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图片 >> 正文 >> 正文

子长唢呐黄土地上曲高昂子长融媒体中心

来源:长号 时间:2022/8/15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黄土地上曲高昂

一支唢呐声音时而激昂奔放,时而撕心裂肺;另一支唢呐声音始终低沉舒缓,平稳细腻。两相映衬,丝丝入扣。

在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唢呐,带给人们希望和快乐,抚慰着人们的伤痛,分担着人们的不幸,忠实地陪伴着人们走过生命的全过程。唢呐,最能代表生存在这块土地上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诉求。

子长唢呐根植于厚重的黄土地,是陕北大唢呐的典型代表,是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正式结束,子长唢呐入选传统音乐类项目,这意味着子长唢呐离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又近了一步。”2月24日,子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黄二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老五班:唢呐演奏最经典

两支唢呐、一面羊皮小鼓、一对小镲、一面疙瘩锣,这些乐器的演奏组成了子长唢呐最经典的传统吹打组合——老五班。

据史料记载,唢呐,公元3世纪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流传过来,经西域龟兹一带进入中原,后与本土乐器结合,并不断改进,被民间称之为“喇叭”“大吹”。所谓“喇叭”即今天的高音唢呐,“大吹”为中音唢呐,民间传统称为大唢呐,即今天的陕北大唢呐——子长唢呐。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将唢呐用于军中。他在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写道:“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是要聚官哨队长来吩咐军中事务。”流传至今的《大摆队》等曲牌则体现出了铿锵有力的军乐特征。关于唢呐,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朝王圻所著的《三才图会》:“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陕北唢呐有众多传统曲牌,这些曲牌有的来自军中之乐,有的来自民歌小调,有的来自戏曲曲牌等。著名的曲牌有《大摆队》《花道子》《下江南》《上南坡》《一马三条箭》《五连厢》《苦伶仃》等。

陕北唢呐和陕北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凡遇婚丧嫁娶、乔迁新居、扭秧歌、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人们都喜欢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唢呐助兴。

在采访中,子长唢呐民间艺人薛光华即兴演奏了一段《大摆队》。据他介绍:“《大摆队》曲调昂扬明朗、热烈欢快,是陕北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唢呐曲牌,为婚事中女子离开娘家和被迎娶回来时专用,原是表现古代军中将士打了胜仗归来的欢庆场面。”

老五班人虽少,但乐器声音洪亮,吹起来红火热闹,曲调委婉动听,听众十分喜欢。后来,随着演出场景的扩大化,大多数的唢呐乐班已加进电子琴、小号、长号、大军鼓,甚至萨克斯管,以求乐班人多场面大,显得排场大气。

“但就整个唢呐吹奏的艺术来说,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听到传统的老五班演奏。每当老五班演奏时,我们周围就被听众围得水泄不通。”薛光华说。

制作者:唢呐卖到俄罗斯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九,年味还未散去。这天一大早,薛小红就来到工作室,开始制作唢呐,选料、切割、打磨、钻孔……不到1个小时的工夫,一根唢呐管就已经制作完成。

薛小红是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张家沟村人,他从16岁开始学习木工,木工活做得非常漂亮。近年来,他自学唢呐制作,成了方圆数百里知名的唢呐制作匠人。

在薛小红的工作室一角,整齐码放着制作唢呐所需的木料。“这是紫檀木,这是油柏木,这是红花梨木……”薛小红一一介绍,“这是我最近做的一批唢呐,芯子、杆子、铜管、喇叭筒……每一个部件都是我自己制作的。用上好的柏木制作杆子,打磨、钻孔、定气盘;用铜片卷打、焊接芯子;还要用精铜制作筒套和喇叭口,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

唢呐做得好不好,专业吹手一试便知。所以,制作每一支唢呐,薛小红都极为用心。“一支唢呐要达到音色的纯正和音准的精确,调试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吹一回,调一次,全靠经验把握。”薛小红说。

每次做好唢呐,薛小红都会请唢呐专业吹手前来帮助调试,力求完美。“小红制作的唢呐属于陕北大唢呐,音色明亮,低音浑厚,高音挺拔,透着一股子阳刚之气。”薛光华这样评价。

据薛小红介绍,找他买唢呐的还有一个群体——卡车司机。“大多数是咱陕北的卡车司机,他们说中途休息的时候最喜欢吹唢呐,可以缓解行驶过程中的疲劳。”薛小红觉得,在陕北,唢呐不光是一种乐器,更像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东西,如果运用得好,它能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做了8年唢呐,做的有几千支了,子长市周边县区有不少人在我这里定做。近两年,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我制作的唢呐卖到了北京、深圳等地,甚至还卖到了俄罗斯呢。”

唢呐卖到俄罗斯,子长唢呐有这样的文化交流基础和文化自信。早在年6月,子长唢呐参加了在延安市举行的中俄文化交流年文艺晚会,与俄罗斯国防部红旗歌舞团同台献艺;年9月,子长唢呐又在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国际军乐节的表演。如今,子长唢呐已成为延安市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薛小红已向延安市、榆林市,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等地的30多人传授了唢呐制作技术。薛小红自豪地说:“唢呐吹的是咱陕北人的精气神,这么多唢呐吹手坚守着这个行当,我觉得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做好,传下去。”

演奏者:唢呐要重传承和传播

得知子长唢呐即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子长唢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焦养亮十分兴奋。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有责任让子长唢呐演奏技艺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焦养亮说,“子长唢呐如能顺利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对子长唢呐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65岁的焦养亮自幼酷爱音乐,师承当地著名艺人安生荣先生。年子长唢呐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协会副主席。多年来,焦养亮整理出版了《陕北唢呐传统曲牌集》、发行了《陕北唢呐喜庆套曲》盒式磁带,先后为《北斗》《唢呐迎亲》等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配乐,为子长唢呐的宣传推广、整理研究、传承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

因为有着专业精湛的演奏技艺,焦养亮曾先后去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演奏唢呐。“唢呐属于传统乐器,外国友人没有那么容易接受,所以我们转变思路,用唢呐去演奏他们国家的经典曲目。比如去英国我们演奏的是《友谊地久天长》,去俄罗斯则演奏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焦养亮说,“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要打开国际视野,拓宽非遗项目的传播渠道。我认为非遗传承固然重要,但是传播也同等重要,没有广泛的传播,这个东西也是传承不下去的。”

通过一部手机,焦养亮践行着传承与传播唢呐的使命。一方面,焦养亮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