团里训练他经常几个小时不动地方地连续吹。毕竟是一位新手,在团里排练新乐曲时,为不影响整体演奏,他“慢鸟先飞”,在下面反反复复地练习。无论是团里集中排练还是正式演出,他所承担的那部分演奏乐曲从未误过事。

经过几年的刻苦,他已经成为团里的骨干。为展示老年人的风采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管乐队在夏季傍晚固定时间,在公共场所集体吹奏,并号召团员参加。如果没有长号,乐曲的演奏就会差很大的成色,有的乐曲甚至无法完成,这一点于克强的心里明白。因而他场场提早到位,是团里最稳定的队员。女儿在京大龄生产他夫妇俩前去照顾。小外孙儿问世没几天,他就整天如坐针毡,在女儿家里待不下去,急着归队。女儿知道父亲的心思,不得不给他买了返程的车票。

吹长号与吹萨克斯相比,由于吹号比较费劲,前者人数较少,因此,现在于克强不仅是老年艺术团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市里业余演出团体的“香饽饽”,许多演出活动邀请他参加。他也从不端架子,每每都欣然前去助阵。他说,人退休了,要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做点自己喜欢又有益于社会的事,吹号给我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同时还可为繁荣百姓文化生活作贡献,这块阵地,我守定了。(作于年8月)

(配图来自网络)

阅读更多的好作品,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