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庄忻恬学了好几年声乐,平时也多看看相关的资料,梳理了一下,有误请指正。
轮廓:人的口腔、胸腔等发音器官就像一个音箱,搭配使用得当就能发出具有磁性的嗓音。
解释:1、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声带发声的原理,声带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来,主要是气息冲击声带而使声带产生震动所至,也就是说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气息有直接的关系,较好的运用气息可以使我们的声音洪亮有穿透力,否则便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用很大的力量也不能使声音加大,相反容易造成声带的疲劳以至劳损声带。
2、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由于男女声带的薄厚不同,声带振动的次数也不同,导致声音的不同,一般情况下,男人的声带厚,所以振动次数少,声音也随之变粗变低,女的则相反。
3、声带是两片薄薄的肌肉组织。放松状态下是呈图片上那样上窄下宽的。空气从两片声带间的空隙通过,使声带发生震动,从而发声。
比如:好比把尺子一头悬空,一头用一只手紧紧压在桌子上,用另一只手弹动尺子悬空的一头,尺子会发出嗡嗡的声音。悬空部分露出的越少,音调越高。
气息:1、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
2、通过控制气息的强度和角度来达到我们改变音色的最终目的。
空间:胸腔、口腔、咽腔、鼻腔和头腔。
共鸣:1、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
2、共鸣器官就是胸腔、口腔、咽腔、鼻腔和头腔。
3、共鸣腔:在声带以上的,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连接起来组成类似管乐器的管子部分,形成共鸣管,此共鸣管出口部分鼻腔和口腔,形似喇叭。咽腔部分不但可以扩大和缩小,还可以拉长和缩短,形似长号的伸缩管部。该共鸣腔的调节性变化,可使声带发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作用:发低音时声道拉长,低泛音成分扩大;发高音时则缩短,高泛音成分扩大。这样,由于声道的不同调节,使人的歌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4、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即鼻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等。因为正确的鼻腔共鸣,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因此声乐艺术叫做头腔共鸣,事实上头部本身内装脑髓没有腔体,实体并不起共鸣作用。“头腔共鸣”不过是歌唱者的自我感觉而已。鼻腔位置很具体,是歌唱发音中最重要的共鸣体,它使声音明亮、丰满,富有金属性铿锵的色彩。
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中音共鸣作用在口腔系统。它使声音、音色明亮清晰、字音亲切。口腔是咬字吐字的主要器官,它作为语言器官的功能往往大于共鸣器官的作用。口腔共鸣比较原始,歌唱时必须辅以其他共鸣作用才能改善其音色,否则没有艺术表现力。
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胸腔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为低音共鸣作用。一般用于中低音声部及某些粗壮男高音,其他男、女高音则不常用或不用。(但随着现在声乐理论的发展,趋向于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最好有胸腔共鸣,有了胸腔共鸣,声音会更结实、更优美)戏曲中称之为“膛音”。
备注:1、共鸣对声音起着修饰美化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注意演唱由低音到高音时,声带由主振动、部份振动,到边缘振动的过程是逐步演变的,但要做到声音上下统一,听不出变化的痕迹。如掌握得不好,肌肉收缩便会僵化,声音上下不能统一,甚至会发出破音而影响演唱的效果。唱通俗歌曲同样要做到“真声不炸”、“假声不虚”。
参考:下面有图例说明,清楚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