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木兴/图
教爸爸吹长号、帮妈妈做家务、写日记宽慰援鄂爸爸……
“啊啊啊啊!神兽终于归笼了!”“妙不可言!喜极而泣!”4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开学日期,5月11日后,各地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分期、分批、错峰安排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返校。消息一出,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响彻家长们的欢呼。
因为疫情,孩子们拥有了史上最长寒假,而不少家长则直呼,家里多了个“物种”——“宅家神兽”(网络用语,指宅在家里的顽皮孩子),他们拥有无数种拆家方式,能让体面的成年人瞬间崩溃。与之对比的,是“宅家天使”,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用温暖举动一扫爸妈心头所有的阴霾,比如8岁的王若瑾每天给援鄂的医生爸爸写日记,Lucky说更理解了教师妈妈的职业和辛苦;幼儿园小班的郑嘉熙帮助爸妈做家务,“想让妈妈不那么累”……有家长感慨说,其实每个“神兽”也同时是“天使”。
■新快报记者罗清峣通讯员穗教宣
A“教就是最好的学”
五年级孩子
当起爸爸的长号老师
“爸爸学练习号嘴超级慢的!被我嘲笑过好多次,但他学乐理就很快,有一颗聪明的大脑袋!”广州市绿翠小学五年级的严铖宇哈哈笑着说。疫情期间,学过铜管乐器长号的小铖宇当起了“小老师”,他的“学生”是他的爸爸。
因为疫情,铖宇得不到老师的现场指导,自己练习时遇到小障碍,总嚷着“太难了”。这时严爸爸正好看到班主任推送的疫情期间家庭心理建设的指导,“教就是最好的学,于是我邀请铖宇教我,相互陪着学起来。”严爸爸说。
“小老师”铖宇很认真地督促“学生”按计划学习、复习。“学生”对“小老师”的评价很高,“跟着儿子学长号,感觉亲密而有趣,小老师很有耐心。”
铖宇还告诉记者,宅家期间,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一起挑战英文原版《哈利波特》,一起在餐桌上打乒乓球……“他妈妈爱练习乒乓球,我喜欢练习台球。于是,铖宇就成为被争夺的资源——拍档。”严爸爸笑着说。
B“想要妈妈不那么累”
小班娃娃帮妈妈做家务
“煮饭要先洗米,用手量米水,然后再按电饭煲按钮。”广州市前进路幼儿园基立园区小班的郑嘉熙奶声奶气地跟记者讲解着煮饭的过程。疫情期间,嘉熙妈妈让孩子尝试帮忙做一些简单家务,“我现在学会了剥番茄皮、叠衣服、擦桌子和做包子!”小嘉熙自豪地说。
“你做家务累不累呀?”听到这个问题后,小嘉熙思考了一会后大声答道,“不累!我想要妈妈也不那么累!”
“宅家这段时间,让幼儿园小朋友学太多文化课也不现实,所以就让孩子在完成幼儿园安排的运动项目之余,多做一些小家务。”嘉熙妈妈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发现引导孩子做家务好处多多,孩子在家务中能收获成就感,提高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和耐心,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他喜欢玩黏土,但是喜欢把所有颜色都揉在一起,变成黑乎乎的一团。”每次看到这个场面,嘉熙妈妈都会很崩溃,但她转念一想,“孩子喜欢的可能是搓面团这一过程。”于是她和奶奶一起教嘉熙揉面团,包包子,包饺子。现在嘉熙也喜欢上了包包子,“他特别有成就感,还特意将包好的包子拿给我吃。”嘉熙妈妈开心地说。
有次,嘉熙帮爷爷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了,从此之后他就知道切菜要小心,锋利的刀具不可以随便玩,“以前每次和他讲不要玩刀都不听的。”嘉熙妈妈说,这也算是让孩子做家务中的意外收获了。
不过,再乖的孩子也会有反叛的时候,“这时我们双方会静下来沟通。”嘉熙妈妈说,“其实每个‘神兽’都是‘天使’啊!”
C“希望(日记)能宽慰爸爸”
八岁女儿给援鄂爸爸写下50篇日记
“爸爸,不知道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我在家很好。除了每天写日记,还帮奶奶做家务,带妹妹玩。爷爷奶奶身体都好,我很想您……”4月10日,8岁的王若瑾拿着日记本,在机场等候爸爸归来。她的爸爸是南医三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锋,所在的广东省第二十二批医疗队是广东队第一批驰援武汉、最后一批撤离的医疗队。
若瑾上小学二年级,有很多字还不认识,要借助字典。从2月21日王晓锋出征湖北,她就每天写日记,直到爸爸王晓锋安全降落广州的那天,写了整整50篇日记,“我把日记拍给爸爸看,希望能宽慰他。”若瑾的懂事令人感动。
“之前发了两三篇给我,没想到写了那么多篇,满满一本日记!我会在休整的时候好好看。”王晓锋告诉记者,其实平时若瑾也很顽皮,“没想到,这次疫情期间,她这么懂事,很贴心。”不仅如此,孩子还更理解爸爸了,若瑾在日记中写道,“武汉急需医生,爸爸奔赴抗疫一线,这不就是雷锋精神吗?”
王晓锋归来那天,若瑾还高举自制的“爸爸,你是我心目中的superman”标牌和自己画的画和一艘手工船一起来迎接爸爸,“制作小船是希望给爸爸好运,载着他平安回家。”
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