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优势 >> 正文 >> 正文

浦东印象一群川沙老人和他们的管乐团

来源:长号 时间:2022/5/31
北京雀斑医院简介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130/10008086.html

文/司春杰

对吹长号的张云宝、张玉宝来说,“华夏管乐团是漫天飞舞的晚霞中最美丽的‘夕阳红’”。正是这支以中老年为主组建成的“草根”乐团,给她俩的晚年生活涂抹上了层层绚丽的色彩。

  

和大多数人一样,这对被团员们昵称为“大宝”、“小宝”的“姐妹花”,每当眼前浮现起乐团8年来走过的路、吹过的曲、上过的台,总是思绪难平,从心底里发出“乐团是伲的第二个家”的感慨。

时间还需追溯到年

3月的一天,正是春风荡漾的日子。地处新德路华夏一路口的川沙新镇妙华居委走进了两个人。矮而壮实一点的叫曹李新,个子稍高的叫万国元,他俩都是小区居民,说起“头衔”,都是上海音乐家协会管乐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小浦东艺术团的艺术指导。“我俩都愿意为社区文化作点贡献,尽义务培训小区音乐人才。”见到居委书记陈红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他们的义举得到陈书记的支持。

  

于是,3月27日,妙华管乐队正式成立,14名中老年人在两位热心老师的教授下开始学练管乐,和后来者一起,从此,走上了追求梦想,享受音乐魅力之路。

  

初创时期的困难接踵而至,时刻考验着这帮从小有着“音乐梦”的中老年人。

  

没有乐器,热情的老师借来小号、次中音号、圆号、长号、萨克斯管等,供他们练习。

  

缺少排练的场所,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妙华居委一间小小的屋子,成了他们最初“面壁”而吹的排练场。

  

不懂乐理,老师从最基础的教起。各种不同的乐器,老师一个一个地指导,一个音一个音地矫正。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奇迹

这年的5月24日,毗邻妙华居委的川沙中学华夏西校举办艺术节,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妙华管乐队应邀参加,第一次登台,献演了《四季歌》、《欢乐颂》两首管乐合奏乐曲,初获成功。学生们望着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像模像样地登台演奏,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管乐队奏的是乐曲,凝聚的却是一种“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老人们以自己的执着和对音乐的热爱,开始谱写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的“黄昏曲”。

  

居住在“立诚苑”的张惠丽平时在家唱的是“锅碗瓢盆交响曲”,想不到有一天竟演奏起了世界名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从农民到居民的她原来“波澜不惊”,一直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与小区的几个老姐妹聊家常时,得知居委要组建一支管乐队的消息,才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就像河面上投进了一颗石子,顿时在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从没接触过音乐的我竟不知‘天高地厚’,饶有兴趣地和姐妹们一起去报了名。”于是,她成了最早加入管乐队的学员之一。

  

张惠丽学的是圆号。初来乍到,她不知道这“蜗牛”状的乐器叫什么,也不识“蝌蚪”状的五线谱。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正确掌握了吹号的口形,学会了“哆、来、咪”的指法。现在的她已经能娴熟地驾驭乐器。她说:“只要下功夫,总能有所进步的,我相信,机会和成功总是给能坚持的人。”

  

不管是吹号的、打鼓的,和张惠丽一样,老人们都有着同样的经历。华夏管乐团的八年,是团员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八年。

  

年8月初,经过两年多的历练,20名团员怀着忐忑的心情,首次参加上海市管乐协会组织的管乐考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团员们“过关斩将”,在参加小号、大号、次中音号、圆号、中音号、长笛、萨克斯管、单簧管一至四级的考级中悉数顺利通过。

  

又过了一年,更多的人参加了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的考级,这次的难度系数显然大大增加了,43名团员经过管乐和打击乐一至八级的严格考级,又全部获得通过。

  

现在全乐团都通过了五级以上的管乐考级,有的已经考到十级。部分团员已经能用萨克斯和长笛独奏《山村新歌》、《梁祝》和《快乐的长笛》等有一定难度的乐曲了。

  

满头白发,今年已经76岁的陈元美在乐团主打小军鼓,还会多种打击乐。谈起考级的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刚进团时,我是个连鼓棒都不知怎么拿的人,在考级中考了打击乐八级,拿到了‘良好’证书。真是开心极了。”

  

那天,陈元美走进考场,熟练地演奏起《奥萨丘克练习曲》和苏联高级小鼓练习曲。打完最后一个音符,两位考官不禁同时翘起了大拇指,“我们从未见过你这么年长的老人来参加考级,而且演奏得如此准确到位,了不起啊,老师是谁?可要好好感谢他啊。”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陈元美,这个从外地退休的老人,为了敲好小军鼓,手上磨出了茧。现在他还学会了用钢片琴演奏《游击队之歌》和《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集体舞蹈片段呢。

  

从昔日围着灶台、菜场、孩子转,到今日手拿乐器在社区、学校、部队的社会大舞台上“旋转”,华夏管乐团的老乐手们完成了人生的一次美丽的蜕变。

  

对姚惠黎来说,记忆最深的莫过于那次参加黄浦江上的巡演,“这真是壮观啊。”

  

