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当我们说起中世纪的时候,更多的都会想到中世纪的黑暗。古典时代的文化在汪达尔人的摧残下凋零殆尽。但实际上中世纪最黑暗的时代主要是中世纪早期,在11世纪之后,欧洲的文化就已经重新燃起了火苗开始了文艺复兴。在文化的复兴中,音乐的重新发展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世纪的音乐通常只在罗马天主教堂听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会负责所有的教育,其中就包括音乐培训。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堂依靠声乐来演奏音乐,从男孩儿组成的唱诗班到修道院的修女。到了11世纪,乐器的伴奏成为教堂音乐的常规部分。
中世纪教堂风格赞美与诗篇,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兴盛
庄重肃穆,宗教中的声乐发展教堂风琴可能是中世纪最著名的乐器,但风琴实际上是一个有争议的工具。从它的演变来看,起初,教堂的风琴是用风琴手的拳头演奏的,许多教堂的神职人员经常抱怨风琴的响亮特性会分散人们对教堂活动的注意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琴变得更容易演奏,它也可以产生更多的复调音乐。即使有了这一创新,教会官员仍然认为这太吵了。早期教会音乐对器乐的排斥其实是与宗教活动的神圣感塑造有关。
爱你的人是幸福的,跟随你的人是快乐的/追寻你的人是神圣的,啊,主啊/那些惧怕统治者而追随主的人是幸福的/你会得到你渴望的/我们的主的所有财富/你的爱人会像多产的葡萄树/屋子中/你的孩子如橄榄枝般健康旺盛/在你的桌边欢呼——《圣经》诗篇
教会管风琴歌唱祈祷和赞美诗的传统从早期的希伯来文明的宗教中演变而来。这种神圣的歌唱往往伴随着简单的乐器,它的节奏特征是明显的,但又不会过于繁杂盖过人声的特色。基督教会的音乐表演传统源自犹太教的礼拜传统。诗篇演唱和其他经文吟诵的旋律公式显然是以希伯来模式为基础的。
教会唱诗班在犹太教会堂里,歌唱的祈祷往往无人伴奏。仪式舞蹈被排除在犹太教堂之外,因为神圣音乐的节奏特征放弃了它更感性的一面。即使在祈祷中,有节奏的诗句也被散文所取代。排除妇女、排除乐器和强调人声的齐声歌唱,明确区分出了会堂和街道的音乐表演,从而提升人们在教堂歌唱祈祷和赞美诗时的神圣感。
·弥撒与唱诗班
到了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中的音乐主要是为举办弥撒而演奏的。最初,音乐是由牧师和会众表演的,直到后来,会众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歌手团体,称为合唱团,他们承担着回应和衬托牧师独唱的音乐角色。在年以前,妇女一直积极参加古基督教会的音乐表演。但在此之后,由于旧希伯来习俗的恢复,妇女被排除在教会音乐表演之外。从那时起到20世纪,罗马天主教堂的唱诗班都是由男人和男孩组成的。
格里高利圣咏·神圣的素唱,格里高利圣咏
早期教会音乐的第一次编纂据说是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位期间(-)完成的。格里高利的编纂选自已经在使用的圣歌。并将这些音乐制定为礼拜日的教堂活动用乐。总的来说,它强化了礼拜音乐的简单、精神感召和审美品质。这部作品集中的音乐即使在21世纪也成为旋律设计的典范,被视为西方音乐文学的丰碑之一。这一流派的统一仪式的歌唱被称为素唱,素唱,或格里高利圣歌。
有关唱诵方式的具体细节已经丢失。有人猜测,歌唱者所用的音质比当代歌手所用的音质更薄、有更重的鼻音。但真正的韵律风格尚无法确定。有一种理论认为,当时唱诵的基本节奏单位具有相同的持续时间,并被分成不规则的两三个交替组。音高和节奏显然根据不同的场合有所不同。有保存下来的手稿符号提醒歌手在工作中要小心和谦虚,这表明即使是最早的礼仪音乐家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发声的诱惑。
格里高利圣咏虽然西方的现代音乐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早期教会著名音乐中保存的古老原则为基础的,但确实存在着世俗的音乐实践;但由于教会的普遍影响,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宗教和世俗之间的分界线很小。
世俗音乐的发展,器乐与舞蹈成为音乐伴侣
·主流之外的音乐发展,世俗音乐的出现
除了兴盛的教堂音乐以外,中世纪时期的世俗音乐也有少部分保留了下来。虽然从少量的音乐符号无法做出太多准确的判断,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当时的世俗音乐也保留了礼拜音乐的基本单音特征。当时有一种起源于教堂的世俗歌曲。这首歌没有使用传统的礼仪旋律或文本,而是被创作成在礼仪戏剧或游行中演唱的曲子。出于这个原因,它偶尔会在内容上涉及一些不信教的主题。
