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发展 >> 正文 >> 正文

襄阳要火,先睹为快宝藏被湖南卫视

来源:长号 时间:2023/2/5

华夏第一城池、侠义之城,湖北襄阳,多年建城史,已有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襄河道坠子、老河口玉雕、南漳剪纸、谷城黄杨木雕、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枣阳鹿头地封黄酒酿造技艺、襄城区七星镇痛膏制作技艺等。

襄阳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包括老河口丝弦、沮水呜音、呜音喇叭、黑暗传、襄阳花鼓戏、老河口木版年画、老河口锣鼓架子、越调,省级非遗项目23个。

此外,襄阳市共有省级非遗传人23名,市级非遗传人85名,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宝藏”都是襄阳这座年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遗存,部分襄阳“宝藏”已被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挖出来了(4月7日晚10点将播出),让我们跟着《天天向上》,一起来先探秘襄阳“宝藏”吧!

01东巩高跷

起源于唐宋时期,历史悠久。

东巩高跷属武跷子,

翻滚劈叉,动作难度大,

以惊险著称,

表演以丑行为主,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舞!

东巩高跷是襄阳南漳县西南重镇东巩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形式。年,“东巩高跷”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6月,东巩镇被湖北省政府确认为“高跷之乡”。年10月,东巩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高跷之乡”。

02沮水巫音

“沮水巫音”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

原为楚国宫廷音乐,

创始人为宫廷乐师师旷,

后流传到民间,

传统曲牌约一百多种,

被史学界称为楚乐的活化石。

沮水巫音是一种湖北省的传统民俗音乐。因沮水而得名,它是古楚巫音一脉相承的遗韵,依然保持着严谨规范的形式和奇丽诡奇的风格。由长号、喇叭、战鼓、边鼓、钩锣、马锣、包锣、引锣、镲子等乐器组成的吹打乐。因为喇叭比普通喇叭长而厚,发出的声音怪异,低沉郁闷,这种喇叭也称为巫音喇叭。“庄严肃穆、诡谲幽暗”的巫音,适应于祭祀、丧葬、朝山进香等活动。

03木版年画

又被称为南派木版年画,

与北方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遥相辉映。

老河口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构图饱满而主次分明、

线条密实并一丝不苟、

颜色丰富且对比鲜明。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诞生于襄阳老河口市。老河口木版年画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题材广泛.表现质朴、原始,有着强烈的民族原生态气质。

04襄河道坠子

河南坠子于清末传入襄阳地区后,

经过几代坠子艺人的说书献艺,

将河南坠子与本地语言、

音调结合,逐渐形成具有

襄河流域特色的襄河道坠子。

从艺近70年的老艺术家郝桂萍(原襄阳市政协副主席)是襄河道坠子的传承人。年,郝桂萍凭借襄河道坠子一举摘得了当年马街书会(全国著名民间曲艺盛会)的“书状元”。

05牛肉面

襄阳特色牛肉面

(包括牛杂面、牛油面、豆腐面)

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

襄阳牛肉面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

吃牛肉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或是襄北豆奶,惬意而舒服。

06大头菜

襄阳大头菜是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

相传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

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

大头菜与榨菜一样,都是芥菜的变种。榨菜是茎用芥菜,大头菜是根用芥菜,雪里蕻是叶用芥菜。而芥末调料,是芥菜的种子碾磨成的。襄阳大头菜的腌制,须三腌、五卤、六晒,这一独特工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屡获省、部及全国名优产品称号,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

随着4月7日晚10点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即将播出,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咱大襄阳的宝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