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梅里,因为卡瓦博格,也因为神秘,因为好奇。因为那痛心疾首的山难,我想去梅里,想去雨崩。于是我去了。我查了那山难的故事,我听说了故事的传说。所以我整理了,我记录了。下面就是我的整理记录:
“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因为山就在那里”这句话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的回答。后来被电影“攀登者”搬上了荧幕,成为登山届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卡瓦博格在那里,它是藏民心中的神山,是没人攀登过处女峰。它虽不是最高,却是最难攀登的山峰。攀登卡瓦博格的路线有三条,也就是三条冰川。三条冰川以它们下面的三个藏族小村庄命名:明永冰川、雨崩冰川和斯农冰川。
年以前,人们对卡瓦博格除了高度以外,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年8月,那些來至日本上越山岳会的挑战者们,毫无准备地就冒冒失闯进梅里时,等待他们的是浓雾、大雪和没完没了的冰崩、雪崩。他们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攀登到米的高度,在不断的冰崩、雪崩和陡峭的冰壁面前,连卡瓦博格的影子都没见着,变宣告登山失败,撤营收兵了。那一次他们选择的是明永冰川。也是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最近的路线。
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沿着明永冰川,再一次闯进梅里。同样,再次失败。他们只到达米高度。
年9月,中国登山队和日本上越山岳会,联合探查登山路线,选择了斯侬登山线。由中日登山队联合组成的侦察队,延着山脊往上走,在一个夏季牧场建立了一号营地。没想到当晚他们莫名其妙地集体腹泻,第二天四人差点闪了架子。当第二个营地建立后,他们轻装前进。在上到米高度时,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登顶的路线前方冰川发蓝,存不住雪,说明坡度极大。但这对于有着米登山经验的他们,这些都不是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他们确定了由卡瓦博格右侧登顶的路线。
年1月,正式开始攀登。一连几天的鹅毛大雪,把人们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雪过天晴后,刚刚建立的中转营地,被大雪掩埋的无影无踪。从一号营地往上看,幽蓝色冰川消融的只剩下,一排排犹如锋利的刀剑般冰柱。在冷冷的夕阳下,寒光四射。致人于死地的冰崩随时有可能发生。经过中日登山队员的努力,攀登到米,眼看快要到顶峰时,一面超过90度的大冰壁横在眼前,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不得不宣布此次登山失败。同时也宣告斯侬冰川登山路线的死刑。
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侦察登山路线~雨崩冰川。一直上升到米,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在侦查过程中,险象环生。但在缜密的调查后,制订了新的攀登路线。
11月后,双方人员汇集在深山小城德欣。队长由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担任。副队长由有过无数次辉煌登山记录的中国登山家宋志义担任。队员中有1/3有着米登山经验,并配备了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可谓是兵强马壮,志在必得。
登山前,按照当地的习俗,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祭坛是用粗大的石块堆成。云雾弥漫的卡瓦博格峰前,橘黄色的朝霞带着几分诡异。飞来寺白色的灵塔前,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摆动着。深沉悠远的长号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队员们肃立在祭坛前,聆听着喇嘛吟诵经文。煨桑松柏枝的浓烟袅袅升起。队员们一口饮尽杯中的青稞酒。中日双方登山队长,神情庄重地将一杯杯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摆放在祭坛上。队员们围着祭坛,从粗布口袋里抓起一把青稞,一边高喊:索…罗…罗,索…罗…罗。将青稞抛撒向天空。喇叭在每一个撒完青稞的队员脖子上,系上保佑平安的红布条。并祝福大家“扎西德勒”。这些去向神挑战的人,就是用这种藏区特有的煨桑仪式,祈求神的保佑。
大本营建立在米的高度。三面被雪山围绕,一面森林浓密,景色优美。但隆隆的雪崩声令人不安。一号二号营地建立的还算顺利。当建立第三号营地时,中日队员发生了分歧。那天宋志义、孙维琦、广濑、近藤裕史、船原尚武从二号营地出发,到达主峰卡瓦博格的左侧,大家都认为这里是建立三号营地的最佳位置。但在建立具体位置上产生了分歧。中方认为,为避免雪崩,营地应建立远离山脊的地方,日方则认为,为登顶方便,营地应尽可量靠近山脊的地方。双方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队长井上治郎只好派米谷佳晃上去看一下,做最后决定。可是米古佳晃上去后,山上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没办法采用了中庸,折中的办法,在两点中间,既不靠近山脊,也不远离山脊建立了三号营地。后来人们才知道,那致全队于死地的大雪崩,就是发生在这个营地上。营地建立起来后,立刻代替了大本营,成了井上队长的指挥部。所有的重要东西,包括井上的卫星云图接受仪器都搬运到这里。
12月21日以后,梅里雪山出现了少有的晴天。趁这个机会,登山队在米高度的大冰壁前,建立了四号营地,并攀登了米的高度,观察了最后冲顶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当晚,大家还摆酒庆祝了一番。因为米,已经是卡瓦博格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决定,12月28日突击顶峰。此时此刻大家都在无比喜悦之中。
12月28日上午8点,宋志义带领第一突击队准时出发,所有的对讲机全部打开,人们在等待胜利的消息。井上草拟好了登顶成功的电报。上午11:36他们突破了第一难关~陡峭的大冰壁,到达主峰西侧山脊米处。
下午1点,突击队已经攀登到米处,主峰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米。但山神怒了,它被人类的肆意挑战震怒了。正当三号营地敲盆敲碗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庆祝时。乌云遮没了山顶。这乌云来得那么的突然,突然的让人手足无措。乌云是那么的浓重,浓重的如同黑夜降临。随着乌云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五名队员被冻得浑身发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雪粒打在人们的脸上。突击队员们不得不打开帐篷,暂避风寒。雪粒打在尼龙帐篷上发出砂纸摩擦般的声音。
到了下午4点,风雪肆捏,一点没有要停歇的意思。井上只好痛苦地宣布,取消行动,突击队撤回三号营地。但是他们已经回不来了,几次试图撤回,但因黑暗无法辨别方向,不得不被迫放弃。最后队长让他们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上过夜的准备。直到第二天,突击队才返回三号营地。鉴于28日登山的失败,中日双方决定建立五号营地。并定于1月4日再次冲顶。
事与愿违,年的第一天,大雪突降,一片迷茫,将三号营地死死地封锁在里面。积雪达到1—2米。每隔1个小时,队员们就要出来打扫帐篷上的积雪。直到1月3日晚上10:30
和大本营的最后一次通话中,队员们还在抱怨,这雪下到什么时候才能算完?第二天,大本营与三号营地通话,可无论怎么呼叫,就是没人应答。三号营地消失了,17条生命消失了。消失得干干净净,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点痕迹都没有。雪过天晴,卡瓦博格又露出那富有神韵的身姿,依然那么冰清玉洁,依然那么美丽动人。神啊!爱他们吧!
