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图片 >> 正文 >> 正文

八十年代的端午回忆,还有多少人记得

来源:长号 时间:2023/1/20

八十年代的端午节,真的很热闹,那是孩子眼中独有的快乐,今天讲给你听。

习俗成都前乡下的端午节,大抵是这样过的。

一大早在门口墙缝插上菖蒲和陈艾,中午祭拜屈原和祖先后开始吃饭,饭前兑上一碗雄黄酒,人人分饮,然后吃粽子、盐蛋。晚上会熬一大锅陈艾水洗澡。

这一习俗,民谚如民歌一样唱响:端午门挂菖蒲草,熬锅艾篙洗水澡。

小孩子腰间会系上一个装着菖蒲和陈艾的小布袋,谁家小布袋花纹最好看,这天就会成为孩子头,领着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玩游戏。

有些会针线活的女孩会自己做香包,因为很少母亲会花心思去为孩子做个精巧的小布袋,土地上的庄稼在她们心里更重要一些,所以乡下女孩的针线活往往是从做端午香包开始的。

我老家还有吃李子的传统,相比喝雄黄酒时的粘了下嘴唇,或者趁大人不注意吐在了地上的作假,大多数孩子对李子更有兴趣。往往在衣兜里装满了脆甜可口李子,互相交换着吃,似乎这样就会有不同的味道。

大人也不怕孩子吃多了李子腹泻,只要是吃坏了肚子,笑骂着捏着孩子鼻子灌下一两口白酒,第二天孩子照样活蹦乱跳,所以乡下的孩子长大后能够生猛,跟父母这种放纵有极大关系。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对端午节能够拥有的所有印象,而乡下,最爱看的热闹就是划龙船。

赶路五点多钟我被叫起床,迷迷糊糊被洗了把脸,糊里糊涂吃了早饭,一家人就出门了。

姐姐开始还有说有笑,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最后是我哥背着她走,而我一直在我爸背上,睡着了,醒了,永远看到的是天上的点点星光,父亲的背一直很温暖。

那时道路还是泥路,早上路旁茅草的露水很重,很快就把裤管打湿了,显然我是不知道的;直到天放亮,走到了第一个小镇,我爸把我放下来休息,我看见我哥把裤管一拧,哗啦啦落了一地的水。

那时还没有公交车,没有自行车,去看划龙船要走40多里路才能到达金堂赵镇。

那儿每年都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那儿每年都人山人海,那儿每年都有各种好吃的,那儿成了孩子梦想的天堂。

我们稍微喝了点水,继续上路。当走了一段路后,我又爬上了父亲的背,不肯再下来;而我姐,走一段,就闹一会脾气,我哥就摸摸她的头,俯下身子让她嬉笑着爬上他的背,我哥只比我姐大一岁多,那年我哥11岁。

一路醒,一路睡,直到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我才醒了过来,看见我哥正紧紧抓着我姐的手,怕她一个人跑去看热闹走丢了。

我被放到了地上,好奇地打量前方,只听到锣鼓声,什么也看不见。

父亲抹了头上的汗水,喝了口我妈递上的自家带的井水,说了声“还好赶到了”,便牵着我哥往前走,而我妈则带着我走。

父亲和我哥的背上衣服都是湿的,就像天刚下了场雨。

划龙船穿过小街,来到了江边,这才第一次知道人山人海的意思。

我看到的是无数黑压压的脚,直到被我爸举高坐到了他的肩膀上,我才看见了江面上的龙舟和湍急的江水。

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人圈,又花了十来分钟,才挤到江边栏杆处。别人看见有小孩,笑着让了让,最后才能取了个好的位置,正对着江上十五艘并排龙船。

龙船以龙体造型,前后有纸扎的龙首龙尾,每船13人,指挥立于船头,舵手处尾,中有一鼓手,其余十人正分坐船两侧,双手紧握船桨。

另外有一艘彩船驶到江心,有一个穿古衣束高冠的人做祈福仪式,太远了也听不清楚。过了一会儿,高高举起酒坛,将雄黄酒倒进江中,又对着江水拜了几拜,彩船这才驶回岸边。

一声长号响声,又有三通鼓,最后一声锣响,十五艘龙舟如箭射出,顿时鼓声大作,与岸上观者“加油”声相合,那一刻,我第一次有种热血沸腾的感受,恨不得亲身坐在船中,挥桨,一舟绝尘!不过,我脑海中蹦跶的是那只神通广大的猴子,那时热血的偶像也只有他了。

率先抵达者胜!

比赛终处,龙船陆续到达,这时便会进入抢鸭子的环节。

主持人接过一只鸭,说过几句,便往江中一扔;这时船上一个年轻人便“扑通”入水,很快便把逃窜的鸭子抓住,高高举起,引来岸边一片喝彩声。

主持人又往江中乱扔三只鸭,又有三人下水,几分钟后在喝彩声高举手中鸭子示意。

主持人这时接连扔出十几只鸭子,江面上一下子乱了。

鸭子拼命逃窜,在湍急的江水中分散开来;很快便有一个人头从水中突然冒出来,一把抓住鸭脚,高高举起!

当鸭子全部被捉,划龙船也就进入了尾声。

后续

我们吃了碗麻辣凉粉,父母又替我们买了些糖果,便匆匆往回赶。我也停停走走,但很快还是爬上了父亲的肩膀,而我姐也赖在了我哥的背上。

回到家时我已经睡着,同来时一样,天已经黑了,天上又挂满了星光。

《续记谱记》中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午纪念屈原,是在说屈原的不屈,是在说屈原的卫道,是在说爱国,对于我来说屈原是一种简单精神,是埋在骨子里的温情,如同父亲的背。

有一种支撑叫父爱,能够遮风挡雨,即使他的肩膀不那么坚强,但他存在着就可以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当他放大成屈原的精神,就必然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和风骨,任时光流逝,永远坚定如钢。

如今城市端午习俗一切从简,大多吃顿粽子了事,只有老人还坚持门插陈艾喝雄黄酒的习惯。

如今的小孩子不得了,可以完整地讲清楚屈原的故事,这时我会笑着倾听;他们也会问我为什么纪念屈原,我就会讲父亲背我的这段往事,说屈原就是父亲的背,母亲的怀抱,是可以温暖一生的依靠。

他们不一定就懂了,但他们终有一天会懂,这种流在血脉里不息的温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