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仿在泸沽湖收集整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搓舞”
03:56封面新闻讯记者陈荷
包仿,一位从会理县文化馆走出来的舞蹈编导,虽然不善言辞,但她个性鲜明的作品里,对凉山那片人文诗意土地的眷念浓郁而热烈。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群文舞蹈编导岗位上,吸取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实生活里追寻着阳光与生命力,为了心中的“舞蹈梦”不懈奋斗着。
摩梭人在泸沽湖起舞
转换:从舞者到舞蹈编导
年,包仿从四川省舞蹈学校毕业,在学校里,她学习的舞种是民族民间舞。“年轻的时候,只想做一个快乐的舞者,练功再辛苦,演出再繁忙,想法都很单纯,按照导演要求扮演好每一个舞蹈角色,在舞台上呈现最美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思考,如果离开舞台,自己还能做什么。这个迷惑直到一次采风活动才真正解开,至今记忆犹新。”包仿回忆道。
对于第一次编舞的经历,包仿笑言,“当时没什么经验,压力可大了。我在会理县文化馆工作,有一次,恰好有一个机会难得的比赛,领导为了培养年轻的群文工作者,就安排我来负责编舞。”
“正式创作是在年,那一年,我编创了第一个彝族舞蹈作品《开心的大喇叭》。这个作品的灵感源于一次县文化馆组织的艺术采风。”包仿说,“我跟小伙伴们深入会理最偏远的新安乡,深入当地百姓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劳作闲暇时,大家围圈席地而坐,古老的土地就是最原始、最天然的舞台。我看到当地农民对着天际吹响一种叫彝族长号的乐器,有一种原始粗狂的美,特别震撼人心。”
抬头蓝天白云,阳光毫无遮拦倾泻而下,身旁金沙江水缓缓流淌,在此起彼伏的山歌里,村民们踏歌起舞,无拘无束,欢快自由。远远地看,舞动的人群只是大地上的一个个小黑影,但是当他们跳起原始的蹢脚舞,彝族汉子蜷缩腰身,颤动屈膝,用他们征服高山河谷的双脚踏出古拙悠远,刚健有力、粗犷热烈的凝重舞步。包仿看得如痴如醉。“舞蹈体现的不同艺术气质,就是每个民族的灵魂。”
采风回来之后,包仿就编创了自己第一个彝族舞蹈作品《开心的大喇叭》。“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家里人特别支持,我妈妈给我准备了舞蹈服装,爸爸给我做的舞蹈道具。最终,这个节目被选上参加四川电视台开播庆典晚会。后来,还获得了年全国第六届‘群星奖’银奖。”
“从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编导可以用自己的思想,赋予舞者灵魂,赋予舞台更多艺术感染力。”包仿由此受到了鼓舞,对编舞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专业的创作之路。凭着获奖的这份殊荣,她也从会理县文化馆走进了四川省文化馆。
包仿在编舞、彩排
投入:在群文工作中吸取养分
四川是个多民族省份,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包仿看来,“四川不论是县城还是大城市,群文艺术都发展得不错。专业的舞蹈人才很多,舞蹈教育和培训开展得特别好。”
还在会理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包仿编排的舞蹈以彝族舞蹈为主,到了省文化馆工作之后,接触到更多舞种,包括羌族、苗族,摩梭族,傈僳族等等。“我们经常到各个地方去采风,进行舞蹈辅导和创作,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舞蹈创作而言,这种积累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不光要在学校中学习,在生活中,辅导中,创作中,在民间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接触到的东西更丰富,也让我的眼界大开,视野变得更宽广,编舞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在包仿看来,少数民族的舞蹈其实是有很多共性的。用不同的舞蹈语言,提炼展示根植于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华,只要是有思想、有性格、有感染力的作品,都能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一天,我要排一个羌族舞蹈,但是我并不是很了解。就到羌寨生活了一段时间,观察他们民间平日里是怎么跳的,我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包仿生活照
群文舞蹈编导这份工作很辛苦,没有节假日,周末经常也要排节目,甚至也没有任何报酬。包仿却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我们的工作时间没有规律,有时候要从早忙到晚。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经常被我所接触到的群文爱好者所感动。这些爱好者大都来自基层的各行各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在编排舞蹈的时候,虽然他们的动作有时候并不是很标准,但是全身心投入,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足以媲美专业演员。”
校园、企业、部队......只要有群文文化活跃的地方,包仿和她的同事们几乎都去过。多年一线的工作和接触,也发生了不少让包仿感动的事情。“有一年,阿坝州茂县举办首届瓦尔俄足节,也就是羌族的妇女节,我们过去给他们编排舞蹈节目。有个大姐已经70多岁了,我们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劝她不要参加了。大姐坚持要参加,还说,‘我哪里年纪大哦,还有比我年龄更大的。’”
“当时排练太阳大,穿的衣服也厚,非常热,她依然坚持了下来。这足以见她对自己民族的舞蹈和文化有多热爱。”包仿回忆起这件事,感慨万千。
包仿编舞的舞蹈《羌寨欢歌》
绽放:推陈出新,舞蹈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年到年,包仿为乐山师范学院创作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雪域飞歌》、《阳光索玛》和《幸福山寨》,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两次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并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中国“俄语年”开幕式。
“我一直想通过舞蹈,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艺术观,让校园文化与民族民间艺术相结合,是他们认识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从民族的自信看到民族的未来最佳途径。”包仿说。“每年创作要应对的压力和挑战都很大,因为每次都要推陈出新,要有个性,要与众不同,这是非常难的。生活的积淀和积累非常重要,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不断思考和提高。”
艺术源于生活,包仿经常在舞台上还原一种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傈僳族舞蹈《幸福山寨》里,包仿把簸箕、竹竿等道具编排在舞蹈里,簸箕舞在傈僳族姑娘的手上,竹竿扛在傈僳小伙的肩头,他们在劳动欢娱中播种希望,用簸箕和竹竿载满快乐。
“演员们从跳小簸箕到高拱,从走杆、跳杆到跨杆,直至舞台上升起8米的高杆,竹竿越升越高,道路越走越宽,那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憧憬,而幸福,紧紧把握在自己手里。”包仿跟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羌寨欢歌》
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吕艺生教授曾评价过包仿老师编排的《幸福山寨》,他说:“这个作品没有简单的模仿与炫技,舞蹈创意朴素真挚,运用簸箕、竹杠、绣球等道具,巧妙地将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诗意地展示出来,这是民族的自信,也是编导对生活的理解。”
十多年来,包仿主创的节目在众多群文活动、比赛中名列前茅,享有盛誉。年被评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七届优秀青年,年评为首届凉山州十大杰出青年、年建设凉山先进青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谈到未来的工作目标时,包仿非常谦虚,“做群文舞蹈工作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以后,就想着脚踏实地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