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音色温和柔润而又明朗雄壮;它与小号、长号一起能够表现出庄严、圣洁的气氛;它与小提琴一起也能够表现忧愁、悲哀的情绪。它既可以诠释柔美的夏夜和黎明;也可以描写壮美的山川、河流。这个独特的乐器就是——圆号。
圆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美,它的外形拥有圆润的曲线,在阳光下闪耀着温和的金属光泽。圆号是交响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铜管乐器,它是连接铜管与木管、管乐与弦乐最好的桥梁。正因如此,圆号在古今无数作曲家的笔下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辉。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一起赏析圆号的音乐魅力。
欣赏:圆号演奏电影配乐《回到未来》
圆号简介圆号(FrenchHorn),别称法国号,是一种唇振动气鸣乐器,广泛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中。它由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管体弯成圆形,整个管体拐弯处较多机械部分使用回旋式活塞,通过按下活塞键使活塞回转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作用。常见有三键,四键和五键圆号。
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它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饱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而且其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圆号的发展历史圆号的雏形:号角
圆号发源于欧洲,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干多年以前。在中古时期,尚以采集野果、狩猎为生的人类,用牛、羊等兽角制成了可以发出声音的器具——号角。而这种狩猎号角,可以说是圆号的雏型。
“自然圆号”
最早的“自然圆号”是从战场上使用较多的狩猎圆号演变出来的。17世纪自然圆号的号管是盘旋两圈。据说,当时用不同的泛音管可以吹出狞猎所需要的31种不同的信号,可以用特定的号声来描绘所见到的动物种类、大小、甚至动物的颜色。此外,还有表示传递、追逐、呼救、狞猎完毕等信号。在狞猎出发前及猎后归来时,由二至八个猎手组成的原始吹奏乐队所吹奏的号声,含有重要的音乐要素。卡瓦里·吕利就是在少数几部歌剧的狩猎场面中,最早使用狩猎号角与其他乐器一起合奏的作曲家,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了多年。
18世纪:圆号的不断革新
“带钩状物的自然圆号”
在18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种“带钩状物的自然圆号”。与之前的“自然圆号相比”,这种圆号的号身较小,并且带有一个放置附加调音环的管座。这个物件的出现,可以使演奏者更为方便的吹奏转调旋律。这也是巴洛克时期最普遍使用的圆号类型。
德国作曲家凯萨·雷因哈弟在他的歌剧作品中独立使用圆号,意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杜曼尼可年在他后期作品中也用了圆号,次年亨德尔在《水上音乐》中使用了两支圆号,巴赫也在众多的清唱剧和年写的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作品中使用它,至此圆号就成了乐队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创意圆号”
约年,在维也纳出现了在号嘴的入口处调换弯管的圆号。即根据乐曲的需要,把不同音程长度的圆形定调管插入号嘴入口处以延伸管长的方法改变乐器的基音。
到了年,“创意圆号”问世。这种圆号取消了“带钩状物的自然圆号”管座,把钩状物安置在了圆号本体上,这样的设计降低了演奏者的负担,是钩状物圆号的最后一种改良类型。
此时,德累斯顿宫廷乐队的圆号演奏家亨佩尔发明了“阻塞”吹奏法,这是一种将右手伸进圆号出音口,靠手的位置变化和气息的控制,吹出音阶各音的方法。这样,中音以上的音域不再需要调换定调管。为了便于使用“阻塞”吹奏法(手号),亨佩尔还将圆号口朝天的习惯改为向右手的方向,亨佩尔的这一变革在圆号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19世纪:真正解放的圆号
上述弯管、导管以及其他技术上的改革都发生在18世纪。但是,只有在19世纪发明了活塞以后,圆号才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年,有两位西里西亚人:海因里赫·斯托尔泽和弗利德利赫·布鲁迈尔发明了活塞式铜管乐器,第一次把活塞装置用在圆号上。大约年,在维也纳又出现了左右运动的回旋式活塞;这样,到年时终于制造出了三个活塞的定型圆号。
年,法国作曲家哈勒威和德国作曲家舒曼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活塞圆号。而真正脱离手号系统的音乐作品,则以舒曼年为F调圆号而作的《慢板与快板》为标志。
到了20世纪,仍有许多演奏学派的发展以及乐器制作技术上的改革。包括使用新型的合金和塑料来制造圆号。还出现了三排圆号和特高音圆号,并确立了F调和降B调的双排圆号为管弦乐队标准乐器的地位。
欣赏:《音乐会曲》
交响乐队中的圆号与其他铜管乐器相似,圆号也是一种在技术上非常复杂、在演奏上最难掌握的乐器。它有约三米长的管道、四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十多个自然泛音和丰富多变的音色。这些特点是其他任何一种乐器无法比拟的。
交响乐团中通常编制有四把圆号,有时候会有八把。有时,他们成对演奏,高低音区搭配相得益彰。在许多音乐作品中,圆号一直起着“桥梁”承上启下的作用。圆号属于中音乐器,它可以与声乐、弦乐、管乐或键盘乐器进行配合。
