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发表了《为管乐团“主心骨”补上缺口,北京首次举办管乐指挥人才培训》的报道文章,记录了为期三天的“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培训暨首都管乐指挥骨干人才培训班”。除却培训班的多场专题课程外,其中的“管乐艺术论坛”值得一书。如今,疫情使得学生管乐团的训练变得阻力重重,而作为一线学生管乐团的指挥者、工作者、管理者们,拥有这样一个一起坐下来交流的机会显得尤为意义深远。
论坛由青年指挥刘文栋主持,邀请了史家小学金帆管乐团常任指挥范汝梅、人大附小金帆管乐团常任指挥孙莉、育英金帆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李轩、北京十一学校金帆乐团常任指挥贾贞禹、中国长笛专业委员会理事徐炳辰、青年指挥张听雨等代表座谈发言。几位指挥结合自身多年指挥和乐团管理经验,畅所欲言,围绕管乐团尤其是北京学生管乐团的招生、建设、管理和训练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小学乐团管理有策略
小学生参加管乐团,除却专业训练外,解决招生平衡问题、突出音乐的美育意义尤为重要。
招生上,吸收优质生源,平衡声部人数是十分需要注意的,如果前期这两方面不能“保质保量”,会给乐团日后的专业发展与梯队建设带来很大的“隐患”。在论坛上,人大附小管乐团常任指挥孙莉重点谈了管乐团的宣传与招生工作。“为了激发更多孩子对管乐的兴趣,最大化普及管乐教育,管乐团非常重视招生宣传工作。每年9月开学的第二周为管乐周,乐团高年级队员走进低年级各个班级进行巡演,并介绍演奏的曲目和乐器。有的队员组合成小乐队,在操场上进行演奏,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在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管乐氛围,吸引孩子们欣赏管乐、走近管乐。”
在招生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声部不平衡就是多数孩子都愿意选择独奏多、轻便便宜的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导致巴松、大号等乐器生源不足,致使乐团日后无法在演奏中取得良好的平衡。孙莉的策略中,最有特色的便是面对低年级学生,采用独创的管乐童话王国来吸引孩子们。她把管乐团的每个乐器根据乐器外形特点和在乐队里的角色,赋予童话般的角色,如小号像白马王子,圆号像公主与伯爵,长号像猎人射手,大号像国王,贝斯像皇后,萨克斯像公爵,单簧管像骑士与天鹅,双簧管像精灵,打击乐像将军,巴松像贵族,长笛像天使。借由这样趣味化的角色扮演,孩子们对乐器不再感到陌生,也体现出了低音乐器的重要性。这样,学习不同乐器的孩子都能有一个美妙的角色名字,能够更有兴趣走进管乐的世界。
针对梯队建设与管理,史家小学副校长、金帆管乐团常任指挥范汝梅在业界是出了名的“有一套”。她以“构建‘三位一体’的小学管乐团管理模式”为主题介绍了乐团的建设管理经验。她表示:“办团目的明确、涵养办团文化是培育好团的土壤,优秀的管理教师和优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乐团演奏质量的保障,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乐团走向成熟的标致。乐团建立了‘零门槛、重普及’的招生机制,遵循重视基础和合奏的管乐课程设置原则,同时努力营造育人为先的社团文化,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家小学乐团每个年级都拥有一个独立标配乐队,这在学生管乐团中是十分罕见的。在梯队建设中,由一位主管教师担任团长,负责本团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选派另一位音乐教师协助管理事务性工作。范汝梅表示:“每个学期我们都制定详尽的学习教学计划,落实到每周的训练活动中。校内教师借助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声部记录单等形式统一外聘教师授课目标、内容与标准;走进外聘教师声部课课堂,深入了解每个声部的学习状态、授课质量。借助学生联系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