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疫情又起,电影市场还是在元旦期间活泛过来了。“小红花”一枝独秀的情况下,口碑佳片一样不少。这就包括皮克斯的新作《心灵奇旅》。
公映十来天,《心灵奇旅》在豆瓣已达8.9的高分,眼瞅着就是挺进Top的势头。但豆瓣之外,却是两极化的评论。一边是针对它“鸡汤”属性的批评,一边是对其温暖人心的基调的赞美。不同的理解视角与语境,使得本片的主题有了不同的意味。
《心灵奇旅》故事简单明了。爵士乐钢琴手Joey演出前突然死亡,在另一维度结识千年没有“超度”的22灵魂,两人历经挫折,大彻大悟,放下了“追求人生目标”这一执念,转而拥抱生活的每一时刻。
Joey的顿悟发生在和著名音乐家Dorothea一场朝思暮想的演出之后。完成了多年间心中所愿的他,却问出一个灵魂问题:“Whathappensnext(那接下来呢)?”Dorothea告诉他,我们明天晚上回到这,再来一次。
Joey顿感失落。以前觉得自己“会有所不同”,现在也不过如此。
接着,他回到家中,抛开乐谱,对着剩面包、棒棒糖、地铁票等小物件弹了一首“真·灵魂出窍”的钢琴曲。
不看乐谱看面包,很显然,Joey的人生哲学接近天人合一的老庄思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而当影片结尾Joey抛弃肉身,交给22地球通行证的一刻,后者也终于坚定了信念。Joey说:“You’reprettygreatatjazzing.”
“Jazzing”是22自创的词。当时他第一次吃上了地球的披萨,觉得极其美味,任何事物都能引起他的兴趣。结合爵士乐的内涵,这个词可以引申为“自在”、“洒脱”、“率性而为”。
以前的22,没见过烟火气,不敢踏出第一步,而被动地接受以后,就逃离了闭门造车的精神世界——荣格、林肯都救不过来的人,让一块披萨给感化了。
因此,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四个大字:好好生活。
然而,还没有投身于人世的22,就被Joey劝告“放下目标”,这合适吗?
虽然都是烟火世界,虽然大家都吃面包,但Joey品的是风味,22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尝的,仅仅是咸淡。
Joey让大家抛开执念,这没错。可就像受启迪的基金经理不光砸了自己的电脑,还把其他人的电脑砸了——一种价值观的确立,同时否认了其它观念,不得不说有些绝对。
另外,一个获得成功的人跟你说目标并不重要,你要享受当下。总有些不对劲。
就像Joey演出结束,Dorothea这个成功的音乐家夸他弹得很精彩时,他那一句淡淡的:
“Yeah.”
这个“yeah”,让茫茫人海中还在苦苦挣扎的演奏者听了以后,不知道要心酸多少个夜。
更进一步说,Joey的思想甚至隐藏着当代资本对打工人无情PUA的危险。就像苦苦奋斗中的你我,听到马云说“月入三万的人最幸福”时一样。
当22想要拥抱生活奔向地球的时候,Joey有没有告诉他,地球还有呢?
我成功了,你就不要努力了,山的这边我看过,是海,海就是盐巴水,还是那边的凉亭风景独好,你呀,歇着吧。
而22的人生哲学则隐含着物质迷恋的倾向。后疫情时代,反消费主义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22尝到了披萨饼的滋味,望了望蓝天看了片落叶,就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在当下这个需要忧患意识的语境,可能就显得过于乐观和幼稚了。
皮克斯的作品一直以来都以人物丰满、剧情跌宕起伏闻名于世。《玩具总动员》,牛仔胡迪外表光鲜,却内心自卑,老劝慰自己是最受主人喜爱的玩具;而巴斯光年认为自己是太空英雄,梦想星辰大海。这两个人的性格长短兼有,语言和动作非常个性化,完全是“圆形人物”。再看《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故事一波三折,反转突现,并且场景多变,菊瓣桥、亡灵节、爱吃巧克力的大鸟等等也都是极有想象力的设置。
反观《心灵奇旅》,电影让“生之来处”等概念先行,却抛弃了人物复杂的成长曲线。Joey作为一个失败中年钢琴手,才华横溢,音乐梦想极其强烈,却把形象的突转全压在最后一刻的顿悟——不说这样的模式可信与否,一场小小的演出而已,就能满足Joey这么多年的渴望吗?
一样都是讲梦想,《爆裂鼓手》的做法是先扬后抑,小成功接大失败:老师先夸一顿,接着就砸椅子扇嘴巴;好不容易当上首席鼓手,没两天就给换了。千难万险,马上就要登台改变人生,最后卡车的命运一撞,让人唏嘘不已。
再看赵婷的《骑士》,一位竞技牛仔受伤没法骑马,但他不听劝阻,在病情恶化之中不断地练习,几乎要丢掉性命。
可当他踏上赛场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家人,突然决定放弃。
哈姆雷特在看透人类本质的时候延误了刺杀,最后造成了自己的毁灭。一个小小的“延宕”,文艺复兴后期对张扬人欲的反思和人物多愁善感、犹豫不决的形象登时就鲜活了。
可Joey的顿悟,就跟他的“yeah”一样平淡寡味,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还会后悔。
22就更别提了。根据主创的想法,他是一个“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有问题,于是试图变得愤世嫉俗,并以此为乐,但其实很害怕”的形象。但是,面对投胎地球这件事和第二次回返地球时,22没有充足的内心戏,全都在嘴炮。加上之前纵火的想法和捣乱的行为,导致理解这个人物会出现很大偏差,连专业影评人一开始都怀疑22是个反社会人格。
有人也用存在主义解释22。存在先于本质,因此人要以自我的选择决定自我的本质。22存在于“生之来处”,是“虚无的”,按萨特的定义,也就是“绝对的”,对一切都可以说“不”,而作出选择之后,才决定自己的本质。
可是,一方面,22的性格已经确定,只缺“火花”,不是纯粹的虚无;另一方面,他拒绝选择投胎是因为害怕,并没有形而上的哲学色彩。
最后就更不用说,只吃了几口人间饭的22对事物的感悟有多浅显了。
话说回来,《心灵奇旅》的优点仍然不少。角色形象的设计充满灵性,毕加索画风的Jerry、Terry,表现超维度的生命体,传达了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微妙艺术美感。这点从Terry以线条方式流畅融合于纽约街景的场面就可见一斑。同时,场景的塑造极其真实。乱糟糟的纽约街道、阴暗的地铁车厢、生锈的花洒,包括小女孩吹奏的长号,上面微微受损的漆面都清晰可见。写实的场景搭配漫画风格的人物、诗情画意的想象世界,达到了和谐的均衡。这一切都彰显了皮克斯的强大工业水平。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动画电影由于消费场景的限制,趋于求稳,总是弄出一个合家欢的大团圆作品,让你挑不出毛病。
而《心灵奇旅》多多少少是有所突破的。人物开场就落井死亡,一下就有了“成人童话”那味儿;涉及量子力学的物理概念也确实具有新意;至于“活在当下”的主题,虽然形式上欠妥,但本质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肯定是一碗精致的菜,但味道,还需时间检验。
对于皮克斯和动画电影,我想,我们依然可以期待。
-END-
撰文
牧棠
视觉
周婉意
编辑
Vivian
审校
Emma
图片来源于网络
《燃烧》:小丑竟是我自己
金基德:温柔的屠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