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胡广欣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新生代的创新与发扬,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前人的关怀与帮扶。而在广东这片热土上,“传帮带”的优秀传统让文艺的火种始终生生不息。
从今天开始,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策划推出《传·承:广东文艺正新鲜》,深度专访了声乐、器乐、舞蹈、粤剧、脱口秀等领域的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他们从文艺前辈身上吸取了怎样的养分,又孕育出什么新的果实?在五四青年节这一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让我们一睹“正新鲜”的文艺新人新风采。
今天推出的第一期,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专访到第十届“金钟奖”美声金奖得主、青年男高音张学樑。
年11月24日,第十届“金钟奖”在广州落下帷幕。在声乐美声组决赛中,代表广东出赛的张学樑以98.51分的高分获得美声组唯一金奖,为广州赢得12年来首枚金钟奖美声金奖。
张学樑是广东栽培出的优秀音乐人才。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师从知名声乐教育家杨岩。年硕士毕业后,他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为一名青年教师和歌唱演员。
“敲响金钟”至今已经七年时间,张学樑始终活跃在教坛与舞台,成为广东音乐界的中流砥柱之一。他从师长和前辈们身上汲取营养,如今又以教师的身份将音乐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如果要送给“后浪”们一句话,他会说什么?张学樑说:“努力吧,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
一首《卡鲁索》,打开美声大门
在初中之前,张学樑与美声毫无交集。他成长于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唱过样板戏,母亲爱听宋祖英,姥姥是坚定的山西梆子爱好者。而他则跟大部分“80后”一样,听着张信哲、周传雄、周华健等港台流行歌手的歌曲长大。张学樑从小就对音乐颇感兴趣,进入初中之后,他报名参加学校的管乐团,由于他胳膊长、嘴型好,便被安排学习长号。
不久后,学校来了一名声乐专业的实习老师,这位老师无意中为张学樑打开了声乐的大门。“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放了一首歌,我也模仿着‘喔噢噢噢’地唱了起来。老师告诉我,我模仿的就叫做美声唱法。”张学樑说,“我那时候才十二三岁,完全不懂什么叫‘美声’。不过我当时特别喜欢唱歌,学校附近有很多音像店,我没事就会钻进去看看。有天我突然想起老师的话,便问老板:‘你有没有美声唱法的歌?’老板拿出了一张唱片,我印象特别深刻,封面上是个大胡子,长得特别糙。结果一听,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这个“大胡子”自然就是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当时,张学樑听的是帕瓦罗蒂演唱的《卡鲁索》。卡鲁索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传奇男高音,他以高超的演唱技巧与娴熟的角色塑造能力获得“一代歌王”的称号。但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年去世时年仅48岁。帕瓦罗蒂将卡鲁索奉为“现代男高音的发明者”,他也是《卡鲁索》这首歌最著名的演绎者。在这首诀别曲中,帕瓦罗蒂深情地用声音诠释了卡鲁索在生命尽头时的不舍与悲伤,令人动容。在20世纪末的中国,初中生张学樑通过一张小小的唱片,与卡鲁索和帕瓦罗蒂相遇,从此与美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张学樑是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他不仅是管乐团的长号手,也经常在学校的文艺晚会演唱——虽然唱的都是流行歌。在老师的建议下,张学樑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升上高中,并开始系统学习声乐。高中三年,他拜访了很多山西比较有名的音乐教授,并跟着山西师范大学的张鹿樵教授系统学习了两年,打下了扎实的声乐基础。
帕瓦罗蒂成为影响张学樑最深的一位艺术家。虽然帕瓦罗蒂最响亮的头衔是“高音C之王”,但在张学樑看来,他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情感与技巧的融合:“一提到美声,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装腔作势、很做作。但帕瓦罗蒂唱歌是特别自然的,从他的声音里能感受到真挚而充沛的情感。他会让人觉得很有亲和力,非常迷人。”
严师出高徒,“潜力是逼出来的”
