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由指挥家王军执棒的《“剧”中经典》中国交响乐团合唱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音乐会选取了15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剧、京剧曲目选段,以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在冬夜寒意中为首都听众奉上了一台温暖人心的合唱集锦。音乐会由贾林林、李舒曼分别担任上下半场的钢琴演奏。
以“剧”串曲
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经典之作《剧院魅影》在乐迷中享有盛名,同名主题曲在各年龄层的听众中都能引起共鸣。经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演绎的“剧院魅影”和“夜的音乐”两首剧中名曲,以混声合唱的形式,赋予了歌曲更丰富的层次感。
一首“回忆”,是出自同样享誉世界的音乐剧《猫》的经典唱段。婉转唱腔之中,各声部的低吟浅唱,让现场听众沉浸于回忆。混声合唱的形式演绎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唱段“带他回家吧”,演员们的演唱描绘了男主角冉阿让对养女的伟大父爱。
四首精彩的混声合唱后,是两首带领唱的合唱作品。由男中音领唱与男声合唱奉上的音乐剧《水上舞台》选曲“老人河”,领唱与男声合唱以浑厚低沉的音色相配合,衬托出作品所表现的密西西比河畔美国黑人悲惨生活的沉重色彩。电影与音乐剧的双重传播,让《音乐之声》家喻户晓,其选曲“孤独的牧羊少年”在女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活泼明快的演唱中,听众仿佛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上宽广又自由的天地。选自音乐剧《雨中曲》的歌曲“雨中歌唱”、音乐剧《音乐人》选曲“七十六支长号”以混声合唱欢快又令人愉悦的演唱,传递着剧中轻松愉快的气氛。
听众还沉浸在上半场最后一首曲子、选自《音乐之声》的片尾合唱“攀山越岭”的美妙之中,音乐会下半场风格一转,6首围绕京剧、京韵大鼓曲目改编的作品带听众回归我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音乐艺术。合唱形式演唱京剧《霸王别姬》的选段“月色清明舞婆娑”,各声部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分别刻画出楚汉相争之中各人的复杂情绪。以京剧西皮流水为音乐素材创作的《流水恋歌》,通过京剧元素与西方合唱形式的有机结合,挖掘了现代京剧演唱的多种可能。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家住安源”,既有京剧的传统韵味,又运用“起承转合”的句法结构,在音乐和演唱上形成鲜明对比。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歌曲既有京韵大鼓的韵律精华,也有现代音乐元素,层次感比较丰富。经由合唱团的细腻演绎,剧中悲壮苍凉的情感随歌声传递而出。“迎来春色换人间”和“乘胜进军”两首均出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呈现的激昂情绪,再经过合唱的精心编配,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听众情绪被感染的同时,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火热。
以“剧”诉情
这场音乐会的特点在于,十多首中外经典曲目,经由相关的剧目串联而成,上半场是“洋”,下半场是“中”,中西结合、风格迥异的作品在“剧”的串绳上自然结合成一圈完美的“项链”,呈现出一台风格独特、动听又能引起听众共情的合唱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的指挥王军表示,音乐会选取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融入特别的合唱编配与设计,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专业水准的演唱,以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的音乐展现方式,带给听众合唱的盛宴。音乐会以“剧”为线索进行设计,是因为听众对于相关的剧目都有一定了解,这有助于台上台下形成情感流动,达到以剧诉情、以歌诉情的目的。
为了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聆听体验,王军将相对深沉的曲目安排在每个半场的前面,欢快或情绪更为振奋的歌曲放在后半部分,这样既可以带给听众曲目风格上的对比,也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带给他们层次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西方音乐剧和中国京剧结合呈现的动听旋律下,当晚北京音乐厅的听众们收获了音乐与情感的双重感受。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王军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团员们为现场观众奉上了返场歌曲——京剧版混声合唱《我爱你中国》,熟悉的歌词用新的旋律与编配方式呈现,为当晚巧思编配的音乐会唱响完美的结束之音。
陈茴茴/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