除了和教堂音乐有直接关联的世俗音乐外,另外还有11世纪的歌利亚歌曲。据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世俗音乐。这些歌曲通常是那些流动的神学学生创作的淫秽的拉丁歌曲,他们在13世纪大学中心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游荡,留下了极坏的名声。
·游走的艺术家,世俗音乐表演团队
其他一些世俗的中世纪音乐表演者根据当地的文字发展了文学和音乐流派:,在西欧旅行表演的一群琼格勒人;法国南部的剧团和北部的剧团;还有米尼森格人,一类创作和演唱带有宗教热情的情歌的艺术骑士。
命运,世界的女皇/哦命运/象月亮般/变化无常/盈虚交替/可恶的生活/把苦难和幸福交织/无论贫贱/与富贵/都如冰雪般融化消亡——《噢,命运女神》
世俗音乐和教会音乐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世俗音乐不吝使用各种乐器。中世纪的乐器,如维尔、竖琴、长笛、风笛和鼓,都是用来伴舞和唱歌的。一般来说,在13世纪以前,人们对世俗器乐知之甚少。它除了伴奏之外似乎就没什么重要的作用了。
·变化与即兴,活泼的世俗音乐
此外,变化、装饰和即兴创作似乎是中世纪世俗音乐表演的重要元素。一些15世纪的两段式声乐的部分是由即兴的第三部分加强的,这种即兴的第三部分是一种叫做“浮士堡”的技巧;15世纪的巴塞-丹斯乐谱只由一行长音符组成,是由三个乐器演奏者组成的表演团体用来即兴创作的,就像现代的爵士组合表。
虽然世俗音乐在发展初期显得简单粗糙,甚至于被一部分人视为不雅。但这种与庄重相对的,更接地气的风格无疑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另外的方向与可能。
从神圣领域到世俗领域,声乐与器乐的结合
使用复调演奏(油画)·从单调到复调,音乐技艺的进步
中世纪音乐的发展对音乐表演影响最大的是复调音乐,复调音乐的发展与表演礼拜圣歌的经验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表演者和表演来说,复调最重要的发展也许是对节奏符号的改进,这是保持独立旋律线同步所必需的。起初使用了明显的垂直对齐视觉方法。
·教会政治影响的减弱与音乐领域的地位变化
14世纪,由于教会政治力量的衰退,音乐新发展的背景从神圣领域转移到世俗领域,从教会转移到宫廷。这一转变又导致了对器乐和表演的新重视。低沉的声音已经开始在乐器上演奏了,这既是因为他们的长音符使他们很难唱,也是因为他们的文本(只有几个音节)在最初的礼拜仪式之外毫无意义。随着世俗贵族成为作曲家和表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赞助人,世俗和器乐繁荣起来。教堂的复调音乐与吟游诗人的诗歌艺术融为一体。
·器乐的兴盛,西方音乐种类的丰富
这些世俗作曲家的大多数音乐似乎是为了组合声乐器乐表演,尽管这种倾向很难从他们的手稿中看出来。中世纪作曲家可能对表演媒介没有严格的期望。直到17世纪,甚至到了19世纪,在国内演出的情况下,乐器的选择很可能取决于表演者本身的能力和其他的一些环境需求。
许多资料确实表明,中世纪的音乐家倾向于将乐器分为两组,一组是响亮的,一组是柔和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区分各个部分,他们更喜欢在这两组乐器中使用对比鲜明的音调。室外或仪式音乐将用响亮的乐器(肖姆、庞巴迪、长号、风琴)演奏;室内音乐则用柔和的乐器(琵琶、小提琴、录音机、竖琴)演奏。这一时期的绘画和手稿插图显示,许多世俗表演既会使用各种各样的钟、鼓,也会用其他打击乐器和风笛、提琴等。世俗音乐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各种音乐表演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结语
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始终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教堂还是世俗,音乐都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在被称为是文化凋零的中世纪,音乐仍然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存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向人类展现着和谐与美。中世纪教会中的宗教音乐虽然在内容上是将人们引向宗教信仰,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以其神圣庄严、优美雅致的曲调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其中的许多音乐创作元素与原则更是为后世的音乐创作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中世纪音乐-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西方音乐史》
《基督教音乐之旅》
《圣经》
《布兰诗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