高考时,张学樑拿到了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学校的专业第一名,他最终选择了星海音乐学院,成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杨岩的学生。杨岩被业内誉为“常把金钟敲响的人”,他培养出十余位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得主,当中就包括张学樑。
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但张学樑回忆起大学时师从杨岩老师的经历,仍然“瑟瑟发抖”:“跟杨老师学习是‘痛并快乐着’。他在专业领域上一丝不苟,一个音、一个字不对就要停下来反复练。要是做到了,他会很开心;要是做不到,他就会很生气。这个过程真的很艰辛,压力非常大,学生都很怕他。”
张学樑至今对杨岩老师的第一堂专业课记忆犹新。一向自信的他在课堂上备受打击:“当时杨老师圈出教材里的十几首曲目,让我回去练。第二个星期,他问我练了几首,我说‘啊?我才刚把这些歌听完’。杨老师大发雷霆,他要我在一两个星期里把这些歌曲都学会,他才能帮我处理声音、语言风格等细节。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干吗要把人逼到这个份上?但后来我发现,杨老师是对的。”
虽然声乐基础不错,但张学樑当时在歌曲量、语言等音乐综合素质方面比较薄弱,“我初中学的是长号,不懂钢琴,因此新曲学起来比较慢。而且我们从大一开始基本就要唱意大利语的作品,语言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困扰”。很快,张学樑就被杨岩调教成整个专业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他回忆:“广州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基本没享受过,每天只待在琴房。”
得益于杨岩的“魔鬼训练”,张学樑进步神速。到了大二,张学樑已经学完一整本男高音咏叹调,并常年霸占考试第一名的位置。他感叹:“我现在特别相信一句话:人都是逼出来的,不然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能去到哪里。杨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在他面前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他就是冲锋号,只要一声令下,我们所有人都‘冲啊’!”
勤学苦练,时机终会成熟
从大三开始,张学樑成了“比赛专业户”。张学樑回忆:“我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歌剧展演比赛,在重唱和独唱都拿了第二。我拿到这个好成绩,也是为学校争了光。”到了年大四时,张学樑已经作为广东队代表参加了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青歌赛)。他回忆:“走台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大腕,太紧张了,便给杨老师打电话。杨老师鼓励我:‘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唱好自己就行,那些大腕反而压力比你大。’”
大量的比赛经验,为张学樑之后“敲响金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音乐比赛的最高奖,金钟奖是所有音乐工作者都渴望登上的舞台。张学樑从年大三时便开始尝试“敲钟”,第一次止步于校内选拔;在年获得第八名、年获得第四名之后,他在年第十届金钟奖再次参赛,凭借中文歌剧《原野》中的咏叹调《哦,女人》以及法语歌剧《军中女郎》中的咏叹调《多么快乐的一天》成功摘金。值得一提的是,《多么快乐的一天》曾让张学樑的美声启蒙者帕瓦罗蒂一举成名并赢得“高音C之王”美誉——这首歌要求男高音在4分钟内连续唱出9个高音C,一度被称为“男高音的禁区”。
备战第十届金钟奖时,张学樑在一天吃四顿的情况下,于14天内瘦了8斤,足见训练强度之大,“唱歌的确是一门体力活,每天要大量地吸气呼气,相当于有氧和无氧运动结合”。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张学樑实际上已经把《多么快乐的一天》磨练了六七年,才有了金钟奖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我第一次挑战这首歌是大三的时候,其实也是机缘巧合。有一天杨老师说,来试一下吧,只唱后面的咏叹调部分。我一唱发现,咦,还挺轻松?就是因为大一大二的时候已经把基础打好了。唱歌就像是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抛’的动作需要练习很多遍。”
拿下金钟奖的最高荣誉之后,张学樑没有停止脚步。从年至年,张学樑每逢假期都会自费前往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学习,不断打磨自己的表演技巧。他说:“虽然当时我已经工作了,但我仍然保持着一个学生的状态,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学习、继续进步。年第一次到意大利学习,给我非常大的震撼。我上了第一节课之后给太太打了个这一次可能要花很多钱了。因为我唱的是人家的语言、人家的风格,意大利人怎么都能给你挑出毛病来。我在意大利待了几十天,上午和下午都上课,除了上课之外什么都没干,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
