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介绍 >> 正文 >> 正文

哈尼族糯比支系传统的民间舞蹈棕扇舞

来源:长号 时间:2023/11/30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629/4646633.html

棕扇舞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糯比支系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作为一种浓郁的哈尼族特色文化样式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舞蹈代表之一,于年被收录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鉴于研究、陈述“棕扇舞”相关的各类理论篇幅甚多,但在音乐方面的专题阐述确知之甚少。

为此,笔者根据现有手上的一些关于棕扇舞音乐残存资料及到实地拜访棕扇舞研究者倪伟顺老师(原元江县羊街乡文化站站长,现已退休)后,故以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糯比支系的棕扇舞为个案,拙文力图对其从音乐的内涵形态、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一些抛砖引玉的阐述和解读分析,以呈现棕扇舞音乐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作用,为棕扇舞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充实和丰富其艺术文化理论体系的建设与研究,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棕扇舞,哈尼族(糯比支系)语音读为“参帕包色”或“阿腊搓”。“参帕”意译为棕树叶,“包色则意译为扇子。“阿腊搓”意译为跳起来。在丧葬、祭祀习俗活动的棕扇舞表演过程中,根据地点、氛围及表演形式等不同的内容情形需求,民间乐队一般由3-6人左右的民间乐手临时组建而成。

乐队演奏者所使用的乐器,大致可分为以下二个类别:一是打击乐类。打击乐在棕扇舞表演的音乐演奏过程中,起着主导支配地位作用,使用表现率极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打击乐主要有民间自制的牛皮鼓(哈尼语自称“喽得”,他称“格州”)其结构用直径约60厘米,长约70厘米的空心树干蒙上黄牛皮制成,这种鼓有音大耐敲的特点。民谣中唱道:

牛皮鼓一响,哈尼山寨多吉祥。牛皮鼓一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其次是常见的锣(哈尼语“普吕”)、镲(哈尼语“布参”)、铓(哈尼语“铓喽”)4种打击乐件。其中牛皮鼓为主奏乐件,必不可少,其余处于辅助地位。在独立演奏的乐鼓曲中,各打击乐乐器的节奏均以牛皮鼓领奏的节奏为准或相同,节奏常见于以四分音符为拍点的单一规整节奏及散打的自由节奏形态。打击乐散打节奏一般出现在各类曲调的开头和结尾处,根据舞者或演奏者情绪需要,其速度、力度均有所变化和对比。另外,打击乐在演奏曲调以其他乐器结合时,仍以上述节奏为主。

二是吹管乐类。吹管主要有唢呐(哈尼语自称称呗”,他称“插白”),其次是长号(哈尼语自称呆欻”,他称“插白”或“大艾”)、树叶(哈尼语自称“泡哔”)及其他民间自娱乐件。其中唢呐起到主奏或领奏的作用,是曲调旋律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长号即流行、盛行在哈尼族、彝族民间中自制的无孔长号,又称法号或喇叭号,吹响后发一长音,无音高,可由演奏者气息控制发出不同节奏的气息声,音色即高亢又低沉浑厚、庄严壮丽、辉煌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长号在棕扇舞表演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常常用于活动的开头和结尾处以及各类曲调演奏时的开头和结尾,吹响的号声一般以3次为准。根据情绪的需要,有时在曲调演奏中存在有长号发出的自由声响。据说唢呐和长号这两种民间吹管乐器,在明正德年间哈尼族就已经使用。

棕扇舞是哈尼族在漫长的游牧迁徙历史和狩猎采集中产生的,并通过丧葬祭祀活动得以逐步巩固发展,它是一种最古老的综合表演艺术文化形式。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棕扇舞在承载保持原有传统习俗的同时,它已从民间淳朴的丧葬祭祀礼仪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融民族风情风光和歌舞表演为一体的旅游开发项目。根据棕扇舞的发展现状和内容形式,现将其所使用的音乐曲调分类。

传统音乐类别,传统类别泛指只能在丧葬祭祀活动中专用于棕扇舞器乐演奏的曲调。其情形又分有:一是由“摩批”(哈尼语,译意为“智慧超群的长者”或“长老”)主持,带领众乐手(乐队),独自一人在堂屋内面对已故老者的灵柩,跳起棕扇舞时所演奏的曲调。二是在已故当事人家屋外(或野外)众人参与,不分男女老幼跳起棕扇舞时所演奏的曲调。在其活动中演奏的常用传统曲调主要有阿腊搓》《咪达哈》、《咪达哈》等。这些曲调只能在丧葬祭祀礼仪活动中演奏使用,其他场合禁用。如由“摩批”独自一人在堂屋内跳起棕扇舞时演奏的曲调阿腊搓》(哈尼语“阿腊搓”,译意为“死者面前跳的舞”或“棕扇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