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卡苗族村地处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境内的清水江畔,聚居在这里苗族同胞讲的苗语属于西部方言洛泊河次方言,在远古农耕时代,为了能够拥有风调雨顺的年景,他们每年春季都会在清水江边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龙王降雨,逐渐形成一年一度的求雨节。
捕鱼供奉龙王是祭祀求雨仪式上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久而久之,演变为在本地小范围流传的杀鱼节,并成为这一带苗族独有的传统民族节日,代代相传,直至现在。
去河边祭祀前,在寨中的仪式上,男人们都要喝下一碗酒,为自己壮行,如在山路上遇到野兽,沉着应对。酒壮怂人胆,就是这么来的/图肖华嵩
喝了这碗酒,哥哥你大胆的往江边去,芦笙悠扬,诉说着美好的愿望,愿今年大丰收/图肖华嵩
王卡苗族村寨所在地主会场设在一棵上百年古树下/图肖华嵩
清水江畔杀鱼节入口
杀鱼节现场远景。
由于旅游哥带着采访任务,所以来得比较早,杀鱼节祭祀现场就在那一片人附近河滩上,而捉鱼、叉鱼的河段现场,在对面拱桥稍往上一点的地方,投鱼地点离拱桥还有几百米距离
活动还没开始,商贩们开始摆摊设点,各部门工作人员和旅游哥一样,早早开始自己的本职工作
杀鱼节带有浓厚的原始群居守猎的生活遗风,是清水江沿岸苗族同胞在这块独特的土地上保存下来的对远古先民渔猎社会生活的仪式性记忆,是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文化遗产,清水江苗族杀鱼节是个别性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项古老的苗族文化遗产。
媒体人一直在忙活,左戴帽背包,捎带网鱼兜和自拍杆的就是作者本人/图顺其自然
黔中旅游哥现场采访年轻人是否了解杀鱼节的来历和典故/图顺其自然
旅游哥和受访的苗族兄弟俩合影留念
杀鱼节,苗语称“停米”,意为“杀鱼”。
据王卡村里的寨老们介绍,“杀鱼节”日期一般由寨里的族长和威望高的长者约定。
每年的农历三月,是清水江畔的苗族人民的杀鱼节的时间。杀鱼节活动分六个河段,按照村寨划分的习俗,每年杀鱼节的具体开始时间,“约头”(联络人)提前派人通知各村寨的“鱼头”开会商定,一般根据当年的气候而定,以山上的花香树叶长到5寸长的时间确定为开始杀鱼的时间,杀鱼时间确定后,各个河段杀鱼前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并通知邀请上下游各寨的人前来参加,杀鱼活动持续10余天,达数万人以上。
祭祀活动准备中/图黔中旅游哥
长号吹起,祭祀开始!
年杀鱼节祭祀现场/拍摄.黔中旅游哥(除注明以外,本文图片均为黔中旅游哥拍摄)
祭祀进行中,旅游哥拍下了同行们敬业的瞬间
祭祀结束,激动人心的时刻--杀鱼活动就要正式开始了,汉子们开始骚动起来了。
杀鱼节这天,天亮前,妇女不能出门背水或做其他事,相传若在路上碰到男人都不吉利,不是杀不到鱼就是回不了家。直到男人们都出门离开寨子后,妇女们才在家里忙碌起来,背水、做饭、磨豆腐、煮香肠腊肉,到中午时分,她们才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自制土酒和佳肴到河边给男人们送“鱼饭”。
“鱼饭”已做好,马上出挑去河边
只要你长得足够帅,足够斯文,可以半路“拦截”,吃上一口。戴眼镜的男同胞自带光环,天生三分好感(本图由戴眼镜的肖华嵩本人提供,本人作为贵州旅游界非著名人士亦因收到仙桥官方人士代表之一肖先生之邀请,有幸参加年的杀鱼节活动)
糯米饭、腊肉、辣椒炒豆腐块
姑娘们也相约结伴,腰箩里装上自家准备的花糯米饭,到河边最佳位置等候杀鱼小伙子们的到来,守候姑娘的糯米饭如果被抢光,说明最受小伙的青睐,谁就感到最高兴,父母也因此为自豪。
放下新编的鱼篓,开始吃杀鱼饭,不知道正在拍摄的电视台记者们,淌口水么?
