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灵奇旅》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就是电影名称一如既往地翻译得很烂。好像我们翻译国外的影片,总喜欢给一个很烂的名字。大概是别人的孩子,不配拥有一个好名字吧。
一如既往,动画大片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用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比直接讲道理的文章更能够深入人心。如同一颗种子,在每个被打动的人心底,默默的生根发芽。长大,然后,连成一片森林。
我姑且用我心理咨询的脑袋,来重新梳理一遍,看看大家有没有和我有一样的共鸣。
主人翁的名字是乔伊·戛纳德,直译就是园丁。身份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中学音乐老师。他教授一群没有天份也不认真学习的小孩。在这个班级里,学习不好是正常的,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没带乐器,直接睡觉。而唯一喜爱并极有天赋的女孩康纳,却因为表现太好,而被全班嘲笑。戛纳德老师很高兴有同学和自己一样爱着音乐,开始讲自己如何爱上爵士乐的故事,但是,康纳同学好像并不愿意表现得和老师好像是一类人。感觉应该是一个比较励志的电影。
突然感觉这篇文章会写得很长,大家耐心些。
第一章爵士乐
戛纳德老师突然被校长通知说,他以后会是学校正式的全职老师,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戛纳德并不怎么开心,他的理想是爵士乐。而不是稳定的职业。但是,他的妈妈非常的开心,要求他一定要去,挖苦他人到中年还是依赖妈妈。戛纳德很勉强地答应了妈妈。
之后,一个多年前的学生介绍他参加一个著名的爵士乐团参加面试。他很激动,离开屁颠颠跑去。爵士乐是一个很自由的演奏,没有固定的曲子。戛纳德一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弹钢琴,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感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感觉美得冒泡一样。
这段音乐非常的美,爱上爵士了。
从《爱乐之城》开始,爵士乐就让人感觉很神秘。怎么可能没有曲子都演奏呢?而且还那么的美妙。我觉得爵士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无拘无束,和那种演奏了一万遍的音乐家比起来,感觉是穿了别人的衣服,扮演别人一样。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如果你还坚持吃了一万遍,我倒是很奇怪,你怎么能忍受得住的。
我自己讲课也是一样。原来有很多老师建议我一定要备课,不备课根本就是不负责的老师。很多人给我讲备课的要点什么都。我试过几次,感觉非常糟糕。可能学员听起来觉得不明显,我自己就感觉不能忍受了。就是那种自己吃过东西,吐出来再吃一遍的感觉,非常的难受。自己就像在背课文一样,完全没有兴致。
之后,我就再也不备课了。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爱怎么讲就怎么讲。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还觉得可以接受。有个大学老师还说,怎么可以不备课还讲得这么好。也有学员说,感觉太跳跃了,不好总结。
我觉得我们中国社会,太缺乏爵士乐这种自由的精神了。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以前我孩子参加一个绘画班,老师是非学校那种教学方式。每次都是让孩子们自由的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很多孩子就懵了,什么叫想画什么,只会听命令。一个据说画画得过奖的小孩子,第一次来,完全不知道画什么。老师也不管。家长一边看着干着急。
孩子干坐了半个小时后,在一大张纸上的一小角落里,画了一个很小图案,还不让任何人看到。感觉都要哭了。之后就再也没来了。
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听话的孩子,自由就是最大的敌人。所以,我们没有爵士乐。我们有很多学霸,而没有很多的发明家。我们有世界上最多顶尖的奥数高手,但是我们没有顶尖的数学家。我们有世界最长的学习时间、世界最多的作业,世界最多抑郁症的孩子和自杀的孩子,但是我们的孩子最不自信,最迷茫。
这个”最“从哪里来,没有统计数据。不过我相信,如果有,一定是。
第二章心灵学院
戛纳德老师如愿得到参加演出的机会。高兴得忘乎所以,直接挂了。有人说,这部电影说明了,走路不能玩手机呀。
本来好好的一部励志电影,主角就突然莫名其妙地挂了。也是美剧习惯性的让人意想不到的套路了。
戛纳德不甘心死去,跑到一个心灵学院的地方,冒充导师。这个心灵学院,是让帮助那些灵魂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然后就可以去投胎做人了。
这类似美式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天赋。怎么找到的呢,方式很多,被足球砸中了都可以。反正就是各种尝试,让你试过所有的行业,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不行的。
