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王峰实习生陈正洋文记者宋若旻摄影
9月19日-20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河南艺术中心连演两天共三场,场场爆满。
这不是《只此青绿》首次来河南演出,年12月,它曾在郑州大剧院上演,但这是《只此青绿》在年央视春晚亮相后首次来河南演出,虽有两场属于“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市民可免费领票,却意料之中的一票难求。
通过《只此青绿》,人们都知道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者孟庆旸的名字,但在郑州的这三场演出,九位角色中有四位是河南人,他们分别是“青绿”孟庆旸、“磨石人”刘洋、“翰林图画院先生”崔嵘巍和“织绢人”孙泽艺。
由于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加持,《只此青绿》复原了“东方生活美学”,让观众尽情领略宋代生活美学和中式传统美学的神韵。
不难看出,《只此青绿》蕴藏的满满都是河南魂。
9月19日,顶端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四位90后河南主演,试图以《只此青绿》为经,以演员个人感悟为纬,既帮观众窥得《只此青绿》之全貌,也让人们了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是如何将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只此青绿》后继续用原班音乐主创深度挖掘《千里江山图》的历史厚重与悠长画韵,创作全新音乐会《听此青绿》,作曲孟可依然是咱河南人。
刘洋在《只此青绿》中饰演“磨石人”
不止“青绿腰”,他们都将精气神注入《只此青绿》
年央视春晚过后,孟庆旸的“青绿腰”火了,但在她看来,这只是身为一名舞蹈演员必须要完成的基本课程。29岁的刘洋为完成“磨石人”的角色,每天排练时曾要背四升水。
刘洋是郑州人,从小在郑州长大,上中学后去了北京,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就成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经历了《只此青绿》上百场的演出后,如今能够再次在河南演出,他很开心,“父母也来到了现场看我演出,不过他们不会夸我,只会给我提意见,认为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刘洋在《只此青绿》中的造型
刘洋的角色设定是一位老人,又不是现代社会的普通老人,虽然年迈,但上山采石时步伐坚毅,刘洋就找来“挑山工”的纪录片来看,或者下班后去公园看老人锻炼的场景,“既粗犷又细腻,既年迈又有力,特别是老人的眼神是神采奕奕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沉稳干练。”
但刘洋不能把“磨石人”演成身型健硕的健美老人,他就在排练时背四升水,或者同等重量的沙包,因为压着看起来身形佝偻,看着更像老人。刘洋透露,演员不但要和角色、道具磨合,还要和服装磨合,“我们每次换新服装后,都要磨合,因为服装穿久了都被汗浸透了,新服装会特别硬,特别挺。”演员就得重新适应,寻找那份熟悉的感觉。
崔嵘巍饰演“翰林图画院先生”
和刘洋的角色相比,26岁的崔嵘巍饰演的“翰林图画院先生”有自己的挑战之处,他的这段表演是整部剧中,希孟还没完成画作时的一个美好回忆,整体氛围快乐轻松,“我相信希孟也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我就选用了一个比较少年的表现方式。”
崔嵘巍12岁离开老家南阳,和刘洋一样,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通过多场的《只此青绿》演出,崔嵘巍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人要认真、专心,“一定要一步一步往上走,不用急躁,要沉下心来,我觉得我生活、工作的状态和角色状态其实很像。”
孙泽艺在《只此青绿》中塑造了一位宋代“织绢人”
年出生的孙泽艺是驻马店人,她在《只此青绿》中饰演的“织绢人”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宋代女子形象,从外貌到气质都清瘦婉约,孙泽艺也是一位文静内向的女孩,但如何从气质上拿捏宋朝女子?她曾从网上找宋朝素材,赵丽颖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刘亦菲主演的《梦华录》,这些热播剧中的角色服饰,宋朝器具都会让孙泽艺代入到王希孟画中的宋朝。
孙泽艺的角色造型
“小学毕业就离开河南去北京上学,儿时对家乡的记忆并不算深,但《只此青绿》让我在了解宋朝的同时,也逐步了解了咱们的大河南。”孙泽艺说。
离开的是河南土地,离不开的是家乡胃,刻入内心的是河南情
不管是在北京工作,还是在外地巡演,孟庆旸最挂念的除了父母,就是河南那碗正宗胡辣汤。
崔嵘巍最爱吃的是河南烩面和南阳蒸菜,这次回到河南,势必要来上一顿。采访当日,孙泽艺已经制定好9月20日早上去喝一碗胡辣汤的计划,至于刘洋,他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这次回到主场,还有什么河南菜是他不爱吃,不挂念的吗?
自小外出求学是舞蹈演员的共性,但对老家河南的那份感情,是浸润到骨子里的。
在刘洋眼里,郑州这个城市变化很大,从上次回郑州不到一年时间,他感觉又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咱们河南的飞速发展,河南人淳朴踏实,这种性格让我在求学过程中踏实下来,但骨子里也有拼劲,我会跟自己较劲,不管结果怎样,总要先努力试试,我觉得这是咱河南人的一个好习惯。”
崔嵘巍感受到了河南对文艺演出的重视,以及对《只此青绿》演出的支持,“人们能够沉静下来,走进剧场去观看一部舞蹈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艺发展方向。”
孙泽艺则是从外地人口中逐渐建立起河南印象,“可能有些人对河南有一些固定印象,但从我个人经历来看,周围人对河南印象都很好,我为自己是河南人而感到自豪。”
《听此青绿》海报
《只此青绿》后还有《听此青绿》,由河南籍作曲家领衔打造
9月15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排与演出的《只此青绿》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奖,对这部现象级舞蹈诗剧来说,这不是荣誉的终点,而是努力的又一新起点。
10月7日、8日,《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以下简称《听此青绿》)音乐会将在北京上演,这是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继《只此青绿》后又一全新力作。原班音乐主创深度挖掘《千里江山图》的历史厚重与悠长画韵,以全新创作音乐,延续“青绿”美学风格,把更多的中华地理景观与独特的人文风情呈现给观众。
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听此青绿》以“独步千载”为贯穿整场音乐的核心动机,将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三次,不断复现与解构《听此青绿》主题音乐。选取了其中12段图景,采撷主要以江西地区风物与中国音乐中耳熟能详的旋律为创作素材。借鉴融合《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夕阳箫鼓》《空山鸟语》等古曲的表现手段和意境内涵,使两者有机结合,用音乐会的形式描述《千里江山图》的风情意蕴。
《听此青绿》的作曲之一孟可是河南籍著名作曲家,目前担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总监,也是国家一级作曲,他和吕亮师徒二人曾共同为电视剧《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配乐,如今再次联手为《听此青绿》作曲。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孟可曾透露过《听此青绿》和《只此青绿》的联系和不同,“电视剧音乐是对剧情、对话的铺垫,因此最终呈现在剧中的音乐很多时候都是剪辑后的片段。而《只此青绿》的音乐,是全程连贯、中间没有停顿的。这种形式适合舞剧,却不能原样成为音乐会作品。所以《听此青绿》是以《只此青绿》入画,展开全新的创作。”
虽是传统文化的全新呈现,但《听此青绿》也使用了西洋乐器中的弦乐和管乐,孟可介绍,竹笛、箫用来表达作品意境,长号和萨克斯的加入给音乐带来支撑,让音乐更有张力。此外,音乐中还融合了非洲鼓和美洲的多种打击乐器,在听觉上可能是一种超乎想象的诠释。
(文中演出剧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摄影:王徐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