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二战德国出了个火箭筒,坦克在它面前毫无还

来源:长号 时间:2024/8/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在战场中的作用已经初步凸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坦克的整体作战性能进一步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装甲防护力、机动能力,还是综合火力都远远超出一战时期的平均水平一大截。单就装甲防护力层面而言,无论是一战时期还是二战时期,坦克装甲材料都是采用的均质钢,一战中坦克的装甲厚度在20毫米以内,到了二战时期,绝大多数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都在40~60毫米之间,当然也有德国虎式那样具有毫米以上正面装甲厚度的重型坦克,而随着坦克技术的不断提升,用以反制坦克的技术手段也在一刻不停的持续发展着,并最终使步兵获得了革命性的反坦克能力。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超过毫米

一战时期的战场上,坦克所到之处敌方步兵无不胆战心惊、难以招架,当时步兵反坦克的手段主要还是大口径反器材步枪、燃烧瓶、反坦克手雷,这些反坦克手段对于坦克的杀伤和限制十分有限,燃烧瓶和反坦克手雷需要步兵近距离的暴露在坦克的机枪火力下才有可能发挥一定的效果,而大口径的反器材步枪的效果也不理想,如果不能击中坦克的燃料箱或是击伤坦克的动力系统,又或者杀伤坦克内部的车组成员,那么使坦克丧失战斗力的可能性还是很低。此外更多时候步兵借助专门的反坦克平射炮来阻击坦克,而大口径平射炮机动性较差难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迅速部署从而提供为前线接战部队提供遏制坦克的即战力,为此各国军工专家都在为步兵摸索更为有效的抗衡坦克的技术和手段。

德军在二战中装备了种类繁多、数量庞杂的反坦克炮

实际上客观而言,德国的军工科研能力在当时是非常了得的,军工综合研发能力就相当于今日的美国,其研发的至今仍然主宰着世界军事武器领域的弹道导弹,无论是概念的创新还是技术的突破都是值得称道的,堪称当年德国军工专家的大手笔,不过在步兵反坦克武器领域率先获得突破的是美国的军工技术专家。在年11月的北非战场,美国步兵获得了一种能够有效杀伤德军虎式坦克的利器——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这也是世界反坦克火箭筒的鼻祖,不过当时比较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在突尼斯作战的美国军队中根本没有人接受过巴祖卡的使用训练,也就是说没人会用这玩意,而这些送达战地的巴祖卡却遭到了德国军队的缴获。

巴祖卡火箭筒的名号取自美国音乐人使用的一种长号乐器的称呼

德国军队很快将巴祖卡在年底送回了德国,德国的军工专家便在年初成功仿制了一款RPzb43型反坦克火箭筒,德国人在完成一系列的测试比对后,骄傲的将其称之为坦克杀手,RPzb43火箭筒和美军的巴祖卡的工作原理类似,都采用火箭增程榴弹、环装尾翼稳定以及电击发射装置,不同的是坦克杀手的口径达到了88毫米,比之巴祖卡的60毫米口径,其威力必然提升了至少一个档次。坦克杀手可以击毁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当时盟军所有的坦克在面对德军坦克杀手时都变得不堪一击。

RPzb43所使用的RR.GR.火箭弹

坦克杀手也被称为坦克噩梦,其具有的强大的反装甲能力,似乎不仅仅是其采用的88毫米的大口径并且拥有独特外形构造却效果不俗的战斗部的原因,还很大关系与其采用了一种十分先进的磁发点火装置来点火的火箭弹发动机装置不无关系,这让其在飞行中具备更为出色的整体动能。可以说德国对祖巴卡的仿制和改进使得原本坦克是克制坦克的最佳武器的论断被彻底打破。不过似乎坦克杀手采用的德制RP.GR.型火箭弹的技术并不成熟,在发射出膛后还会持续燃烧数秒,其喷射的火焰必然会灼伤到发射人员,因此德军士兵还需要穿戴配套的用以隔热的防护面罩和服装。

穿戴RPzb43防具的德军反坦克手

而在二战末期,德国还对坦克杀手RPzb43型做出了改进,诞生了性能更为优异的RPzb54型和RPzb54/1型,其发射器具加装了射手防护盾,这一重要改进也使得发射手不必再穿着配套的防护套装,防护套装穿戴后行动非常不便,也极大的影响了穿戴者对战场周遭情况的观察及反应能力。不过无论德国的军工专家们多么努力,最终也无法改变罪孽深重的德国法西斯走向覆灭的必然命运。此外,当盟军进入柏林时,德国纳粹党卫军和参加防卫的军民手中还有一款步兵使用的被称之为铁拳的反坦克武器,这款武器本质上就是一款便携式的无后座榴弹炮,虽然作战性能不及坦克杀手,但是普及程度和知名度却远远超出,这得益于其低廉的造价和简单的结构,而同样铁拳也不能够阻止法西斯罪恶的落幕。

二战时期的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曾经生产过多达万支

(东山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