只要学生愿意唱,我就不下课
从年开始,张学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他说:“我本来准备研究生毕业后到意大利深造,意大利语考试也通过了。还有三个月就毕业时,当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系主任丁义老师来找我,问我有没有意向来华师任教。他是我的又一位伯乐,是他把我留在了广州。”
回忆起刚出来工作的日子,张学樑说:“我带的第一批学生里就有毕业班,我自己才刚研究生毕业,他们只比我小三岁,都叫我‘樑哥’。虽说我也很年轻,但我在读书时也经常做老师的助教,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觉得在专业上还是能给予学生们一些指导和帮助的。”
张学樑笑言,在教学上,他“抄”了杨岩老师的“作业”:“杨老师会鼓励爱学的学生多学。我也用了这种方式,只要学生愿意唱,我就不下课。我现在也用杨老师当年的‘招数’来训练学生,用不同风格的曲目去磨练他们,让他们积累大量的曲目。我的学生就跟当年的我一样,过得挺‘苦’的,别人玩的时候他们都得学习。”
张学樑称赞,如今的学生非常勤奋:“他们可比以前的我强多啦!非常积极努力,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现在很能体会杨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回想起我读大一的时候,其实老师对我真是相当耐心了。”不知不觉,张学樑已经当了近9年老师,他带出来的学生也有不少人进入了大中小学,成为人民教师。“我可以说,我的学生都很优秀。”张学樑自豪地说。
张学樑本人则一直保持着学习、思考和实践。比如,他积极参加舞台演出,始终钻研如何更好运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作品:“中文语言的发音与拉丁语系不一样,但我们可以学习美声的发声技巧。借鉴别人的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个表现。我认为唱歌最重要的还是能传达出情感,戴玉强老师和廖昌永老师是诠释中国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美声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往往唱到人的心坎里。这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现在有什么声乐上的问题,我也经常请教他们。”他笑言:“我们‘80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但如果不进步,很容易被‘后浪’淘汰。”
对你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谁?
张学樑:肯定是帕瓦罗蒂。他的演唱非常自然,情感充沛,这是我最喜欢的。在我看来,他就像个大孩子一样,非常亲和、可爱,会鼓励身边人。他喜欢在上台前开玩笑,给大家放松一下。演歌剧是很紧张的,站在台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对你影响最大的普通人是谁?
张学樑:我父亲。他那一代人经历了很多起起落落,我从小就被他教育要有担当、不要怕吃苦。现在我也这么教育我儿子。儿子现在三岁多,他已经懂得要保护其他人。
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
张学樑:我比较爱看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最近在看《三体》和《史记》,《史记》因为看的是原文,所以读得比较慢,目前刚读到《夏本纪》。读史很重要,很多事情都可以回到历史里找答案。
你最近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
张学樑:最近最喜欢的是肖央主演的《误杀2》。我跟太太一起去看的,我一个大老爷们在电影院泣不成声。因为现在自己也是一名父亲,真的能感受到那种不忍让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的心情。我甚至觉得,如果我也遇到电影里的情况,孩子需要心脏移植,我会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给我孩子。
你最爱的广东文化是什么?
张学樑:当然是吃了。我经常跟朋友介绍,大家都说“食在广州”,广州人则说“食在番禺”,而我就住在番禺。如果朋友来广州,我可以带他每顿饭不重样地吃。
除了本行外,你还喜欢什么艺术门类?
张学樑:艺术其实很宽泛,我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不能只懂音乐,跟艺术相关的东西都要去了解,比如美术、雕塑等。虽然我没太多时间去学一门别的艺术技能,但我会不时去看看艺术展、画展之类的。
请用三个词来推荐你的领域。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受访者提供
责编
邵梓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