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图片 >> 正文 >> 正文

最残酷的励志电影爆裂鼓手,一场疯子们

来源:长号 时间:2023/2/21

你34岁就家破人亡,成为别人餐桌上的话题,还是腰缠万贯满面红光的活到90岁,但没人记得你?

对于19岁的安德鲁·内曼来说,他宁愿家破人亡,也不愿默默无闻。

皇天不负有心人。

他每晚的坚持练习,终于换来了学校顶级爵士乐团导师弗莱彻的注意。

《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这部讲述大一新生安德烈为了成为顶级鼓手而加入竞争激烈的小爵士乐队,在魔鬼导师弗莱彻的训练下得以追逐自身极限的电影,可供我们探讨的内容其实有很多。

影片中饰演乐队指挥的J·K·西蒙斯,凭借该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他将那位独断专行且要求严苛的老师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又爱又恨。

而对于影片的原名《Whiplash》,本身就有“鞭笞”的含义。

由此可见,这是一部光看名字就知晓影片中含着血与泪的电影。

《爆裂鼓手》的主线剧情其实非常简单而常见,就是一个菜鸟修炼成宗师地过程,可是字幕冷不丁切出来的一瞬间,每个人都怅然若失。

29岁的导演决绝地把影片在掌声响起之前就干净利索地结束了。

直到这一刻,我才忽然意识到,本片讲述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或是试图讨好普通人的故事,而是试图向大家揭示一些真相。

飞升是万分痛苦且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的,过程也并不像一般表述的那样是一步一个台阶线性上升,飞升之后,便不再同凡人分享喜怒哀乐。

所以从凡人的视角,也并不一定是什么值得期待的结果。

《爆裂鼓手》可能是我最痛苦的观影体验之一,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乏善可陈或者食之无味。而是因为电影中少年人们痛苦、孤独、苦涩的逐梦,仿佛一拳拳重击,落在我的身上,眼泪打转在眼眶里,却掉不下去,因为追过梦的孩子都知道:梦想是从来不相信眼泪的。

和诸多关于《爆裂鼓手》的影评不同,我不认为这是一部热血的追梦电影,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

美国时下所谓“激励教育”,要求所有学生不能被打击,言下之意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赢家’”,从而塑造了一个“假惺惺”的皆大欢喜,似乎只要这样,就没有失败者。

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安德鲁与妮科尔这场无关紧要的恋爱,在吃了两场披萨戏后就宣告破产,在最后的那通电话里,彻底地宣告死亡!如此短暂和快速的爱恋,看不出半分的美好和纯真,但它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追逐梦想的人,总会显得孤独。安德鲁本可以拥有妮科尔,但因为自己有些过度的理智,尚未开始就被主动扼杀。

其实爱情和梦想,并不矛盾,当安德鲁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为时已晚!

请收下,导演的这份好意,记住,爱情是你追逐梦想路上的加速剂,而不是绊脚石!

除去男主,最主要的一个角色就是他的导师,弗莱彻他偏执,他冷漠,无情,他高傲,他奸诈如厮,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声称有人演奏跑调,然后逼着乐手一个个现场表演,最终将第四长号手赶出了乐团。

他就这样毁灭了一个学生在音乐上的信心。

弗莱彻口中的骄傲,毕业就进入林肯中心的传奇学生西蒙,因为他造成的性格抑郁而自杀,而他只是说一句他只是死于车祸。

嘴里再不断大骂,这是一种压迫,一种压抑。

上帝在造就天才的时候,似乎额外在他们身上多添了一样东西——偏执。

用一生去崇尚绝对完美主义的乔布斯,是不折不扣的偏执狂,影片中弗莱彻和安德鲁亦然。

永远一身黑衣的弗莱彻,他追求完美的音乐,培养出堪称传奇的乐手是他唯一的目标。

在一名学生因他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自杀身亡后,他仍固执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人们不能理解。

在他眼里,人们口中常说的“没关系”“不错”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具有毁灭性的,所以,他必须与普罗万众背道而驰。

在他看来,只有用极端的方式,才能逼着人们去突破自身的极限。

弗莱彻带领着的谢尔佛音乐室乐队是大家都梦想进入的乐队。

安德鲁也不例外。当弗莱彻钦点他当乐队鼓手备选时,他简直偷着乐都来不及,但没想到噩梦也随之而来。

弗莱彻的谩骂羞辱和扔椅子、扇耳光等等,让安德鲁防不胜防。

但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成为下一个“查理·帕克”,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可以把这称作安德鲁的胜利吗?

当然不能。因为世上已经再也没有安德鲁了,只有两个弗莱彻。

这是人性到魔性的过程。

在比赛时,会看到有意思的一幕,若是弗莱彻在意名次,看到安德鲁受伤的程度完全安排替补鼓手来做,但是他没有,他依旧任由安德鲁比赛,当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安德鲁这时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但是如同磁铁与磁石一样,目标相同的人终究会遇到一起。

他从来不认为鼓励会让一个人成为大师,而不断刺激和激励才能成就一个大师,这种残酷的激励不为他人赞赏。

我永远不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哪怕自己的一个学生可能是因此而处尽,意外之意,那是这名学生自己放弃了而已。

影片震撼灵魂的地方,两个原本恨不得打起来的人,却因为对音乐的偏执而共同演奏起一首曲子,一人指挥一人演奏。

他俩在这种状态下,恨不得把血肉都融进节拍里,让血液和全身的筋肉都随着音乐而沸腾燃烧,两人既是仇人,是对手,也是合奏者,也是伙伴。

中国武侠小说里经常会出现“人剑合一”,“天人合一”这种状态,而《爆裂鼓手》则是用强烈的视听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人与音乐融为一体”的错觉,说影片的结尾震撼灵魂,我觉得是名副其实的。

反励志才是电影的核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名言,恐怕就是那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因为教育鼓励的需要,我们总是刻意忽略掉这句话的后半部分。

看《爆裂鼓手》这部电影,同样也存在着这种规避心理作祟的选择。

对安德鲁拼命的努力而振奋,对弗莱彻这样严厉到极致老师而庆幸,沉浸在这对敌人般的师徒关系中无法自拔,甚至,为最后结尾那堪称完美的演出而拍手叫好,这是对于天才所共有的崇拜,可是,这样的天才,难道真的最完美的崇拜对象?

电影中激烈的鼓点似乎一直在拷问人心和人性。

就像片名“爆裂”二字一样,看完这个电影,你会觉得头脑像爆裂般再也不能平静。

有残酷和感动,有激励和奋进,又有绝望和痛心……就如人性本身的复杂,电影成功在我心里打翻了生活的五味瓶。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迈尔斯·特勒在高中那会儿当过摇滚乐队鼓手,为演Andrew苦练三周最终由摇滚转爵士并掌握传统握棍,片中血染鼓槌太夸张,据说“只是”水泡上面长水泡。好莱坞符合角色要求的音乐素养的演员肯定不止迈尔斯·特勒一位,但此君早早具备了性格演员的特征,将Andrew的纯良逐步消逝拿捏精准到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