1月9日晚救援小组赶到大本营。1月16日中国最有实力的西藏登山队,在仁青平措的代理下,由拉萨赶来。两支队伍加在一起,十名世上顶尖高手集聚一堂,向神山发起冲锋。但在铺天盖地的暴雪和山摇地裂般的雪崩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1月21日,指挥部不痛苦地宣布:行动失败。此次救援只是在2号营地刨出王建华的一架照相机。3号营地根本就无法到达。
17名队员的失踪,给中日登山届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甚至都无法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起码的交代。正是在这种压力下,4月26日,中日联合组成的搜索队再次来到梅里。当傍晚他们抵达大本营时,坚硬的雪粒迎面打来。周围的雪山全部隐藏在乌云中。多次的失败,让人们增加了对神的敬畏。由仁青平措主持的朝拜仪式,成了登山计划中必须举行的程序。日方队长原平五郎将从日本带来的护身符,郑重地发给每一位队员。仪式结束后,几名藏族队员跪在地上,五体投地冲着卡瓦博格重重地磕了几个头。但似乎神对人们的虔诚并不买账。回答人们的是隆隆不绝的雪崩和威力无比的冰崩。当天在大本营附近,就有大小雪崩和冰崩48起之多。其中一次巨大的雪崩轰鸣声竟达6分钟之久。我在这里经历的那次雪崩时间有1分之多。大本营附近有一片,长米宽米的冷杉林,雪崩过后,冷杉树全部齐刷刷地倒成一片,而这片冷杉林并不在雪崩路线上。只因雪崩卷起的气浪就这么大威力。
年7月18日下午3点,明永村村民尚木达瓦等三人,在从0米的夏季牧场回来,突然发现冰川上有一片五颜六色的东西。他们下到冰川,想看个究竟。当他们捡到一个高度表和一个望远镜时,他们明白了他们发现了什么。因为当年的那场山难,在这里是人尽皆知的。于是他们放弃了准备顺便采药的打算,赶紧回村,向村长扎西汇报了情况。村长知道这事的重要性,连夜派人赶到德欣,通知了德欣政府。
“91年山上失踪的人找到了”
他们回来了。他们随着山地蠕动,被卡瓦博格送回了人间。根据GPS的精确定位确定,遗骸和遗物随着冰崩散落在明永冰川米到米高度的平方米范围内。距离出事地点4公里。接到消息后,中国登山协会立即派出调查组。先期于7月24日赶到冰川现场展开调查。当搜索队历尽艰辛赶到现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被冰川挤压蹂躏后,又随着冰川崩裂,被随意抛撒的遗骸和遗物。这情景令所有到场的登山队员心里发麻。眼前的这一切,曾经都是那么的熟悉,这精美的笔记本,一定是工藤俊二的,他总把它带在身边,在本子上记载着一个20岁青年所感兴趣的一切。那架照相机是孙维琦的,相机内的胶卷仍然记录着出事前,卡瓦博格的美丽。那被撕成碎片五颜六色的帐篷,那小巧的瑞士军刀,那小勺还留在杯中的保温杯……每一件都让人们的心头重淌鲜血。
蓝色睡袋里仍然躺着宋志义、孙维琦,这睡袋还是年中、日、尼三国双跨珠穆拉玛峰时发的。孙维琦的睡袋旁,还放着妻子赵小欣送给他的那件灰白格子衬衫。这对生死相随的难友相隔30米,带着满腔的遗憾静静地躺在那里。因为卡瓦博格是他们所攀登过的最矮的山峰。
暗绿色的冰缝里,米谷佳晃红色的羽绒服分外醒目。他被挂在冰柱上,双手搭在冰柱的两旁,头低垂着,似乎他想用这种形体语言告诉所有的人们,我不想掉下去。隔着不远是那个,老父亲为他精心制作做的小雪橇。
当地人传说:年卡瓦博格去印度开佛教大会。回来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小黑点在他肩膀上,他抖了抖肩膀,将小黑点给抖掉了。
这是在网上下载的,登山队员的日记。据说有队员日记记载了,遇难前诡异的东西。不知是因为失温产生的幻觉还是确实有诡异事情发生?已经无从考究。但从我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没感觉遇难前有人有失温现象。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我们要记住的是教训,我们要记住地是,在各个领域的先辈们所做出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