年4月底,中华号角——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暨“中华杯”中国第六届非职业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以水上巡游的特别方式举行。35支中外管乐团队分乘9艘大型游船,在外滩和东方明珠之间巡游,雄壮、优美的乐曲响彻浦江两岸。当游船经过开幕式主席台时,姚惠黎和团员们高奏起《歌唱祖国》、《好日子》等乐曲,看着两岸欢乐的人群,此时的她,心情激动无比。“想不到,我们这支来自川沙的‘草根’乐团,能跻身中外优秀乐团,一展风采。”这次演出,华夏管乐团获得了大学社会组铜奖,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从妙华走出,八年来,老年团员们学会了《我和我的祖国》、《北京喜讯到边寨》、《五声神韵》、《祝你快乐》、《勇往直前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80多首中外名曲。八年来,他们参加了东方艺术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等演出,而更大的舞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下农村,进社区,到部队,去敬老院、公园、广场进行各种迎宾、演出和交流达场次,把欢乐带到了四面八方。管乐团先后获得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十佳文化团队、文明星期六品牌团队、浦东新区优秀文化团队、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等诸多荣誉称号。

  

乐声嘹亮:从妙华到世博

“小宝”永远不会忘记年10月20日这一天的情景。就在这天,她和蒋建平、蔡菊芳、钱惠明、姚惠黎、陆海燕、龚燕华、王红艳、马康珍、顾宗翔、杨友根、陈元美共11名“老伙伴”,走上了世博园区社区市民舞台,连演了三场。当身穿崭新的演出礼服,胸佩银色的缎带,头飘银丝的乐手们一经亮相,当《茉莉花》和《京调》等洋溢着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旋律响起,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一个有着众多团员的乐团里挑选出的12人,在世博舞台上用音乐向中外游客展示中国人的风采,不仅代表着一个来自浦东社区的老年乐团,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上海普通市民的艺术素养和他们身上洋溢的幸福。

  

团长冯执中说,“民间管乐团进世博园展演,上海仅此两家。这是我们团的荣誉,也是对乐团这些年成长的一种肯定。”

 

和声亲切:从乐手到义工

年8月12日,华夏社区义工协会成立。在华夏西校阶梯教室里,以团体名义加入义工协会的妙华管乐队队员身穿义工红马夹,在现场演奏起《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乐曲,从此,他们以“我付出、我快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义工行为理念,走上了公益之路。现在,年届76岁的陆福全服务工时已达小时,连续四年被光荣地评为五星级义工。

  

华夏管乐团的义工们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忙碌在居民小区,为居民磨刀,到镇卫生服务中心导医,在街区美化环境,到交通路口站岗,进行文明行路劝导等。更多的身影出现在街心花园、敬老院和各种公益活动中。他们参加“敬老日”、拥军慰问演出,开展慈善公益联合捐、公益音乐交流,投身“同创文明、共建和谐、文化大舞台”、“讴歌十八大、幸福进社区”月月演活动等。参与、奉献,永远是乐团的主旋律,他们以音乐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奏响着欢乐歌。

  

笑声朗朗:从脸上到心田

这是华夏管乐团的一次“远足”。大巴从川沙驶出后不久,团员们就开始展示各自的才艺,有唱歌的,有清唱京剧、沪剧、评弹的,有吹口琴、讲故事的,名誉团长邹秀珍更是兴致勃勃地唱了一首她小时候还储存在脑海中的《远足歌》。不知是谁吟起的“我们早已不再年轻,管乐,却让我们显得年轻”的诗句,感染了大家。一路欢笑一路歌,车厢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是的,他们不再年轻,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笑容洋溢在他们已多多少少爬上皱纹的脸庞,笑意却荡漾在他们的心田。

  

陆萃琏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她的眼里,乐团里的每一位队员都是乐观、健康的人,尽管平均年龄超过50岁,可个个谦虚好学、互相帮助,“现在我已离不开这个积极阳光的团队,更离不开我心爱的法国号(圆号)。”几年的朝夕相处,和“悠扬的法国号”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可以从她创作的一首诗中得到印证:“如果圆号你愿意/我将每一天都充满笑容/每一天都快乐无比/今生今世不再别离/如果,如果我悠扬的法国号你愿意”。

  

音乐给这些爱乐的老年人带来的“魔力”是无可“抗拒”的。

  

年底,团员医院。在病床上最痛苦的阶段,她念念不忘的是管乐团,“因为那里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晚年的精神寄托”。在大家的关爱下,她恢复得很快,一经痊愈,立刻让女儿开车带她去排练场听课,“那声声管乐真比灵丹妙药还灵,顿时我来了精神”。不久,她又握上心爱的大镲,活跃在演出队伍中。

  

三年前,张云宝、张玉医院。有几次演出,她俩只能在陪护时把长号也带进了病房,演出了,安顿好老母亲便马上携着笨重的号箱准时赶到团里。“想起现在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思念之情难以言表”。有一年的庆祝“三八”妇女节联谊会上,女歌手唱起了《烛光里的妈妈》,当唱到“妈妈我想对你说……”时,姐妹俩不禁流下了感触的泪水,因为就在前些天刚刚送走了她们最亲爱的妈妈。

  

学吹次中音号的缪爱萍是幸运的,因为每当排练日,年近八十的母亲总要一次次催促她:“快走吧,去吹你的‘喇叭’,可不要迟到啊。”老人的心愿是想看看女儿的演出,有一次,乐团去复旦大学体育馆观看中外行进管乐表演,缪爱萍带了母亲、姐姐、妹妹一起前往。回家的路上,母亲兴奋得不停地说:“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好看的节目,好看!真是好看!”事后,缪爱萍说:“真没想到,我参加了管乐团,学吹了‘喇叭’,连家人都跟着我喜欢上管乐了。”

  

每周二、四,华灯初上,川沙城区还沉浸在万家灯火之中。一群老年爱乐者或骑自行车、电动车,或乘公交,或驾车,或步行,赶到位于新川路号的川沙文广中心,开始练习各自手中的乐器。或许是明天,也抑或是后天,社区里又会见到他们不再年轻的身影,听到他们用自己的心演奏的美妙的声音。这是一群在自己欢乐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欢乐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