圆号除了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外,自己本身还能组成多种演奏形式,如二重、三重、四重乃至由24把圆号组成一个乐队,其中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其合奏效果就像一个独立的管乐队。
世界著名的圆号演奏家弗朗克-罗伊德英国著名圆号大师弗朗克-罗伊德(FrankLloyd)曾为皇家苏格兰交响乐团指定为首席圆号、皇家爱乐乐团圆号首席。后来逐渐转型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并加入了著名的飞利浦-琼斯铜管乐团及英国室内乐团,并担任这两个著名乐团的圆号首席。
赫尔曼·鲍曼赫尔曼·鲍曼(HermannBaumann)是德国著名圆号演奏家,曾任斯图加特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圆号手。他曾在李希特指挥的巴赫《b小调弥撒曲》中担任独奏。
鲍曼吹奏时,似乎只要轻巧的动动嘴,圆号就会随心所欲地歌唱起来。即使是吹奏没有按键的古式圆号,他也能毫无困难地达到这种境界。经他处理的任何乐句,音色都很圆润、华美、明朗。
韩小明韩小明是当今活跃于世界乐坛的著名华人圆号演奏家,曾与伯恩斯坦、索尔蒂、阿巴多、小泽征尔、马泽尔、艾森巴赫等著名指挥家合作演出,以客座首席圆号的身份担任过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以及巴伐利亚、汉堡等德国各大广播交响乐团,德国柏林、科隆、汉堡、波恩、杜塞尔多夫歌剧院及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的首席圆号。
他以圆号独奏家的身份在欧洲各大城市以及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多次参加萨尔茨堡、德国维尔茨堡莫扎特、德国北德、英国伦敦音乐节,以及美国著名的马尔波罗室内乐音乐节,年与英国伦敦ASV唱片公司录制了莫扎特全部圆号协奏曲,同时他还和德国很多著名的重奏组及音乐家录制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并且创建了德国著名的圆号重奏团GermanHornEnsemble,代表了当今世界顶级圆号组合,在欧洲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圆号作品赏析圆号的音色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温和高雅;第二种嘹亮明快充满了火力。圆号的音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在19世纪,诸如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作曲家想要洪亮、辉煌的声音效果。由于他们的作品多描写室外场景,而圆号一直和狩猎相联系,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圆号是最佳的演奏乐器。
《D大调圆号协奏曲》莫扎特一共创作了四首圆号协奏曲,这几首作品是他为好友所作,都是该类体裁的上乘之作。其中的第一首《D大调圆号协奏曲》(与海顿相同,第一首也为D大调)创作于年,在这部作品里,他还在圆号独奏部分为演奏家朋友写了一些文字说明,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情绪。
《D大调圆号协奏曲》是四部圆号协奏曲的第一部,很传奇的是这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而且这两个乐章是莫扎特分别为其他协奏曲所创作的,但是后人把这两个乐章重新组合演奏,形成了这部协奏曲作品。这两个乐章都是快板乐章,而且都有转调旋律出现。
《?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是莫扎特创作于《D大调圆号协奏曲》之后的年,这部作品是圆号协奏曲中非常著名的,也是莫扎特四部作品中公认最杰出的一部。有很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协奏曲创作从社交类型转型为技巧性协奏曲的一部转折之作。
《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海顿的《D大调第一圆号协奏曲》是圆号协奏曲这类体裁最早创作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是这一时期协奏曲特点十分鲜明的一部。其中的第三乐章在双簧管与弦乐合奏的引子后,圆号演奏出旋律主题。在这个乐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圆号柔和细腻的音色,以及颗粒性极强的演奏技巧。
《?E大调圆号三重奏》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舒曼、勃拉姆斯等人都非常喜爱圆号这件乐器。其中勃拉姆斯创作的《降E大调圆号三重奏》(OP.40)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圆号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本人就非常热爱圆号,他认为圆号的音色充满肃穆庄严、温和的特点。而这首作品创作于年,是他为去世的母亲所创作的哀悼之歌,表达了对母亲离世的悲痛与思念。这是一部展现了勃拉姆斯伟大创造力的音乐作品,他把钢琴和小提琴以及圆号的组合创作出了非同寻常的音响效果。
《阿尔卑斯交响曲》《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Alpensinfonieop.64)是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首交响诗。这首交响诗是献给当时的德累斯顿国家乐团,创作于年到年间。
《阿尔卑斯交响曲》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交响诗所描述的登山从夜晚开始,接着是各个发展阶段,最后终于夜晚,共分为22个段落。
结语圆号的音色既温柔又富有冲击,柔美与嘹亮并存。细细聆赏圆号音乐作品,不难发现,它不仅诠释着作品的迷人魅力,更表达着演奏家内心的澎湃感情,徜徉在圆号的音乐世界里,让人无比沉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