腊肉下米酒,苗族同胞的小日子,真心不错
不一样的“杀鱼饭”--糯糍粑,另一盆是做烧烤的鸡肉,牛肉
吃完“鱼饭”,青年叉手们趁兴到河里,开展“杀杆”比赛。
小伙子们分站河的两岸,分队杀鱼。一方将空叉向对方空叉杀去,另一方也迎面杀来,你来我往,银叉飞舞,水花四溅。都力图把对方的鱼叉杀中,一旦杀中,立即把对方的鱼叉拖回来,或把对方的鱼叉杀断,迎来观众阵阵喝彩,直到傍晚尽兴而归。
“杀鱼杆”已成为杀鱼节中一项苗族传统民间体育竞技活动。
这场面,人山人海,杀鱼竿和渔网比人还多
不要以为成年人有多稳重,见到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儿,一样hold不住,如果没有哥哥们维持秩序,恐怕场面失控的局面,有点不堪入目。
图片背后的故事:图片左边没拍到的是穿白色衣服的工作人员站成一排,在他们左边则是在投放鱼儿的工作人员。
在以前的一年一度杀鱼节活动这天,苗族同胞开展游方交友,在河滩上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鱼。然后喝米酒、吹芦笙、唱山歌,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杀到鱼后,大伙就在岸上堆篝火支起铁锅,用清水煮鲜鱼。大家吃着鲜美的鱼、喝着清澈的美酒,谈笑风生,尽情欢乐,直到夕阳西下才沐浴着晚霞回家。远道而来参加杀鱼节的群众还借此机会串亲访友,联络感情,共享节日的快乐。
而青年人们,则嬉戏打闹,谈情说爱,吹木叶、唱情歌,幽会在清水江边的山岗密林之中。
女性与鱼,水的关系
由于慕名前往参加活动的游客逐年增多,从年开始,到达现场的游客多达3万以上,村里和乡里也开始重视,走到前台,正式主导杀鱼节。从此,王卡苗族村杀鱼节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苗族同胞狩渔表演节日,走出福泉市,面向全省。
人多了,仅仅是河里野生的鱼明显不够了,为了不让四面八方来到杀鱼节现场的游客空手而归,主办方开始从市场上购买上千斤鲤鱼和草鱼投放河里。
投鱼即将开始,这在上游,持有采访证的人才能到这里拍摄,围观
投鱼河段的下游,越往下,人越多。这个拱桥就是开始的时候,看到的远处那个拱桥
小朋友想不捞而获啊
抬着鱼儿往上游,这不是逗猫惹狗么?众人跟着追跑
太重了,分一半
苗族同胞们把用桦香叶制作成的迷药肩挑手提,运到山游去,统一抛入河水里。把鱼迷晕,方便没有鱼叉和渔网的游客捕捞,这个举措对女性游客和孩童无疑是大大的福利。
稻草里包的晕鱼的药,用桦香叶制作成的
肩扛手提
等待捉鱼的人群如潮水般向上游涌来,逆流而上,翘首期盼,等待杀鱼号令的发出
少女、儿童、妇女组成的捞鱼队,总有漏网之鱼从面前过,立水待鱼
待鱼儿昏迷乱游时,渔猎手们举起手中的鱼叉,刺向水中的活鱼。再将刺到的活鱼用绳子系在腰间或装进鱼篓里。
迫不及待,持叉待阵
看看苗族同胞们手中的鱼叉,来个特写,下面有故事
叉!我叉!吃我一叉!
还有一波,等待中
道不同可相为谋。苗族同胞的目标是鱼,我的目标也是鱼,和精彩瞬间的图片和视频/图顺其自然
图为作者本人被旁边大叔的鱼叉刺中鞋子后跟,差一丝丝就伤到肉,否则,就要被抬上停在河滩上的救护车,成为第一个救护对象。/拍摄顺其自然(罗宇)
后续:当天没有发生任何伤害事故。据了解,后来的几年也没有发生过伤害事故,看来的小姐姐们带着工作,也可以放心的去捉鱼了,哈哈
收获满满。人人有鱼,能吃饱,是远古时代苗族同胞的目标。如今,人人有鱼,大家高兴,是参与杀鱼节的初衷。
兰花指徒手捉鱼
旅游哥收获颇丰,除了鱼,还有内存已满的照片和视频,腰间的水壶已空/图顺其自然
以前,福泉市仙桥乡是贵州省一类贫困乡。由于地处偏僻,仙桥乡自然风光独具一格,苗族原始风情浓郁,十万千、冷水河、蛤蚌河、清水江、青杠坡等处风光秀丽,“十万千”亘古传说引人入胜,上寨最后一个民国行署及三十三拐、手爬岩等五处古代关卡与头寨洞葬遗址史迹可贵、新奇神秘,正月十七斗牛节、六月初六晒龙袍等民族节日活动习俗独具、气氛热烈。
自从举办“杀鱼节”活动以来,不仅为当地苗族同胞们展现自我风采、提高民族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开辟了重要平台,还大大激活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通过一场又一场隆重热烈的杀鱼节活动,加大了民族政策宣传,营造了民族团结氛围,为全乡各族同胞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注入了坚强的动力。
年杀鱼节活动现场
又到一年“杀鱼”时,年8月25日,贵州·福泉·王卡苗寨“杀鱼节”如期而至,来自王卡村周边村寨的几万名苗族同胞和游客齐聚清水江两岸,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杀鱼节”,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杀鱼节”开幕式上,各帮扶单位、企业、社会爱心人士进行了现场捐赠,部分脱贫攻坚脱贫示范户和驻村工作组先进个人、村民组长受到了表彰。
游客们除了在福泉市仙桥乡来场酣畅淋漓的“杀鱼”活动外,还在乡村徒步游,感受“淳朴苗乡·生态仙桥”的乡愁记忆和淳朴苗风,用脚尖感知生命的热度。
近年来,苗族同胞举办“杀鱼节”活动,开展游方交友活动,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了乡村旅游,苗家生活条件发生很大改善。
王卡苗族村杀鱼节从一个民族内部举行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大型表演节日,让外界走进王卡苗族村,在参加杀鱼节的同时,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无意中开启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虽然有误打误撞的成分,歪打正着的运气,恰恰说明了乡村旅游,必须要挖掘当地独有的特色,不能搞大一统的修建楼台亭阁,搞歌舞表演。
许多乡村游景点大同小异,游客提不起劲头。必须要有自己的“噱头”才有吸引力。
王卡苗族村因为自身特有的神秘浓厚的苗族渔猎活动,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与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风格,办成了传承古老的苗族文化遗产的盛典。
因为一个杀鱼节,王卡苗族乡的乡村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为其它民族地区提供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榜样。发掘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独有的民族文化优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必定能在浩浩荡荡的旅游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吸引四方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