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大同打造博物馆之城翻开崭新一页

来源:长号 时间:2024/6/1

厚重的长号和震天的鼓乐声中,“萧太后”率文武大臣驾临西京大同仿佛穿越千年,演绎西京繁华;辽京时期的茶酒文化演示、辽京佩饰宝髻瑶簪制作等让游客置身于辽金元时期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中……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日上午,位于大同市清远西街的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正式揭牌开馆,“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馆是以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为主题,展示大同辽金元时期西京文化的蕴含,也是大同市博物馆的第五座分馆。开馆当日,诸多大同市民和游客闻讯赶来,观赏古都大同民族融合的传统文化,领略千年前西京繁华。

目前,大同市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的开馆是“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古城内首座国有博物馆对外开放,翻开了大同打造“博物馆之城”崭新一页。

来大同领略千年前西京繁华

初夏时节的大同乍暖还寒,而即将开馆的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小广场前人潮汹涌,5月18日上午9时许,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暨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当今的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交互性,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观众可以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

简短的揭牌仪式后,“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正式开幕。辽金元时期,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先后入主大同,形成了大同历史上继北魏之后的又一民族融合历程。作为“西京”的大同,无论在军事地位上,还是文化交往上,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遗留至今的遗迹遗物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大同内跨中原,外联朔漠,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契丹人建立大辽之后,公元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治大同府,从此确立西京大同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金袭辽制,大同仍为西京。公元年,元世祖改西京为大同路。大同称西京共年。在此时期,汉民族的婉约细腻与少数民族的豪放洒脱,形成了西京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到元代,西京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城市。从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到汉族,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同的特色和烙印。此时期的西京,奏响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交响曲。

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以大同古城内复建的开化寺为场馆,选取了大同市博物馆馆藏余件(套)辽金元时期文物精品布展,全面阐释了辽金元时期大同的历史地位、经济和文化成就,为参观者更加全面了解大同历史,感知大同厚重的民族融合文化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史料。展览共分五个篇章,即“京华·锁钥”“法相·庄严”“茗酌·商贸”“溢彩·生活”“魂归·彼岸”,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辽金元三代大同西京的雄姿。

3年建设百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

大同市文物局局长刘建勇在开馆仪式说,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的开放,翻开了大同市3年建设百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崭新一页,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大众、造福子孙的工程。同时,刘建勇鼓励在深入挖掘大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大同市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共同保护、利用好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据悉,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是大同市博物馆耗时两年精心打造,也是大同古城内首座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是继梁思成纪念馆、平城记忆馆、魁星文化博物馆、北魏明堂遗址陈列博物馆之后,大同市博物馆打造的第五座分馆。

梁思成纪念馆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和阳门外带状公园内,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梁思成先生的专题纪念馆。该馆的展览主题为《大师·大同》。纪念馆设立四个展厅,分别以一代宗师、不愧山河、大同调查、告慰先师为主题,并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和书籍及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梁先生的生平,特别是充分展示了梁思成先生来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的那段历史,馆藏的梁先生的多本专著更是弥足珍贵。

平城记忆馆位于梁思成纪念馆旁,该馆的展览主题为《昨天·今天》,共设立了四个展厅,分别以昨天今天、古城旧影、十年回眸、改革时代为主题,用一张张老旧照片、一幅幅地图、一件件物品、一组组影像从不同的侧面诠释着大同。

魁星楼,是明清时期大同城内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是当时官府祈望开启“文运”的场所,表达了大同先民渴望知识,祈求人才辈出的美好夙愿。魁星文化博物馆位于大同古城内武定街与大十字街交汇处,是依据左云县魁星楼的有关资料在明清大同县学的旧址附近复建的。魁星楼造型为五层三檐、明三暗二的盔顶楼阁式建筑,底层四面通街,平面呈正八边形,总高31.24米。魁星楼内一层供有魁星像,二层内有闻鸡起舞等劝学故事的壁画,三层为科举制与文房四宝展品。

北魏明堂遗址陈列馆建设在明堂南门遗址的基础上,本着“保护好遗址现场,挖掘好历史文化,展示好历史故事”的设计原则,从传统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的理念出发,展陈内容以明堂遗址主体、夯土台基、大量瓦片、水渠、石坝、柱础等实物为主,以“打开的地层”作为外观形式,将建筑形式景观化,使之与周围绿植、草坪融为一体。

在大同市打造“博物馆之城”以来,大同市博物馆积极筹划打造各类专题博物馆、主题博物馆,据大同市博物馆馆长王利民透露,在之后的两三年里,仅大同市博物馆就将建十余座分馆,目前规划已基本完成。

开启非遗体验与文博大餐“大同模式”

国际博物馆日这天,大同市博物馆为观众捧出一系列展览:“恐龙时代”“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匠人的匠心之作,大同的融合特色等,还特意引进了由长沙博物馆举办的“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以“物”为实证,带观者走进熠熠生辉的白银时代。

为了更好地突出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定位,大同市博物馆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传播,并为多种文化形式搭建碰撞融合的平台。这次就邀请到大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贡酒等方面的艺术家,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了精彩展示,漫步辽金西京大同茶酒飘香的市井生活。

当日上午,在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内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同折纸引来游客和市民驻足观看,一张纸不粘不剪,在传承人杰出代表张玉春的手中一折到底,可以出色地运用家传的折纸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折纸艺术水平。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花鸟鱼虫、日常器物、军事题材……应有尽有。当日,这一“纸中乾坤——折纸艺术体验”引来了许多青少年现场体验。

用旧报纸制作出具有辽金元时期文化特色的微型仿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纸雕艺术制作”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废纸箱、旧报纸、用过的打印纸……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经过大同市北岳中学教师杨宇光的剪裁和粘贴,竟生出庄严、长出神奇,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模型,应县木塔、大同古城太平楼、钟楼、鼓楼、魁星楼、乾楼、明清一条街等等,每一件作品都足以乱真……

“宝髻瑶簪——辽京佩饰制作”展示中,十多名大同大学的学生以曲回寺出土的辽金元时期服饰佩饰为基础,用彩泥和金属现场制作出了放大版的佩饰,引发大量市民围观。

整个五月活动期间,大同博物馆和省内多家博物馆还共同推出了丰富的社教活动,将以活动手册“打卡集章”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来。观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会获得活动手册以及参与博物馆的印章图案,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只要集齐相应数量的印章图案,就有机会在活动月结束后获得博物馆文创产品。

同时,大同博物馆还为观众免费讲解,开展“平城文博大讲堂”两场专题讲座,即《嗷嗷鹿鸣话辽风——从辽墓壁画看契丹民族的发展进程》《胡风汉韵民族交融——走进北魏平城的生活画卷》。与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合作,制定了以《梦回北魏拓跋归来》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等。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