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让学生完成一项作业——视频诵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作业陆陆续续传来,我逐一观看,却乏善可陈。
我在反思。
这两天,带着学生一起感受研读《项脊轩志》,学生的感受和触动明显不一样。
课后一学生给我看她的书上笔记,写了一句话: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想,反思的答案应该在此:
年轻的学生们理解不了作者中年人的人生况味。
但人生阅历并不是我们阅读阻隔的原罪,共情是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的基本素养。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实在感人,一间老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语短情长,被桐城派姚鼐誉为“明文第一”,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明一代三百年间只选了归氏一人作品。
其中,三位母亲形象,细节感人。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归有光八岁丧母,母亲留给自己的印象比较模糊,此处为老妪转述。
“儿寒乎?欲食乎?”短短的六个字浓缩了天下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点。这种脐带连接的关系,是关乎骨血的,因此母亲首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