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图片 >> 正文 >> 正文

石屏海菜腔是什么东西为何成为国家非物质文

来源:长号 时间:2024/9/9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425.html

石屏海菜腔以异龙湖中一种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亦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大搬浆”。主要盛行于石屏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龙朋、牛街等地彝族群众中。同时,也为汉族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不仅得到媒体的争相报道宣传,学者争相研究论述,而且还经常代表中国,赴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演出等等。

俨然,海菜腔已经成了云南民族音乐的一张光鲜名牌。但是作为彝族四大腔之一的海菜腔,仍然受到了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多样的不同地域风格。而目前海菜腔的传承保护,则以偏概全,过于集中在龙朋镇海菜腔风格的研究和宣传之中,使得海菜腔的多样性音乐文化逐渐变为单一性音乐文化,丢失了它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格魅力。本文通过对牛街镇海菜腔风格的探究,论述了海菜腔的另一风格,拓展海菜腔的多样性地域风格;并遵循“非遗”保护工作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抢救牛街镇海菜腔这个即将消失的民族音乐文化。

牛街镇位于石屏县南部,距县城52千米。东邻建水县青龙镇、官厅镇,南与红河县隔江相望,西与玉溪地区元江县仅一河之隔,北与本县的异龙、坝心镇接壤,国土面积.2平方千米。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十年九旱,水源奇缺,是一个集民族、边远、贫困于一身的山区乡镇,自然条件异常恶劣。

牛街镇居住有彝、汉、哈尼、傣等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93%。这里是朴喇鼓舞的发源地,海菜腔的故乡。镇内地域广阔,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有煤、铅、铜、铁、锡等多种矿产资源,有紫罗石、墨金石等石材原料,有“仙人座”奇观、云台石胜景、神秘的大冷山、万年化石村等旅游资源。

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有着赶“花街”的传统习俗,每逢节日或休闲时,伙子们敲起了朴喇大鼓,姑娘们吹出长号,这时四处笑语欢声,四弦声声,三弦阵阵,催促年轻人放开歌喉,舒展舞步。同时,也有一双双、一对对避开众人,躲在绿荫荫的树丛旁说悄悄话。

牛街镇海菜腔的演唱场所和石屏县其他乡镇一样,也是在“吃火草烟”的玩场上。但是,在牛街这个地方,约玩的习俗别具特色,当地人称为“赶花街”。在牛街镇的扯直村,有一条“扯直街”,当地人称“花街”。这“花街”非常有特色,是青年男女“寻求对象、谈情说爱”的好场所,所有扯直村一带未婚的青年男女特别喜欢“赶花街”。

“花街”四通八达,就着草坪赶街,街天分成两段时间,第一段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左右,第二段从下午3点到晚上7点。第一段是“老幼街”,是老年人和小娃娃赶街;第二段是“青年街”,是由年轻男女来赶街,“花街”指的就是这一段。

因扯直这一带彝族最集中,彝族青年选择意中人时较注意对方的歌舞怎么样、待人如何。因此,大家都希望到“花街”觅求知音,物色意中人。每逢“花街”这天,扯直男女青年会起得特别早,他们要赶着在上午把当天的农活、家务全做完。这样,他们就有充裕的时间收拾打扮,做好赶“花街”的必要准备。等到他们约齐小伙伴,走出村子,来到“花街”,已是日头偏西,老幼回头。这时,通往“花街”的各条大小路,均陆陆续续有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向街中心聚拢,有抱着四弦的、有弹着三弦的、有哼着调子的……

如果在花街上互相之间对上眼,双方会用眨眼睛、动手指头等方式暗示对方。然后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点相互约好时间,再来相会。到了约定的时间,如果双方不在一个寨子,男女双方还会互相各走一半的路去接对方。赶街时都是三五成群,如果想要达成约定,还需三五人之间配对得上,约定好时间后,男方接过来女方到达约定的地点,唱唱玩玩一直到天亮再送对方回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