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碑持续发酵的情况下,去看了这部让制片人下跪的电影,但最值得尊敬的,或许还是导演——吴天明,作为他的绝作,还是值得一看的。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生前所拍影片不多,但是可以说部部精品,例如《老井》《飞越老人院》……
果不其然,《百鸟朝凤》没有让人失望。陕西偏远山村,80年代的人们依旧以唢呐奏乐作为婚丧嫁娶的标配,人们也视唢呐人为尊。当然,在那些趋名图利的人看来,让孩子学习唢呐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游天明,一个被父亲逼迫来认师傅学唢呐的孩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经受焦师傅的考验下显得很没有天赋,但好在孩子老实聪慧,在师傅的严厉教育下一点一点进步,最终继承了师傅的衣钵。
焦师傅,作为电影的中心人物,是一个面冷心热的匠人。一个视唢呐为生命的人,“唢呐离口不离手”仍旧是他对徒弟最重要的要求。在他与徒弟喝醉酒的时候也是以吹唢呐的方式来表达。
这在我们看来,又是一个师傅教徒弟学习唢呐,虽然中间有过坎坷,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徒弟将师傅的本领继续发扬光大的故事。师徒情,诚然,让我们感动。但是,引不起共鸣。
故事来到了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变化,一切的东西都在改变。以前的婚丧嫁娶形式在发生变化,相应的礼乐也在改变。在看到西洋的长号、萨克斯、吉他等乐器演奏极具吸引力的时候,焦师傅和徒弟们也不甘心,与他们一决高下,但最终,也敌不过唢呐在无双镇的没落。
其实,无双镇就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只有这个地方,而是全中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传统艺术在工业化浪潮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为继。
唢呐,以及吹唢呐的人,电影中的焦师傅,在自己认为德高望重的人葬礼上才会给予更高的礼遇,也就是唢呐里的四台、八台自己百鸟朝凤之分。心里的一杆秤也是作为匠人的职业道德。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人,自然得到村民们的尊重,可其中,又有几分是对唢呐的敬畏了?
自然地,随着时代进步,西洋乐器的传入,仪式的变迁,使得唢呐渐渐淡出的大家的生活。而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唢呐人也自谋他路,放弃了唢呐这个不足以养活自己的职业。
仿佛看到这里,我们也觉得很无奈,因为这就是现实,必须要面对现实。文艺工作者不论怎么热爱,也要生活下去,而看看当今的文艺工作者,除了屈指可数的作家、画家,还有多少能靠着传统艺术生活下去的了。这也是中国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文化产业在最近几年被重视,也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传统文化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传统艺人被迫转行,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上除了烟花炮竹还剩下什么?正如电影所展现的,在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人员来请唢呐班吹奏一曲时,已经没有人可以继续下去了。
焦师傅可能是含着愤恨与遗憾去世的,唢呐能否在无双镇继续生存也不得而知,到目前的窘境是他们无法解决的。这一切都结束在徒弟给师傅吹奏的唢呐乐的最高代表《百鸟朝凤》中,师傅渐渐走远的身影仿佛也昭示着某种不言而喻的事实:唢呐,也要离我们远去了。
中国传统文化,说的上来如京剧、川剧变脸等还是有些许受众基础的,还能在当今社会引人注目,这些艺术家也能凭借这一本领立身。而更多的传统文化,比如雕刻、中国戏曲活化石秦腔、昆曲已经快消失于大众视野。
这样的现状,一部分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在拼命的工作挣钱,安身立命,觉得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忙忙碌碌的生活满满当当,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这些传统艺术的美。当失去了受众,失去了市场,自然的,也就失去了匠人,失去了传统文化。
电影的最后,也只是对这一情景的无限惋惜,仍旧没有指出唢呐的一条出路,同样的,我们也没有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而路在哪里,或许还要一步步的走出来。坚守一份热爱,实属不易。而对于这些匠人,只有在保证其不受生活之扰时才能继续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当慢下来的中国人开始回望我们的文化时,至少它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