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村,国槐掩映、乐声袅袅,街道、院落、雕塑无不展现着音乐的元素,萨克斯公社、手工吉他坊等特色门店让小村中氤氲着浓郁的艺术氛围,音乐、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周窝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这个只有多人的落后小村,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周窝音乐小镇,村民们过上了有“声”有“色”的小康生活。周窝村先后获得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周窝村永兴街街貌。
创业有“声”,奏响致富曲
周窝村的音乐氛围,与坐落于此的全国最大的管弦乐器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息息相关。年,立足周窝村乐器产业基础,周窝镇党委和村班子谋划打造“周窝音乐小镇”,依托金音乐器集团,招商引入了北京璐德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拉开了“音乐小镇”建设序幕。
璐德公司将村民闲置民房租赁下来,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则,包装改造成民宿近百套,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品乐农宅合作社,村民不但可以收房租,还能参与民宿经营增加收入。“音乐小镇”还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培训、体验创作、演艺活动、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累计吸引游客60余万人。目前,周窝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周窝村农民乐队在街上演奏。
“如今,我们不仅富了自己村,还带动全县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文创小微企业多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家乡创业、就业。”周窝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学说。
在北京、天津乐器圈打拼多年的村民周卫仓,在音乐小镇建设之初就回到了家乡创业,成立了“小周工作室”,生产、维修手工萨克斯。“我们村发展越来越好,我这儿也越来越忙,订单很多,现在根本不愁销量和市场。”在工作室忙碌中的周卫仓开心地说。
居住有“色”,处处皆画卷
为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周窝村先后对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村庄作贡献”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群众跟着干,形成了全村上下齐心搞创建的生动局面。
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变得更美了。以前村里高低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和烧结砖路,每天都有洒水车、清扫车清理街道,坑塘变成了荷塘,闲地建成了广场和小公园,各个角落里都种满了花草,家家户户普及了卫生厕所、健康厨房。
村里闲置的民房改建成了提琴乐器体验馆、民俗风情馆、萨克斯公社等魅力小院,大街小巷院墙上个性的音乐涂鸦随处可见,独具特色的乐器雕塑散落街角,就连电线杆上也刷成了“单簧管”的图案……创意无处不在,移步换景,景景不同,可以说是“一门一户一创意,一花一木皆诗行”。
村民闲置房子改造成的民宿。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文化活动在周窝音乐小镇举行,在村里就可以聆听国家级音乐名师的授课,欣赏专业表演,体验手工乐器的制作过程……来周窝村旅游、玩音乐、拍婚纱照的人越来越多。
82岁的退休干部周久占说:“市里的大儿子一直想让我去市里住,可是我觉得我们周窝村比市里不差,就像大家说的‘金窝银窝不如咱们周窝’。”
生活有“乐”,新风拂面来
周窝村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建立了正心正向的“胡同文化”,把村子划分为“和、谐、富、国”4个胡同区,每条胡同都有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名字,如和谐、和善、富强、富民等。同时,村里推行“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有活动能力的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并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去年11月,周窝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周窝村组建了衡水市第一支农民西洋乐队,这支农民乐队还曾登上央视农民春晚。军鼓、萨克斯、长号、太阳号等,这些曾在音乐会上才能见到的西洋乐器,如今在村民们手中运用自如,用音乐演绎自己幸福新生活。
村民自发聚在一起演奏。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村民郭玉管最喜欢吹奏这首《小城故事》的旋律。“如今我们村,可以说是村美民富风气正,茶余饭后,大家不再搓麻打牌了,而是聚在一起演奏乐器,在家门口开音乐会。”郭玉管说道。
走在街上,耳畔响起小镇音乐人王玮创作的《小镇情缘》:“我踏上这条乡村路,弥漫着音乐的清香,善良的人们,美丽的村庄……”是啊,如今的周窝村美了,老百姓富了,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正在奏响。(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委组织部)
(图片由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委组织部提供)
征稿启事?
往期推荐
喀拉奥依村: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桃棚村:新时代的红色堡垒村
双石村:“荒山”变“金山”
蒙河村:民主治村和谐兴村
郭家桥村: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朱村为什么这样红
阿希者村:“穷山包”变成“富窝窝”
仁南村:昔日“贫困村”如今“幸福村”
编辑:齐元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