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金,现年74岁,家住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五澳避风港九号,他为人正直,性格内向,办事笃实,自从负责东澳天后宫主事以来,善于团结宫内同事,为传承与弘扬妈祖文化尽心尽责,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近二十年来,他在传承妈祖文化方面着手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天后宫历史文物的收集。
他收集到的历史文物有:《保护台商告示碑》、《福建省救护中外海难船只碑》、《宫地名碑》以及历代捐款碑记等有十多通。现今已全部集中宫内展示,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本宫的历史,为两岸学者研究妈祖文化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第二、注重天后宫文物的保护。
据《闽台妈祖宫庙大观》记载,东澳天后宫,始建清乾隆年间,嘉庆、光绪年均有重修。年因漏电事故,引起火灾损失严重。时至年8月,在黄阿金、张汉相、李谜昌、彭永芳等同心协力下,在原址重建,为了使重修的工程能如期完成,他夜以继日四处奔走,募集善款。天道酬勤,不足月余便筹资近七十多万元,还以他们个人姓名,向民间共借30多万元。整个宫宇自南而北依次重建前厅、戏台、环楼、中厅、大殿。而戏台、祖殿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
神龛上祀奉着黑面妈祖神像,依次侍奉诸神,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有了前车之鉴,为了更好地保护天后宫的文物,他注重宫宇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宫宇的防火消防工作,在活动经费比较拮据的情况下,还投入大量资金添置消防设备,如今宫里备有20台灭火器,配有消防桶、消防水管、消防水池可蓄水50多吨,并配备一台应急抽水机等。经消防部门评估后都认为,该宫的消防安全工作,在全县所有宫观寺庙中,消防设备配置最好的宫宇之一。
第三,增进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
三沙与台湾一水之隔,习俗相近,语言相通,历史上由于通商和班兵的缘故,频繁往来,促进了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和交往。现在妈祖文化已成为联系海峡两岸民众交流的纽带,三沙作为对台开放的窗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黄阿金充分利用人文历史资源,为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为增进两岸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当台湾渔船入港来到宫,宫里都鸣炮迎接,热情接待,亲如一家,由于他们的好客,因此台湾漁民泊船三沙渔港时纷纷前来宫里朝拜阿婆,多者百上人,少者也有五六十人。
第四、挖掘富有地方特色妈祖信俗文化。
发掘地方特色妈祖信俗文化方面呕心沥血,为了让已失传三十多年的妈祖神诞铁技表演活动,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传统的妈祖纪念信俗活动增添欢乐节日气氛,得到三沙人民的高度称赞。
东澳天后宫十分注重每年妈神节活动,都有新内容,新节目,新花样,让妈祖神诞节给三沙人民带来欢乐祥和气氛,每当这个节日,他不仅要料理宫务事宜而且还要负责起妈祖巡游的大型活动指挥调度工作,由于巡游队伍有几百人,且演出队伍方阵花样较多,各方阵服装要统一着色,并配有各种道具等,尤其今年又增加一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战船,在船上配有铁技技术,必须选一个四五岁小孩,用一条长约1.6米铁管支撑背部,然后暗藏玄机,使小孩悬于高空,左右摆动动作,而这一玄机已失传三十多年,许多掌握技术人员由于年老忘记,必须反复揣摩与练习,加上庞然大船配以大炮布局,他与设计者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但观者还是指指点点,提出不足之处,装了改,改了换,直到多数人满意为止,前后共花一个月时间,耗资六、七万元。
同时还要关照十二个不同乐队人员结构和着装、彩排。他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反复的演练,终于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农历三月十五日,活动如期举行,巡游队伍从三沙华美起点经五澳避风港海滩,最后乘船达东澳宫,行程1.5华里,笔者参与拍照,遂顺序统计,妈祖巡游车队配有圣牌、大锣、八将、长号、秧歌队、仪仗女队、女官宫灯队、大鼓队、妈祖銮舆护驾、腰鼓队、荷花伞队、郑成功战船(船装铁技)、吹班、保护海洋魚灯队、彩旗仪仗队,队伍像长龙一样穿梭在三沙的街道中,约有多人缓缓步行、街中彩旗飘扬,锣鼓声声,鞭炮阵阵,整条街中人欢车鸣,成了彩色海洋。
本次活动旨在祈求天上圣母、各路神仙庇佑三沙渔民岀海平安,保佑家乡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保佑三沙百姓共创和谐人间。在本次活动中,当人们又见到失传铁技巡演时,大家欣喜若欢,纷纷都称赞黄阿金当今“妈祖文化传承者”。(图黄亦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