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如约而至,令申城爱乐者倍感温暖。本届音乐节能如期举办,可以说是克服了重重难关,而对于上海观众而言,MISA早已融入到大家每年的夏日生活之中,是每年盛夏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充满仪式感的一个音乐节。
今年的MISA格外令人期待,无论是演出项目,还是亮相阵容,都囊括了目前国内古典乐坛的顶级配置。疫情虽阻隔了彼此间的物理距离,但实现了从哈尔滨、北京、上海到广州,乃至辐射伦敦、纽约等全球多地“线场”云端联动。虽然前两场音乐会“空场”进行,通过云端向全世界观众进行现场直播,但当时当刻爱乐者的心早已被音符连接在了一起。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数个在线平台同时开启直播,如同一道流星划破天际,触发彼此,点亮心扉。
这两场在线音乐会分别由上海交响乐团和哈尔滨交响乐团倾力上演,上交在自己的主场——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哈交则在哈尔滨音乐厅通过在线直播进行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上交的这场MISA开幕音乐会,同时也是-音乐季的闭幕音乐会,既向上个音乐季道别,同时也开启一段新的历程。灯光渐渐暗下,乐手屏息以待,上交助理指挥张橹“临危受命”,顶替因疫情无法来沪的音乐总监余隆,携手著名旅欧女中音朱慧玲,带来瓦格纳的声乐套曲《韦森东克歌曲》,并以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及下半场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拉开了今年MISA的大幕。
上交乐手的状态令人欣喜。此前,乐手均坚持每天宅家练习,能见面后又铆足了劲抓紧合练。当《索尔维格之歌》的第一个音奏响,我们熟悉的上海交响乐团又回来了!而且是满血复活!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出生于上海,近年来享誉世界舞台。当晚她与乐团合作了瓦格纳久负盛名的声乐套曲《韦森东克歌曲》。这部声乐套曲原本要在今年4月2日演出,后无奈取消。好在这次乐团和朱慧玲有机会再次合作,弥补先前的遗憾。笔者相当喜爱套曲中的第一首,《天使》是五首歌中最纯粹的一首。天使般的歌声仿佛唤起了天真纯朴的儿时回忆,但即使是美好的憧憬也掩饰不住那一抹淡淡的忧愁。朱慧玲的演绎丝丝入扣,实现了意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说到下半场的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笔者就很想把第二天哈尔滨交响乐团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联系起来一起谈。一喜一悲,人生的两种境遇在这两场音乐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巨人交响曲》是马勒一生中创作的最为明快、明亮的一首交响曲,歌颂生命的伟大,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在这里要点赞上交铜管声部,这部交响曲的一大亮点,在于第四乐章第一主题后,转而奏出第一乐章发展部结尾部分,表现人的灵魂的胜利,无比恢宏。小号、长号、圆号完整地奏出了“天使的号角”,如同人们战胜绝望的赞颂。哈尔滨交响乐团因为地缘关系,有着较多俄罗斯乐手,因而在演出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时候颇有心得。汤沐海的指挥风格充满激情,对于老柴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悲怆》是柴可夫斯基悲剧三部曲的最后一幕,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一生总结性的代表作品,也是他交响曲成就的最高体现。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该曲的特色,诸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哈交凸显了俄系乐团的特征,演绎起来更显得“原汁原味”。近年来,哈交进步显而易见,年轻乐手和老外乐手的相辅相成,给予了乐团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申城爱乐者永远不会忘记年的那个盛夏,我们相约在上海音乐学院边的白色大棚(现为上音歌剧院),开启了每年不离不弃的音乐欢聚。如今,已迈入第十三个年头的MISA依然克服重重困难与我们相会,这份情谊就如同一位老朋友般弥足珍贵,格外亲切。还有个利好的消息传来,后续今年的音乐节会有4场演出按50%的上座率开放现场观摩,笔者赶紧兴奋地呼朋唤友,咱们过几天现场见!
MISA不散,我们不散!(茅亦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