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在上海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马赛回想曲》、弦乐五重奏《春江花月夜》、铜管乐,以及沉浸式演出《土山湾孤儿院院歌》、海顿弦乐四重奏……跌宕起伏的旋律在新开幕的“历史回声: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文献展”的展厅内能久久回旋。
20世纪初,在上海徐汇的土山湾地区,诞生了土山湾乐队。一群中国孤儿,拿着西洋乐器演奏西方音乐。年前,年,近代中国出版最早的介绍西方音乐的书籍《方言西乐问答》也因土山湾而作。土山湾,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摇篮,亦是西乐东渐的摇篮。
当晚,博物馆之夜“乐回土山湾”活动的亮点是现场恢复了合唱《土山湾工艺院院歌》。这首院歌是由最后一位健在的土山湾老人李顺兴和汇师小学合唱团合作演唱。这是年后,院歌再次回想在土山湾。此外,还有演奏海顿弦乐五重奏、萨克斯《幻想曲》、铜管进行曲等历史上土山湾乐队演出过的乐曲。夜游的尾声,是在牌楼厅欣赏改编的原创作品《马赛回响曲》《春江花月夜》。这些土山湾历史上曾记载演出过的乐曲,经过作曲家的创作、改编,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西洋音乐教育先驱历史和当代的活力。观众也在乐声中走进历史,了解尘封已久的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历程。
01:21《土山湾工艺院院歌》。这首院歌是由最后一位健在的土山湾老人李顺兴和汇师小学合唱团合作演唱。“乐回土山湾”活动现场。本文图片由土山湾博物馆提供。(01:21)
《土山湾工艺院院歌》曲谱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是年正式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年更名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但很少人知道,早在年,徐家汇就有一支管乐队,在这片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奏响了西洋音乐的先声。不同于上海公共乐队全部聘用外国乐手,徐家汇管乐队的成员均为中国人。年,土山湾乐队正式成立,再次演奏西方音乐。以土山湾为缩影的近代西方音乐艺术的大量传播,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年是土山湾音乐教材《方言西乐问答》出版周年。为了响应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土山湾博物馆在门厅改造焕新亮相后推出“历史回声: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文献展”,通过珍贵的历史图像和文献实物,让音乐与历史邂逅。
音乐家在土山湾博物馆的牌楼前演奏19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音乐以徐家汇为起点,开始在上海传播。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上海公共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中国最早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或在徐汇诞生,或在徐汇成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认为,土山湾博物馆收集的历史文献表明,土山湾不单是“中国西洋画之摇篮”,同时也是上海西洋音乐的起源。从教堂建筑来看,音乐和绘画艺术就是大堂内的两项基本装备。当土山湾工艺院为中国和亚洲各地的大、小教堂提供种种视觉艺术作品(如雕塑、雕刻、油画、水彩画、彩色玻璃、铁制工艺品等)的时候,它也努力生产一些听觉艺术作品(如圣咏、圣乐、合奏、合唱等)。视觉(Audio)和听觉(Video)艺术固然有娱乐性、世俗性,让人们心生愉悦,但是对信仰团体来讲,它们却具有神圣性、宗教性,是为了让信徒保持虔敬心和崇高感。从这个角度来讲,徐家汇-土山湾乐队和工部局交响乐队相比,有着不同的使命与方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贡献。
今年1月病故的近代文献、海派文献研究专家张伟曾撰文道:“一群中国孩子,但是手中却拿着西洋的乐器,奏着西方的音乐。即使时光已流逝了几十载,但他们说起那些乐器,首先跃入脑海的却是流利的法语名称。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最高的学历不过初中;他们的老师也只是教会里普通的神父和修士,他们的职业也与音乐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乐队却频频受到邀请,有资格到上海滩的各个学校和机构演出;每次有贵宾到访徐家汇,负责奏乐迎宾的也总是这支乐队。它们——就是闻名遐迩的土山湾乐队。”
展览从“西乐先锋”“因材施教”“中西合鸣”三个部分展示土山湾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展出的珍贵实物有土山湾编撰出品的音乐课本、乐谱、歌谱等教材文献,失传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院歌经恢复后也在展览上首次亮相。此外,早期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也一同展出。展览的图像资料呈现了以中文、法文、英文等原文记载的历史事件,以及土山湾乐队进行西乐和民乐演出的风采。这些关于土山湾音乐教育的实物和图像大多首次展出,填补近代西乐东渐的一处历史空白。
西乐先锋
