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比如我前几天在台儿庄古城新年庙会上看到的社火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背阁”,这种习俗就只有在春节庙会期间才可以看到。
第一眼看到这个,我还以为大人们头上顶的是假娃娃。直到孩子们做出各种表演动作,哼着唱腔,我才回过神来——我看到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做为正月庙会社火表演保留项目,背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明代,刚开始主要用于祭神,后来才渐渐演化为民间节日喜庆活动,其最引人之处在于它表演形式的独特。整个表演过程,以大鼓、小铙、锣、长号(或唢呐)等乐器伴奏烘托气氛,还有旗手、护卫等前呼后拥,场面非常壮观热闹。
通常,背阁表演由上、中、下三部分相互配合。上层表演者称为“上装”,即三到五岁的男女儿童,从胸部起往下用布带一圈圈绑在铁架上;下层表演者称为“下装”,由身着戏曲武生服饰的青壮年扮演;中间部分称为“中节”,由青壮年捆在背上一铁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儿童的支架组成。
背阁上的那些稚嫩的孩子们才是这种奇特民俗表演的主角儿。他们被装扮成戏曲中的“穆桂英”、“杨宗保”、“张生”、“莺莺”、“孙悟空”等人物,就像是站在扇沿、花瓶上面一样,舞动刀枪,扭动做戏,无论是扮相,还是动作,都极为有趣,引得游客们叫好声不断。
众人齐手八脚地将孩子扶上了肩,这一上“台”至少就是三四个小时,脚就不能再落地。不知道孩子们的大小便是怎么解决的。
瞧这位扮演《西游记》孙悟空的小朋友,双腿悬空,还不停地翻着跟头,功夫是不是十分了得?
天气太冷了,孩子冻得流鼻涕,身后的爸妈赶紧上来擦拭。
通常,为了当天的演出,这些孩子们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开始装扮,九点出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出动。家长们认为,如果孩子能被选中做背阁,那孩子一生都有好运气。
打呵欠的“穆桂英”。这种表演乐坏了游客,也累坏了娃娃。然而这只是开始,在新庙会期间,她不仅每天要在古城大街小巷里巡回表演,而且按照惯例,要坚持满三年,也就是说,未来两年里,她都将是这支背阁队伍里的“穆桂英”。这是一种可贵的传承。请竖起你的大拇指,为这些可爱的娃娃们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