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盛装穿起来,大三弦弹起来,巴掌拍起来,长号吹起来,刀叉举起来,美酒端起来,彝家欢歌唱起来……”在弥勒市可邑小镇寨门前、阿细跳月民族广场上,阿细人的迎客礼每天都会隆重上演,欢乐的场面让游客能真切地感受到欢歌唱出的甜蜜、乐舞跳出的幸福,更让大家能感受到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寨门乐舞迎客人
可邑,有着多年的人文历史,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蜚声中外的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和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
“近年来,在市、镇、村各级党组织的规划下,可邑小镇主打‘乡村振兴牌’,始终把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民族文化谋发展,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之路,振兴乡村经济。”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党总支书记曾虎龙说。
民族风情特色村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弥勒市围绕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在可邑小镇投入“真金白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强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文旅和产业融合,高标准规划设计,着重打造原汁原味的阿细民族风情特色村寨,对所有老房子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对村内村庄道路、排水、绿化、公厕、人畜分离养殖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民房宜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既保护了乡村美景,又留住了乡愁记忆。
民族风情特色村寨
保护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乡村文化的延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可邑小镇将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实现村庄美、环境优、群众富。依托古村落保护,管好古村老屋、护好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和展示阿细民族文化,保留有历史文化、有百姓乡愁的村居景物,打造阿细‘原汁原味’民族风情特色村寨,让乡愁记忆得以寄托和传承,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弥勒市城发集团负责人介绍说。
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风景变“钱景”。在可邑小镇的保护与开发中,解决了村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余人,年劳务服务性工资达余万元。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民族民间歌舞乐及传统技艺展演,开发阿细刺绣、服饰等特色民族手工艺品20余种,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森林度假酒店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旺盛人气,可邑小镇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当起了“小老板”,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小镇内民族文化创意、民族手工艺、农家生态菜、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兴起,成为小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亮点。
可邑小镇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可邑小镇也获得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记者:李立章
图片由弥勒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吴明桔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