西方音乐走进土山湾,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当时法国人兰廷玉在徐家汇组建了管弦乐队,这是上海第一支西乐乐队,土山湾孤儿是其重要成员。年11月22日,徐家汇管弦乐队首次在法租界内公开演奏,演出十分成功,吸引了大批听众,法国驻沪领事葛笃对乐队赞赏有加。此后,每逢重要时刻,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支乐队的身影。
年,徐家汇的中国学生组成的西洋乐队,第四排左四为指挥兰廷玉。
高龙鞶在《江南传教史》中记载,年11月22日徐家汇管弦乐队参加公开演出。
土山湾长笛年,奥地利驻沪领事于布内参观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临走之前,院方负责人邀请他聆听孤儿工艺院乐队的演奏。四名孤儿在一位中国老师的指挥下,为他演奏了德国音乐大师海顿的交响曲,这让于布内既惊讶又感动。
于布内年在伦敦出版的《RAMBLEROUNDTHEWORLD》一书中关于孤儿们演奏海顿交响曲的记载
于布内年在伦敦出版的《RAMBLEROUNDTHEWORLD》一书中关于孤儿们演奏海顿交响曲的记载
史式徽著《江南传教史》中关于孤儿们演奏海顿交响曲的中文记载年,土山湾孤儿从法国军队号手处接触到军号、军鼓,由此迷上西方音乐。年,在葡萄牙人叶肇昌的带领下,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正式成立“圣若瑟音乐班”,因使用的都是铜管乐器,对外又称“圣若瑟军乐队”,简称“土山湾乐队”,第一批成员有二十五人。圣母院还为乐队缝制了旗帜,其中一面还绣着法语“OrphelinatdeT’ou-sè-wè”。
土山湾孤儿接受队列训练,队伍前为法国号手。
年土山湾部分孤儿合影,可以看到前排部分孤儿手中握持的军号。
土山湾乐队创始人叶肇昌因材施教土山湾乐队的授课老师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如乐队创始人叶肇昌精通乐理,能演奏小提琴、小号、单簧管等多种乐器;第二位负责人笪光华会吹奏圆号,其继任者潘国磐则会弹奏风琴;任教老师双国英更是将萨克斯引入教学课程中。
土山湾乐队的教具全部都是从法国进口的西洋乐器,主要由小号、大号、圆号、长号、大管、萨克斯、军鼓等组成。年,由于叶肇昌的竭力争取,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内原本用作休息、读书和聚会的场所“友益草堂”被批准为乐队排练地,从此土山湾乐队有了固定的排练场所。
土山湾军乐队合影
土山湾鼓号队合影为了向土山湾乐队学生普及西方乐理知识,年,由葡萄牙人叶肇昌口述、上海人张石漱用上海方言笔录而成的《方言西乐问答》在土山湾慈母堂印刷出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介绍西方音乐的教材,不仅呈现了20世纪初部分上海方言的发音和文字记述,更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谱写中西文化交流佳话的延续。
在《方言西乐问答》序中,叶肇昌用上海方言记述了编辑此书的起因和目的之一“乃朝后散起心来,可以作作乐,快活快活,免脱多化厌气咾啥。”
《方言西乐问答》第二部分为十章,共问加两章叙述,在一问一答间介绍五线谱识谱知识。
年土山湾慈母堂石印出版的《方言西乐问答》土山湾乐队招收学生不限年龄,无论是工艺院的学徒还是工人,有兴趣者均可报名,费用全免。学生刚进乐队时,授课老师往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简单教授吹奏乐器的方法,之后每周选取固定时间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均安排在工艺院下班或放学后,对工作和学习没有任何影响。在正式演出之前,乐队通常还会突击加排一次。中西合鸣
土山湾乐队的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在年徐家汇慈云桥的落成仪式上,此后乐队便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频频受邀进行西乐演奏。年,原土山湾孤儿工艺院院长沈则宽兴办的技术学校“齐业工业学堂”的建成仪式上,土山湾乐队共出动了四十人的演奏阵容进行表演。年在徐家汇天主堂新堂的开堂仪式上,土山湾乐队作为压轴闪亮登场。此后,土山湾乐队的名声益发显扬,震旦大学的慈善义演、徐汇公学的庆典活动、法国飞行家环龙的飞行表演、医院的春节演出以及法商电车公司的演出等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土山湾乐队奏乐的身影。
改建后的慈云桥。年,徐家汇宋、俞、张三家大户出资改造慈云桥。原木质桥堍改为石制,桥身则改为铁制。
年土山湾乐队在佘山新堂落成典礼上的演出场景
年土山湾乐队在佘山的演出场景土山湾乐队在民乐演奏上亦颇有造诣。年新春时节,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进行戏曲演出,乐队自正月初一起连续三天为戏曲表演作管笛乐伴奏。年,在徐汇公学的庆贺活动上,土山湾乐队演奏丝竹和琵琶独奏。土山湾印书馆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上,土山湾乐队用民乐和风琴为纪念新歌同声伴奏。
徐家汇修院学生民乐演出场景(张伟提供)20世纪30年代末期,随着几位修士的去世,土山湾乐队已进入夕阳黄昏阶段,不再拥有往日的风光。在上海解放前夕的大撤退中,由于缺少人手,导致一位修士得负责多个工场的运转,于是乐队逐渐无人管理,前程愈加黯淡;尽管工人和孤儿们依然会拿出乐器来自娱自乐,但是水平已大不如前。乐队的乐器一直存放在土山湾的仓库内,上海解放后,在舞会等一些活动场合依然拿出来用过,但此时,乐队已无存在的环境。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回声:土山湾近代音乐教育文献展》
时间:年5月17日至12月31日(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地点:土山湾博物馆(蒲汇塘路55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