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未末
4月26日,坐落于浏阳河畔的长沙学院里传来动人旋律。在湖南大剧院首演2个月后,经历打磨提质的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开启了巡演首场演出。《浏阳河之光》由邓东源作曲,是年湖南省重点文艺项目,纳入“雅韵三湘——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计划。整部作品围绕贯彻二十大主题主线,突出时代性、主题性、地域性特点,以文化文艺浸润人心,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守正创新的时代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方面在形式上,《浏阳河之光》创新交响组曲的体裁范式,巧妙运用叙事曲这一音乐体裁,包括主体三个乐章和各乐章内部都采用经典的三部曲式,以时序为逻辑,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曲调,架构起勾连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古老的乡音到古代的盛世,再由湘赣边峥嵘岁月到新征程从头再跃,呈现出浏阳河两岸自古至今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浏阳河之光》围绕红色、绿色、古色等宏大叙事主题,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相较于首演,提质后的《浏阳河之光》在第三乐章中的新时代部分着以更多笔墨,致力于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辉煌十年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对《新时代礼赞》作了重大调整,将原曲第二部分由柔板、广板调整为进行曲式,加入中国大鼓、编钟和小号、长号等配器,强调音乐语言的时代感和排山倒海的恢弘气势,用“黄钟大吕”的高昂,激发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充满写意诗画和现实剪影的背景视频,犹如组曲的赋格曲一般相得益彰,让听众在悦耳之余更添一分视觉享受。
扎根人民的倾力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能够流传的作品,无一不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俄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强力集团”就强调音乐创作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在其著作《克罗士先生》中写到“音乐不是专供音乐家或自命音乐鉴赏家们消遣的。”在创作中,作曲家深入到每一首曲目的发生地采风,以至于都成为了当地博物馆、地方志库的常客;同时注重反馈,不断根据普通听众的感受进行调整。如组曲第一乐章《浏水谣》《浏水号子》《好山好水》等曲目,再现“小溪姐”“大溪哥”的神话和两岸人民搬船放排的生活景象,在绿水青山间奏响最动听的民生乐章;第三乐章的《长沙印象》搭配背景视频中闪现的长沙夜生活场景,则把市井烟火展现得淋漓尽致、代入感十足,使观众听得懂、记得住。此外,首场巡演特意安排在校园里进行,也突显了创作演出团队对青少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