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琹
提到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约翰内斯·维米尔,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等描绘沉默的女人和表现静谧氛围的作品。的确,维米尔留世的35幅作品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的平常生活,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
其中,历时3年完成的《绘画艺术》,是他创作时间最久、最喜爱的一幅,即使是最贫困时也拒绝出售,直到死后才被拿去抵债。除此之外,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所描绘的内容及背后的意义。
《绘画艺术》又名《维米尔的绘画艺术和绘画寓言》或《画室》,创作于年至年。在这幅维米尔完成于荷兰艺术黄金时期的杰作中,他高超的绘画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描绘的是一间有黑白格子地板的房间,这间房子在他的画中多次出现过,也许这是一间私属的起居室。屋内挂着一块纹样华丽的厚帘子,帘子的一边,一位画家身穿当时十分流行的华服,坐在画架前,专心致志地对着模特写生。模特是一个小女孩,身着蓝色衣服,明亮又华贵,头戴用橄榄枝扎成的花环,右手持着长号,左手捧着一本黄色封面的书,侧着身子,只有转过来的脸才是正面的,神情稚嫩可爱。模特身后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荷兰地图,两边有一些小型风景画。画面上方悬挂在屋顶上的豪华铜吊灯,与整个画室低调华丽的布置相得益彰,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名贵的画室。然而,即使有这么多的元素,即使模特在画中所占空间不大,但画面主题仍然突出和鲜明,这体现出维米尔绘画的高度概括性。
而根据地板上的黑白瓷砖来判断,这幅画的视点应该在坐着的画家身后。但是以这幅画给人的最初印象来说,这里的一切好像是从其他房间看过来的。也就是说,这幅画和我们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造成这样效果的原因之一,是维米尔的画面所具有的深度感。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维米尔画中奇妙的宁静所带来的与世隔绝的距离感,这也是他一贯擅长描绘寂静氛围创作风格的体现。
这样的画室显然不是写实,而是经过画家精心布景所呈现的。据同一时期的资料来看,那时的画室应是作坊形态,不会如此华丽。维米尔的画室当时被他设置在家里的顶层,也没有如此宏伟;模特摆姿势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拿着如此厚重的书本和小号;画家不会穿着华美的衣服在没有防护的大理石地面上作画……这样的布景表现的是达·芬奇和圣路加那种对于画家生活状态的理想化想象。而从后来维米尔一直没有出售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猜测到,这幅画带有自我介绍的广告性质,它应该是要放在家里被当做作品样本供来访者观看的。
画家为什么要他的模特身着华服、头戴桂冠、手持书本和长号?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十分好奇。直到年,这身行头的真正含义,才被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在无意中发现。解密的关键线索就在凯撒·里帕的《圣像》中,这部书出版于16世纪,于年被翻译成荷兰文,并迅速成为当时画家人手一本的象征符号辞典,它主要用于指导画家绘制历史人物。其中有一段描述历史女神的文字:“她头戴桂冠,拿着一只小喇叭和一本书,桂冠象征荣耀和永生,喇叭象征名誉,书本代表对历史的记录。”于是,在此画完成的年后,画中女子的身份终于得以确认,她就是历史女神克莉欧。这使得对《绘画艺术》的解读进一步拓展到了历史领域。
据考据,《绘画艺术》画面中墙上的地图和屋顶的吊灯,属于一个更早的时期。这幅地图的原本留存至今,经过后人对比发现,维米尔无比精确地复制了这幅地图。《绘画艺术》甚至因此曾被用作图像文献来证明原地图的诞生要比相关学界认定的早4年。这幅地图的最初版本由克里兹·维斯特绘制,《绘画艺术》中的这幅是维斯特的儿子尼古拉斯的修订版。它详细地描绘了尼德兰17省分裂为新教7省联邦和南部天主教10省的情况。
由此种种,都在提醒观者,维米尔已经将他的历史认知和美学理念,融入到了画室内那些看似如实描摹的事物里。维米尔没有完全丢弃这些元素图像学符号的内涵,而是通过重新部署它们,为绘画符号赋予了新的个人化意义。这不仅体现出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也使得他有别于同时期那些致力于忠实描绘自然和提高社会地位的画家。这也正是维米尔对画家身份自我认知的独特之处。
来源:中国文化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