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骄子韩焕峰
海韵
一方青田石印在我的眼前动感成影像,于久远的古朴优雅中得见一伟魁身影。从七十年前苦海盐边的农村走来,在旷达的碱土上行进,每一步都坚定而又金石玉声铿锵,自乡村、海城、大洼、狮城……仿佛,我的眼前矗立起一座塑像,执拗专注的埋头篆刻,砖头、瓦块、碎木、石料,夜以继日,如痴如狂,苦研,苦练,苦刻,苦求。一双大手的特写镜头一一右手拿刀,左手握石,一刀一刀,一横一竖……篆刻成那个沧海人的梦,沧海人的执著,沧海人的胸怀……这镜头在我眼前推进,再推进。
捧读《沧海骄子》,我得知五十载,一路漫漫,一刻经年,便是历炼的刻艺精进。德品修行,持着少年时的志向,走向印坛,成为屈指可数的篆刻名家,实至名归。
你从沧海走来,带着海边人的勇气和豁达;你从大野走来,持着农家人的素朴良善;你从狮城走来,谦逊,低调,安于瓦斋陋室,专注于学养修养刻技的精益求精。德艺双馨,爱心奉献,轻利重义……还能搜索枯肠捭阖妙词褒赞吗?已觉词少句短难以言表,你,沧海人的骄傲一一韩焕峰!
少年有志当拏云
一个身影,一个两鬓斑白却伟魁的身影,在苍苍茫茫的碱土大野伫立,风舞云弋,环顾四周,他双目炯炯、深情款款,宛如一幅深情怀恋故乡的画面一一长风、黄土、红荆,一座城,一湾海,一位白发老人。
许是苦海盐边塑造了这一方人的朴实大气坚韧,如倔强的红荆条,生性耐劳吃苦,又富有创意和强大生命力。这眼前的老人健壮、精神矍铄,无语地站立田野。莫非是在痴醉故乡今日的美好?还是在回忆逝去的青葱岁月?
旷野的风,没有一星一点的温柔,云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温婉,空旷的盐碱地里,白发老人胸臆鼓荡,久远的年少画面浮现。
一个农村的苦命孩子,十三岁失去双亲,为生活辍学做活打工。少年的磨难历练了他面对艰难奋力抗争、不屈服命运的个性和坚韧!即使最困苦的日子,都坚持坚守自己的爱好追求。那双本该细嫩的少年的手,却老茧遍布。可想而知,他的手是劳动的手,是常年刀耕不止的手。
生活艰难,碎砖破瓦,劣石废木,甚至脚下板结的硬地面便成了他演练和施展刻技之地。靠着勤奋恒心,不懈的努力,刻艺精进。于是,他刻成国家干部,刻成了正高职研究员。他走出了乡村,走出黄骅;走进狮城,走进西泠;走出沧州,走出河北,走进央视;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满载荣誉。
篆刻名家,蜚声印坛。
乡音不改乡情难忘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
满头白发,一口乡音。那黄骅人的大嗓门儿,那典型的北五乡音调,瞬间消弭了生疏,拉近了距离。
谈笑风生中,得知家境贪寒、少年失双亲,被迫辍学,自幼就有爱好艺术之天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被选到县剧团工作。弹大阮、吹长号、拉大提、刻剧本、画布景,此间不曾放弃篆刻梦。工余时间、清晨深夜、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逐梦的历练。痴迷,废寝忘食;无畏,白眼冷讽。苦行僧般的练磨,让强者竞技无边。
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刻的有模有样,尽而艺技高超独具特色了。辛勤耕耘,瓜熟蒂落,苦苦付出后,成就不期而至。
成为当代中国篆刻界的名家一一西泠印社的理事,西泠印印社主办多届篆刻展览和赛事评委,应邀三访新加坡,得到该国总统纳丹会见。率团赴东瀛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取得圆滿成功。应请为“G20国际峰会”南非总统治“祖马”印作国礼。先后应邀携“冠军印”走进央视“鉴宝”栏目,到央视书画频道做客国庆特別节目,现场篆刻“江山多娇”,边刻他讲,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大美之春”“榜样春晚”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和央视星光梅地亚演播厅录制,荣誉滿滿,耀人耳目。
满载荣誉,却不自傲跋扈。对学生倾囊相授;对乡人热情相待,尽心竭力;家乡的文化建设更是义不容辞。每每前往,慷慨奉章,欣然挥毫。匆匆来匆匆去……精神境界、爱心乡情,怎能不令家乡人感动夸赞呢。
大美之春德厚流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古人云:才大德弱谓小人,德高才平谓君子,德才兼备谓圣人。
慎独固本,修养德性,品高为本,才辅业成。
德不配位,逐名追利,奸佞妄为,才高为祸。
纵观当今艺人,能固守心灵本真,潜心修炼,轻利重义,扶危助困,埋头创作的当为德艺双馨的真名家。毫无疑问,这样的杰出艺术家会赢得世人的推崇敬仰与爱戴。韩焕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篆刻艺术家。
