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介绍 >> 正文 >> 正文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三

来源:长号 时间:2022/6/16

巴洛克时期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地位大大提高,在重要性上最终超过了声乐。根据特定的乐器技术特点而创作特定的音乐,形成了一套巴洛克器乐的惯用语言。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同样也是某种乐器的技巧大师,如科雷利、维瓦尔第和巴赫。正是他们对器乐的热情导致了新的器乐形式和体裁的诞生,如赋格曲、奏鸣曲和协奏曲。在音乐史上,器乐作品第一次获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巴洛克时期的主要乐器

键盘乐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这两大类。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区是德国,大部分著名的管风琴家都集中在信仰路德教的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在信仰天主教的南方,管风琴的作用主要是为宗教仪式伴奏。

古钢琴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另一种是击弦古钢琴。

拨弦古钢琴:在14或15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有大小不同的各种形式,都是用键盘通过固定在一个装置上的羽毛或皮革的舌状物拨弦而发声的,因此这种乐器也叫做羽管键琴。

击弦古钢琴:在12世纪就已有记载,形状为长方形,按下琴键时,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铜制叶片击弦而发声,因此也叫楔槌钢琴。

弦乐器:琉特琴在巴洛克时期逐渐失去原有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小提琴

管乐器:常见的是双簧管、低音管、长笛管;铜管乐器中有法国号、小号、长号常出现在大型的合奏中,但在独奏乐中较为少见

打击乐器:定音鼓在乐队中经常使用。

二、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随着乐器制造技术、演奏技术的提高,到17世纪下半叶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巴洛克时期器乐的发展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概述:

·博洛尼亚乐派

年在教皇的批准之下,博洛尼亚建立了第一所音乐学院;年又成立了爱乐学院,吸引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前来创作和演奏,著名的博罗尼亚乐派由此产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是维塔利、科雷利,他们对推动室内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确立了三重奏鸣曲的形式,年加布里埃利首次把大提琴从通奏低音组中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件独立的乐器。

·管风琴音乐

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区是德国,大部分著名的管风琴作曲家都集中在信仰路德教的德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管风琴的主要体裁有托卡塔、赋格曲和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

托卡塔:意为“触键”,最早见于16世纪的琉特琴谱,16世纪末应用于键盘乐器,是一种比较自由、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它的技巧性超高,特别是脚键的运用,经常使用模进、模仿对位的手法进行写作,托卡塔也被称为“带赋格的前奏曲”。

赋格曲: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它是17世纪末在利切卡尔和坎佐纳等体裁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作曲家是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将该体裁的发展推到了顶峰。

在巴洛克中晚期,以众赞歌为基础的音乐体裁有以下四种:

众赞歌赋格曲:是将一首众赞歌的第一句改写成一个赋格主题,然后用它写成一首短小的赋格曲;

众赞歌前奏曲:是将一首众赞歌的旋律改写成一小段复调作品,作曲家可以采用各种手法处理众赞歌;

众赞歌变奏曲:是以一首众赞歌的旋律为基础的一套变奏,主题的比例和其他一些特征在每次变奏中经常给予保留;

众赞歌幻想曲:是一种较长的作品,众赞歌的旋律在其中加以自由的发展,每一句几乎都要以不同的处理手法多次出现。

·古钢琴音乐、十二平均律

古钢琴音乐的体裁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主要有: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曲、变奏曲、主题与变奏、组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17世纪下半叶,很多作曲家开始用原创的主题来写变奏曲,这个主题往往短小如歌,然后跟随着一系列的变奏段落。

组曲在17世纪下半叶定型,它源于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的舞曲组成,他们是阿拉曼德、萨拉班德、库朗特、基格。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包括古组曲、现代组曲。

巴赫:G大调第五号法国组曲阿拉曼德AllemandeBWV

古组曲:

古组曲是18世纪中叶前流行的组曲,通常是由德国的阿拉曼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英国的基格四种舞曲组成。它们在速度上形成慢-快-更慢-更快的对比,用同一调性构成,后两首舞曲之间还可以加入一首或几首其他舞曲。著名的古组曲有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德国组曲》。

阿拉曼德是16世纪下半叶起源于德国的一种二拍子舞曲,是德国古典组曲中的第一首;

库朗特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舞曲,盛行于17世纪,后逐渐成为复调性的器乐曲,是德国古典组曲中的第二首;

萨拉班德源自南美,是16世纪初在西班牙流行的一种舞曲,它缓慢而庄重,三拍子,是德国古典组曲中的第三首;

基格是英国的民间舞曲,急速活泼,在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指的是结束剧场演出的活泼性的歌舞节目,18世纪时,成为德国古典组曲中的第四首。

现代组曲:

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段组合而成组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

由文学、绘画、民间传说、神话、民俗风情等内容构思而成的组曲,如拉威尔的《鹅妈妈》;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等。

而十二平均律,人们曾经在琉特琴、维奥尔琴等乐器上进行过十二平均律的实验,后来巴洛克时期强调“调的性格”的作用,认为不同的调性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忽略了平均律的运用,直到巴赫创作了著名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后,十二平均律才在键盘上被广泛的应用。

三、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

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17世纪之后的奏鸣曲,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种。前者比较严肃,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具有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四、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

协奏曲:有竞争、协同合作的含义,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协奏曲的类型:

1.大协奏曲:

是器乐协奏曲的一种最早形式,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管弦乐体裁,其中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较大的乐队之间互相抗衡。独奏组经常是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成的,被称为“小合奏组”或“主奏部”。乐队经常是一个管弦乐队加通奏低音,被称为“大合奏组”或“合奏部”,有时也称“全奏”或“协奏部”。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大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作品。

2.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

在大协奏曲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多乐章协奏曲体裁,由托雷利所确立,它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特征是乐队的某个乐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最早的例子是托雷利作于年的作品第五号中的6首乐队协奏曲。

3.独奏协奏曲:

独奏协奏曲是协奏曲体裁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已知最早的独奏协奏曲是托雷利在年创作的作品第六号中的第六首和第十二首。维瓦尔弟在《四季》中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作用,对古典独奏协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前奏曲

前奏曲本身的含义是引子和序。17世纪之前,它指的是在声乐曲前作为伴奏的引子部分,17世纪初成为独立的小曲,但还是作为整套作品的一个段落,起活动手指或导入乐曲部分的作用。当时的圣咏前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管风琴音乐中最重要的、使用于教会的器乐曲。

前奏曲到18世纪后才成为篇幅不大、曲式自由、带有即兴性质的独立小品,其中以管风琴的独奏曲居多,以巴赫的作品为代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