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花灯戏,是江西地区花灯戏的代表,又叫花鼓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末清初年间,传播到当时聚集有很多移民的万载山区,并且与本地的花鼓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花灯戏,衣闲时,山区的居民白天玩灯,晚上唱戏,生活很惬意。因其具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人们的青睐。
明末清初时期,赣南地区由于战争不断和官府的压迫严重,大批移民聚于万载山区,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戏也称灯戏,与万载地区的花鼓戏相融合,后来又吸收民歌、民调和曲艺剧种高安丝弦戏等营养成分,形成一种唱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的“对子戏”,后来发展成具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表演方式皆是以灯带戏,这是万载花灯戏最早的形式。慢慢地花灯戏形成半班,开始表演有故事情节的脚本戏,并在其他剧种的影响下形成了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
丰富的江南乡土气息和人情味,使得万载花灯戏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最初的时候,花灯戏是采用一生一旦或者一丑一旦的表演方式,然后逐渐地演变为三角,直至八角即老生、老旦、大花、小花(丑)、生巾(小生)、姬生(正旦)、烟花旦、彩旦。在表演上各行当之间的表演方式有着很严格的区别,如旦角的基本步法是碎步,有快慢之分,而小生、小丑则分为高步、矮步,矮步又分猴拳步、螃蟹步、蛤蟆步、扫脚步、下水步、上下岭步等步法,有着极其严格的区别。花灯戏的表演活泼,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
脸谱的画法则较为轻松,如小丑的脸谱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和情节的发展,而采用不同的图案,因而具有很高的创新性。花灯戏的音乐曲调主要有“花灯调”、“小调”、“平调”三大类,其中花灯调是最原始的曲调,有些曲调还是当初赣南人移民的时候传过来的,更多是本地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如“十盏花灯”、“十月插花”、“正月里来是新年”、“十贺”等曲调,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具有很浓郁的乡村气息。小调是除花灯调外的民歌,一般都是本地小曲,通俗易懂,便于百姓接受。
在道具上,花灯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文戏的道具主要是特制的手帕、折扇、花伞、花轿等,而武戏道具则是枪、刀、把子等。乐器有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之分,打击乐器主要以班鼓、堂鼓、椰子、大小锣、大小钱为主,辅之马锣、包锣、木鱼、碰铃、云板等乐器,管弦乐器则以竹笛、大小喷呐、笙、高胡为主,辅之中胡、低胡、三弦、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乐器,后来又增加了双簧管、小号、中号、长号等乐器。
花灯戏的表演剧目都具有载歌载舞和旋律优美、朴实的特点,传统的剧目有《数麻雀》、《争背篓》、《双卖纱》、《三子钓鱼》以及《十送郎》、《十绣鞋》、《十月望郎》等很多以十开头的剧目,这些剧目均以百姓的生活为创作素材,因此深受百姓的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