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篇:
从小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出自书香门第的赵志和,祖辈就是一个文化人,深知文化根基对于人的成长好处与重要性,对子孙的文化教育自然非常重视,赵志和的父辈赵存禄先生对他的教育指引更是如影随形、影响深远。赵存禄先生早年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一直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赵存禄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奉献了一生。
赵存禄先生50年代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先后于年5月荣获中国文艺家协会、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称号;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发首届“和平鸽金奖”(该奖项10年评一次,全球10个,亚洲2个);因其突出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为“联合国民间文学协会副主席”;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十大世界杰出终身成就艺术家”;年7月鉴于为世界民间文化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由联合国国际荣誉评审委员会审定,授予联合国秘书长签发的世界民间“一级文化勋章”。
在祖辈与父辈荣耀光环下的赵志和更有一种不服输的倔犟劲儿,少年时便深深爱上了悠扬的旋律与乐器产生的天籁之音,朦胧的音乐渴求正是他音乐天赋的骚动。少年的他,第一次登台表演“笛子独奏”获得满堂喝彩,这个小小的成功经历居然使他萌动了要当个音乐家的雄心。带着具有听力和节奏感的音乐天赋,已是校文艺宣传队成员的赵志和被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牵引着,不断摸索音律音符,如饥似渴地学习手头可以接触到的所有乐器,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一曲《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带着富有弹性的跳跃感、合着恬静而俏丽的音色,回响在校园里,自此一曲封王。
在音乐路上彳亍攀登的赵志和屏拷自身的音乐天赋从自学笛子、口琴到扬琴,没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与正规系统的专业学习,所以但凡遇见专业的老师都非常敬重与崇拜,谦逊积极向老师们求教,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继而学习改正。
参加工作后,在被工厂宣传队乐队特招期间,着手主持编排“样板戏”,并用扬琴逐一演奏,对于音乐与乐器的痴迷已然到了忘我的境界。因着不服输的倔强,赵志和不远万里去青海省歌舞团拜师学艺,因着他的音乐天赋与乐器悟性,一年后他的乐器演奏水平更上了一层楼。
在工厂子弟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期间,赵志和接触到更多以前从未涉猎的乐器,长号小号、小提琴、大提琴、板胡、琵琶等,也正值这段时间他学会并精通了很多乐器,如管弦乐、民乐、打击乐等等。本就对音乐与乐器痴迷的他更是如鱼得水,心中难以言表的兴奋与喜悦,真可谓如虎添翼。而他的音乐之路也越走越宽,音乐之路也将越走越远!
赵志和老师作者简介:
赵志和,男,东乡族,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年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陈代霖教授、强增抗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作曲,年入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继续音乐理论及作曲学习。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青海省音乐家协会顾问。
年发表《首次发现我国原始社会的打击乐器——土鼓》一文,荣获国庆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致力于青海“花儿”的搜集、整理、研究、创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文化部奖励,事迹入编《青海省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以及《中国音乐家词典》。
耕耘音乐艺术四十多年,长期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研究、乐团指挥、乐器演奏等,获得“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多元文化顾问”等荣誉称号,集音乐艺术大成于一身,被誉为“国家级艺术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