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归有光,想必你一定听过他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我读归有光,感触最深的是他一生,身怀经世之纶,有当世欧阳修之称,却八次落第,一生困苦,六十岁得中进士,晚年高发,本想一展抱负,又累死任上。
清风两袖去朝天,这人间谁不负一身厚寄重托,际遇又往往南辕北辙。纵怀奇才,终是平生憾事多。
归有光出生于明正德元年年(年1月6日-年2月7日),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朝中期散文家,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
他出生时家境落败,8岁时母亲病逝,但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九岁能写文章,14岁童子试,20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
可惜的是这位“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少年英才在以后的日子却连连落第,五次上南京,次次榜上无名。
年,33岁的归有光终于在南京乡试受到主考官欣赏,称他是“贾谊、董仲舒再世”,将其拔为第二名,次年礼部会试,归有光却再此落榜。
人生能有多坎坷,此后三年一次会试,归有光次次进京赶考,一连八次落第而归。人生能有多执着,锲而不舍,发奋苦学,四十年光阴,竟如此度过。
略让人欣慰的是,此时的归有光已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之史,他收弟子,专心讲学,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其为“震川先生”。他生性秉直,不攀附权贵,晚年才得入仕途。
嘉靖四十四年(年)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终于中了三甲进士,这时他已年已花甲,满头白发。之后的归有光被安排到浙江长兴当县令,长兴地处偏僻山区,当地官吏勾结盗贼横行,所有人都劝他别去,这位60岁的老者毅然上路了。
再不到2年时间里一改长兴弊端,兴办学校,释放冤案,廉洁刚正,深受百姓称颂,却也归因得罪权贵被调任。他本想辞官回乡却不被予准,一路艰难到了新任上,依旧兢兢业业处理公事。
隆庆四年(年),64岁的归有光进京朝贺万寿节,这次他得到大学士高拱等人赏识,被留在内阁,位列文学侍从之位,他曾说"最恨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这次有机会饱览藏书,却不曾想不到一年就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抱恨而逝。
有人说:归有光一老旧书生,科举不得志,有何值得被后人纪念?林则徐曾在嘉定归有光祠题写一联: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想来这算是对归有光为政时在水利方面的贡献和一生经学方面的成就作出的最好评价,而我每每想到他,总想到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现在年轻人太容易被困难打倒,遇到挫折总免不了失落彷徨,尤其是学业受挫,想到几百年前的老学者,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人不能被挫折打倒,读书乃终生之业。
《项脊轩志》是他早年的作品,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年),当时他18岁,通过描述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睹物怀人,悼亡情切,叙事娓娓而来,用笔清淡简洁,感情质朴至深。而后他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仕途不遇等人生变故后,32岁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其中的妻子是他原配妻子魏氏,结婚6年后病逝,二人感情至深,文中可见一二。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段落有删减版,摘录其中关于祖母、母亲、妻子段落)
明代大儒黄宗羲曾评价道: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涕之精神,长留天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字依然能沁人心脾,直达灵魂深处,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