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
文
周洋
低音乐器在普及上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最开始安排孩子学习低音乐器的家长,大多有一点“居心不良”,如果不是望子成龙心切,想早些加入乐团,那么就大多是在盯着高水平艺术团加分了。
我们所说的低音乐器一般指低音提琴、巴松、大号等,低音乐器在推广普及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音色太过低沉、乐器比较昂贵、师资匮乏等原因都会影响乐器的推广。但真正导致冷门的原因在于,低音乐器对大众的普及程度太弱,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乐器的学习方面,即便是在音乐欣赏方面,低音乐器也是配角,很多人对低音乐器抱有偏见,欣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是审美心态,而对低音乐器则有些许猎奇的心态。
音乐史进入20世纪后,低音乐器在交响乐团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尤其在电影音乐中,宏大的叙事离不开低音乐器的烘托。可惜在各地学生乐团中,低音乐器仍然是紧缺专业,在不少三线以下城市里基本处于“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尴尬状态。归结原因,虽然管乐队在中小学里普及已久,但在学生和家长的认知里,始终没有把低音乐器(尤其是低音铜管乐器)上升到专业管弦乐器的高度。
由于师资的匮乏和乐器昂贵,低音乐器学习者的整体基数较小,走上专业学习道路的学生不多,因此造成教师的培养数量有限,师资匮乏又导致乐器的宣传力度薄弱,从而导致学习者较少,因此陷入一个无限冷门的循环中。
从铜管专业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铜管专业教师基本都是从军乐团走出来的,这批老教师在早期的铜管乐器教育中立下汗马功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和留学归国的演奏人才加入到低音铜管的教学和演奏中,当下的低音铜管教学状态已经取得极大改善,国内整体演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随着行业核心力量的不断壮大,一些终止冷门循环的节点逐渐浮现,改善低音乐器教育的时机显现出来。
首先,正确的舆论引导必不可少。当今新媒体发达,有很多新的渠道可以对低音乐器进行正面宣传。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家长委婉地表示,希望孩子能学一个可以独奏的乐器,就像萨克斯一样,而谈到低音乐器,大部分家长的心态是抵触的,因为压根不知道低音乐器也是很好的独奏乐器。利用新媒体的便捷和普及性,改变大众对低音乐器的误解,是普及低音乐器的第一步。
其次,好的原创作品也是影响低音乐器推广的重要因素。以长号为例,很长时间内长号都在演奏大提琴、巴松等乐器改编而来的作品,专门创作的独奏作品不多,能够发挥低音乐器特色的重奏作品也比较少。乐谱出版工作方面不尽人意,国内出版的谱子仍然是老生常谈的一些作品,乐谱引进工作集中在钢琴等热门乐器上,低音乐器作品无人问津,行业内仍在广泛流行复印谱子。
第三,发挥地方性专业委员会作用,发展低音乐器从业人员数量,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积极组织比赛与联谊活动,从基层推广低音乐器,提升低音乐器形象。目前全国各地各种低音乐器学会接连建立起来,但是如何让低音乐器走下塔尖,普及到大众,仍然需要各地专业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第四,为青少年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现在很多中小学里都有管乐队,管乐队里设有长号、上低音号、大号、巴松等声部配置,应该说低音乐器在青少年中有很庞大的学习群体。学生可以在不购买乐器的前提下尝试学习乐器,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机会。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离开学校后放弃了学习。如何与校方联手,将部分学生引导走上专业学习道路,也是活跃低音乐器学习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学生乐团雨后春笋般涌现,80后、90后家长思想相对开明,再加上高水平艺术团加分政策推波助澜,低音乐器已迎来一个良好的“起飞”时期。解决好上述问题,低音乐器终将告别冷门,走进一个热门的良性循环里。
-THEEND-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