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亚尼吉他协奏曲第三号(GuitarConcertosNO.3inF,Op.70)的结构与吉他协奏曲第一号非常相似: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第二乐章微急的西西里舞曲与变奏曲,第三乐章快速的波兰舞曲。
作品于年至年之间在维也纳首演。首演的反响与乐评现已很难查证,但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维也纳当时的音乐潮流,就不难想象作品的效果。
这时的维也纳乐坛有步入创作成熟时期的贝多芬,他于年至年相继创作了《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战争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伟大的作品。
同样生活在维也纳的舒伯特在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年推出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等作品。
这些作品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18世纪10年代末,伴随着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化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室内乐从宫廷贵族走向普罗大众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新的适合大众的交响乐受到追捧,旧的为少数贵族创作的室内乐遭到抛弃。
音乐需求的变化导致音乐创作也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单场音乐会听众的增加,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年前,乐队规模必须扩大;同时只有配器多样,声部复杂的交响乐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在音乐变革的浪潮面前,朱利亚尼千方百计运用音乐智慧去弥补、调和乐器自身音量与交响乐团对比过于悬殊的矛盾。
首先,协奏曲第三号创新地使用了一种“新型”的高三度吉他(ChitarraTerzina)
这是一种比常规古典吉他更小的乐器,共鸣箱也更薄一些。它的音高比标准吉他高了小三度,因此空弦是G-C-F-A#-D-G。
设计高三度吉他就是为了便于演奏较高的音域,因此它更加适合在协奏作品中使用。
高三度吉他最早出现在年至年之间,由奥地利南蒂罗尔州(South-Tyrolean)的作曲家利奥哈德·凡·卡尔(LeonhardvonCall-)所使用。
在升级主奏乐器的同时,朱利亚尼在编曲方面也精心构思。为了不授评论家口实,在协奏曲第三号中,他不再是绕开打击乐与管乐声部,反而在第一乐章的开篇就使用了定音鼓,并在第一主题的再现部使用了木管及辉煌的铜管乐器。
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整,使得这部作品更像一部成熟的协奏曲,而非一部“大型弦乐重奏”。
维也纳音乐听众对交响乐的追逐与推崇,导致逐渐开始对吉他失去了兴趣。这直接导致朱利亚尼的音乐会和课程收入大幅减少,此时,他还失去了贵族的赞助。于是在年他离开维也纳,经布拉格返回意大利。
在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多个城市后,他在罗马住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出版了六首罗西尼亚那独奏曲中的前三首(第~号)。这些作品以罗西尼的歌剧主题为基础,如今已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作品结构
F大调吉他协奏曲第三号(op.70)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AllegroModerato)
在作品的第一乐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日臻成熟。弦乐演奏的第一主题为开场,轻快且富于变化的主旋律,单簧管、双簧管和圆号恰到好处地默契配合引出第二主题。更多复杂的和声,以及对表现形式的熟练掌握在这部分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乐章里,尽管有许多吉他独奏的段落,但华彩乐段并不很多,这也许是作品家出于对乐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考虑。
第二乐章微急的西西里舞曲与变奏曲(AndanteallaSicilianoconvariazioni)
第二乐章以吉他叙述的主题开始,逐渐引出所有弦乐声部所有成员,继而是管乐声部。在所有的管乐成员都回到主题之后,吉他开始了一系列变奏。这是整部作品最为细腻而美妙的部分。
第二乐章包含有三个非常优美西西里舞曲体裁的变奏,在主题与第一变奏中的转换中吉他的独奏与整个乐团的对比鲜明;第二变奏以小调的形式来表现,舒缓温和的吉他在管弦乐的烘托下情致动人;节奏流畅生动是最后一个变奏的特点,在独奏与乐团间的精彩对话中本乐章完美煞尾。
第三乐章快速的波兰舞曲(PolonaiseAllegretto)
波兰舞曲的特点是在充满律动的节奏上由吉他欢快地唱出本乐章的主题,然后通过管弦乐团和吉他独奏对话式交替推进,使主题不断重复出现。
作品中的最后出现的一个新主题是由吉他与长笛奏出,但主题很快回到了吉他与弦乐声部的交互中。最终作品在嘹亮的小号、长号与弦乐声部的声浪中推向意大利式的辉煌结尾。
就象第一部协奏曲一样,此处的终乐章也是采用波洛奈兹舞曲风格的行板。吉他的独奏和乐团交替呈现主旋律,无论是管弦乐的全奏还是自然而然过渡到吉他大师独奏的插部,衔接完美了无痕迹。在加快的节奏与激昂的尾声里整部协奏曲落下帷幕。
今天和朋友分享的音频资料选自Brilliant唱片公司出版的朱利亚尼协奏曲集:
唱片公司:Brilliant
唱片编号:
发行时间:2
作品版本
作品版本是年由奥地利音乐出版商、作曲家安东·迪亚贝利(AntonDiabelli)所出版的,而演奏用琴更是一把年制的古董高三度吉他。这一切都是为了原汁原味地将作品呈现出来。
这张唱片古韵浓郁的另一个原因是作品的标准音高采用A=Hz。
众所周知现在国际通用的标准音高度A=,这个高度被称为“第一国际高度”,也叫做“演奏会高度”。
A=叫做“第二国际高度”,是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音乐家与物理学家委员会决定的。
而在十七、十八世纪时,A的振动频率约在-之间,这种高度称为“古典高度”。因此这部作品可谓最大限度还原了19世纪初作曲家创作时的原貌。
朱利亚尼的晚年时光在祖国意大利度过。
年7月,他开始了一系列频繁的那不勒斯之旅之后与病重的父亲团聚。在那不勒斯,朱利亚尼发现他的吉他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那里他能够与当地出版商一起出版其他吉他作品。
年,他在波蒂奇(Portici)为弗朗切斯科一世和波旁宫廷表演。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出现在与女儿艾米莉亚(Emilia)的双人音乐会上。
年底,这位音乐家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他于年5月8日在那不勒斯去世。
莫罗·朱利亚尼(MauroGiuliani,.7.27~.5.8)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吉他独奏、二重奏、吉他与小提琴、长笛二重奏、室内乐及协奏曲作品,他被誉为是永远活着的最伟大的吉他音乐家。(.6.26首稿)
参考网站: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