我一直是很欣赏这种教育理念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考试获得高分,然后上名校。美式教育是激发学习兴趣,找到学生的人生理想和天赋技能。如果有这样的学校的话,孩子应该会很喜欢。因为,这样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和一生来做考量。而不是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家长的面子。
电影当然表达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念。我不由得酸一下。别人连这样的教育模式都开始提出反对意见了,我们还在盯着该死的考试分数。我们的家长还只会盯着手机、游戏和早恋问题,研究个不停。好比是别人的教育在学数理化的时候,我们学习三从四德,别人开始研究激发天赋和实现人生理想,我们才开始研究数理化。现在别人连天赋人生理想都开始研究如何进步了,我们还在说不学奥数、不补课就是毁了孩子。
回到电影故事里吧。这个心灵学院,看着不错,很多灵魂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像我们的戛纳德一样,他小时候一听到爵士就被迷住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奇葩,上千年没有找到自己兴趣,无法顺利去做人。这个灵魂叫“二十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小孩。对什么都没兴趣。是典型的深度抑郁反应模式。
灵魂学院动用了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著名导师,去引导她,总是没有人能够影响她。成了这里的钉子户。这里包括了心理学的泰斗“荣格“。
二十二听从戛纳德的建议,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让给戛纳德。这样就不用总是被导师无休止的教导了。她也根本不想做人。
第三章、精神世界
二十二带领戛纳德到一个灵魂和身体交界的地方。在这里,是一些活着的人,沉溺于某个精神状态无法自拔的世界。我们暂且叫“精神世界“。一些音乐演奏者、运动员、演员都会出现在这里。
同时,还有一些沉溺其中的怪物。那是一些沉溺于焦虑困扰中无法自拔的人。如基金经理。我想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人会很多,比如沉溺于考试学习的学生、传销人员、任务繁重的销售团队、拼命赚钱的老板、努力加班的精英职员、那些在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精英行业的精英们。应该都是这样的人。
我们生活的社会,机构总是习惯于制造焦虑,然后让人能以非人的状态投入工作,以创造更高利润。这好像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生活工作方式。我们不配拥有轻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里也有几个奇葩导师,电影里把一些灵修人士作为这里的导师,可以帮助那些沉溺于精神世界的人。我觉得要提出抗议一下,这明明是我们心理辅导的工作内容么?
戛纳德在几个导师的帮助下,顺利回到了自己的世界。意外的是,自己把二十二也带过来。而且自己的灵魂附在了,帮助自己的猫身上。好像是一个做心灵援助的人,带来试图唤醒自己的心灵援助猫。搞不懂美国人玩的东西。而二十二的灵魂附在了自己身上。
第四章、日常生活
二十二附在戛纳德的身体里,度过一个还算普通的半天,结果就觉得很有意思。不愿意交回身体。最后两个人被抓回灵魂学院,结果二十二就突然有了兴趣,完成了上千年、无数智慧先人都未完成的任务,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相信谁看了得比较懵。我好好的琢磨了一下。之后戛纳德回到人间的表现,可以解释前面的原因了。戛纳德不停抱怨二十二的逃跑,让二十二郁闷起来,把生的机会给了戛纳德。戛纳德如愿争取到演出的机会。
演出非常成功,用那个爵士偶像的话来说,就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和妈妈也达成了谅解。在分手的门口,他自己的偶像有几句简单的对话。这是最关键的几句话。
戛纳德:接下来该干什么了?
偶像:回家,明天继续了。
戛纳德:好像和我想的不一样。
偶像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鱼总有一个理想,想去一个叫“大海“的地方。而一个老鱼听到了,就说:”这里就是啊。“小鱼说:”哪里!这里是水。不是大海。“
戛纳德以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人生的终点。历尽千辛万苦,穿越无数世界,结果也非常的满意。然后呢?然后就,就这样结束了。没有什么太多的改变。地铁还是原来的地铁,也还是又臭又挤。没有迎来所谓的天堂般的生活。好像就是只是一个美好的瞬间。而这个美好是瞬间,好像自己身边也经常会发生。而自己原来只想着要一个成功的美好的爵士表演才是。其他的都是普通的生活,都不重要。只有爵士才是重要的。
戛纳德回到自己的小家。从衣服里拿出,二十二今天收藏的纪念品。回忆起今天二十二号体验和发现的一切,突然感觉是那么的不同。每一个过程都是那么的美好。开始欣赏到那个嘴上说不喜欢,其实心里只有长号的学生。那个和原来几十年完全不一样的发型。那个理发店的好朋友,包括那个总爱和自己抬杠的家伙。还有终于发现那么爱自己的妈妈,自己也深爱这个她,尽管妈妈一直否定他,但是当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时候,妈妈给自己的帮助是那么的大。一个树上旋转掉落的叶子(也许是种子),自己好久好久没有看过的天空。还有这个城市、这个宇宙。所有的一切的美好,都慢慢地呈现在眼前。而自己以前从来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