轻利重义,良善奉献。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严重的当下,韩先生超拔脱俗,持抱艺术为国为民服务的宗旨,他先后为“毛主席纪念堂”“奥运会”“国庆节”“神七飞天”“四库全书丛编”“中华榜样艺术馆”和“印象吴桥”等等,义务治印无数可计,其爱心和奉献精神令人感佩。
“德厚流光”,是他在人民大会堂为“大美之春~春晚”刻的印章。这四个大字不仅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的颂扬祝愿。而且是他作为篆刻家谨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展现,韩先生可谓德有馨香,艺品高精。作为黄骅人,为家乡有这样的艺术名家而骄傲,赋诗一首,为他喝彩:
《德厚流光》
德艺高精品为本,
厚实乐善爱谦逊。
流长佳作印章美,
光大传承国萃人。
德高为范才高为师
无私的爱在你的心,默默酿造成岁月的雨露,宛如时空的乳汁,默默甜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屈指数来,半个多世纪的从印经历,您深知印人的艰辛。那耀眼的镁光灯里,那金灿灿、银闪闪的奖杯上,都无声的记载着一路艰辛,一路拼搏,终于抵达花香四溢的芳园历程。
正是这样近乎苦行僧般的求进磨难,塑造了您伯乐般的胸襟,宽广无边;让您祈盼后生成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良善情怀大发。
德高为范,才高为师。这些年,您谨记作为师者的责任,对您的学生从不保留,倾囊相授。不仅传授刻艺刻技,而且在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备至。您用爱心无私恩泽学子,胜如舔犊情深!
无言的温馨又无私的爱,感动激励着学子们自强不息,低调做人,高调从业。他们说,我们对老师(师傅)的恩惠铭记于心,唯有用骄人的成绩作为回报。在您的教诲下,您的学生吴雪君、王滨清、李泽成、白国亮、庞国祯、韩培征、孙长铭、孙宏伟、刘果鑫、苗俊昌、陶殿甲、杨润浩等等,就因成绩显著都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或西泠印社社员。就连大名鼎鼎的冯宝麟在从艺的道路上也曾得到您提携和帮助,并作为他的介绍人推荐他加入西泠印社。
“你们的成绩就是我的成绩,你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这是您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可谓,您一路栉风沐雨,薪火传承,荜路蓝缕,玉汝于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读崔新宇女士写您的报告文学,我了解到,正是那种深深根植您心底的爱,且行且浓成一幅真善美的画卷,一如丰硕的金秋,桃李满天。
此刻,我分明听到有种跌宕激昂的潮声,那是您无私情怀蹈动成的爱与善的律动。
艺术之树常青
五十年半个世纪,两万余枚印章,刀法不俗,琳琅滿目。甲骨契,周秦玺,秦汉印,宋元叠,元朱文,汲取明清诸家之精华,多方涉猎,流派纷呈,风格各异,领域方方面面。两万余枚印章,在我看来,如一个印章的小石林,阳阴朱白,鼓陷凸凹的篆字,栩栩如生,如画如诗,营造着万千气象。
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更多的表白,何需溢美之词,何需华丽的颂句,这两万余枚精雕细刻的印章,就是您在印坛上所取得的建树的最好证明。
瞧,这座石章林,或狂放不羁,或温文尔雅,或傲然无物,或文采飞扬。而这被篆刻的每一块石头,其实每一块都是一张古老中华文化的名片,它们的神韵里传承着的是博大精深的国学精粹,彰显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底蕴。
我想,中华古老哲学和文学滋养让你有足够的素质能力,率领沧海印人,鼎立于北方印坛,如雄狮威武,为西泠的辉煌,为中国篆刻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应有贡献。
谦逊低调朴实如您,明智正视自已,骄而不躁、傲而不狂,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即使七十二岁了,把曾经的成就名誉置身身外,依然不断的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守正创新,精益求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令人感佩!低调沉稳的品行令人感佩!
“我只是在篆刻艺术领域做了一些该做的事和取得微不足道的成绩,这没什么了不起。在艺术上没有最高,最顶峰,唯有无止境的追求,才能站的更高,走的最远。”
虚怀若谷,是一种境界和胸怀。不断创新,是一种勇气和精神。正是这种谦逊的品质,这种不居功自傲的明智,这种不断创新的勇气,才有了您艺术之树常青。
年8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