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首马后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回家后的当天晚上就在网上到处找下一个马拉松的城市。而自己仅仅是出于“跑者世界”那句“波特兰马拉松是十月份全美最佳的马拉松赛事”的推荐,在对这个城市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就提前大半年报名了这个赛事。
北半球的马拉松赛事都是从十月开始,完全没有规律训练的夏天,让自己赛前只能把这第二场的马拉松定义为真正的“runforfun”:权当慢慢跑,去享受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体验不一样的马拉松文化。虽然美国人的肥胖问题已超乎我的想象,但是这边的运动风气同样也超乎我的想象,我们一直在讲的“全民健身”其实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所住的街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街上看到跑步的身影,不分年龄阶层。全民健身,不是广播体操,不是广场舞,不仅仅是集体,而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由内而外对运动的热情。
带着比较轻松的心情比赛,就可以多个心思来“找茬”,找找中美马拉松赛的不同,其实真的都是在细节上:这边的赛事组织超级简单,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夸张的封路,没有提前几个星期全市的“卫生大扫除”和装饰,以至于比赛前一天去熟悉跑道,我都惊讶于怎么会跟平常一模一样?第二天才发觉,人家只是在起跑点挂了条横幅,其他什么都没有。赛前,没有领导讲话,只以当地最传统的一个类似长号的“乐器声”作为出发口令。
但就是在这么平淡的开场式上,突然全场肃立,每个人手放胸口,主持人和大家清唱美国国歌,这个场面就让自己这个局外人瞬间全身鸡皮疙瘩,第一次因为别人的国歌而感动。难怪他们的比赛那么好组织,因为他们让跑者成为比赛唯一的主角,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好跑者,激发跑者自己的创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