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歌数阙(què)刈旗(yì)锱铢(zīzhū)剽掠(piāo)
B.长号(háo)阖门(hé)风乎舞雩(yú)比及(bǐ)
C.仇雠(chǒu)李存勖(xù)夭其嗣(sì)尚飨(xiǎng)
D.缣素(jiān)亲厚无间(jiàn)饥馑(jǐn)喟然(kuì)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璧垓下麾下蜂房水涡直栏横槛
B.仓皇东出泣下沾襟克蒙其泽零丁孤苦
C.兔起鹘落曝晒铿而冠者
D.秉烛夜游群季俊秀尘泥渗漉修茸
3.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B.《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C.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D.《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B、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之死》)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D、期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6.下列四组加点词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B、孰为少者殁而长者存(《祭十二郎文》)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祭十二郎文》)
C、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性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足之所履(《庖丁解牛))B、项王则夜起(《项羽之死》)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D、与可没于陈州(《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为天下笑
A、不吾知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戍卒叫,函谷举。
9.下列文学知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是庄周的著作,庄周,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思想家。
B杜牧,字牧之。《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C苏洵,字明允,散文家,和儿子苏轼和苏辙并称“三苏”。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著作《欧阳文忠公集》。
10.下列词类活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3分)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C李牧连却之D此天之亡我
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进乎技矣。”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5)———————————————逸豫可以亡身。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如兔起鹘落,————————————————
(8)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
(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
(10)三五之夜,————————————————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2)五更鼓角声悲壮,————————————————
(13)女娲炼石补天处,————————————————
(14)————————————————千金散尽还复来
(15)水面清圆,————————————————
(16)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的高峰,李白诗歌是—————主义,杜甫诗歌是现实主义。
(17)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
(18)韩愈,字退之,唐代————————————————运动的领军人物。
(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的“侍坐”意思是————————————————
(20)项脊轩是归有光的————————————————名。
三、翻译(每小题3分,共18分)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四、阅读(共22分)
(一)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6分)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③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第二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选文通过记述文与可与作者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
C.苏轼详写了自己和文与可的诗画交往,尤其对于当时二人开玩笑的诗句记述的完整有趣,表明了对朋友文与可的怀念。
D.选文第二段在叙写写作情景的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和文与可有着深厚的情谊。
12.下列对选文写作手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B.本文语言平实自然,极富生活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
C.选文第一段记述文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是为了与下文苏轼“废卷而哭失声”形成映衬,这是以喜写悲﹑以乐衬哀的写法。
D.选文第二段借用曹操和桥玄的典故,侧面衬托了自己和文与可情谊的深厚。
(三)(8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词语中使用了什么典故?(每小题1分,共3分)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2)本文作者虽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为什么全文读来却并不感觉低沉?(5分)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如果有大的利益诱惑,他又会怎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1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翻译(每小题3分,共18分)
1—————————————————————————
2—————————————————————————
3—————————————————————————
4—————————————————————————
5—————————————————————————
6—————————————————————————
四、阅读(共16分)
(一)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
————————————————————————————————————
(2)————————————————————————————————————
————————————————————————————————————
(三)(8分)
(1)下列词语中使用了什么典故?(每小题1分,共3分)
1、—————————————————————
2、—————————————————————
3、—————————————————————
(2)(5分)————————————————————————————————————
————————————————————————————————————
五、作文(60分)
(试卷答案)
1B2B
3、C(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包括当时的唐人,如杜牧、唐敬宗,③处的“后人”指唐以后的人,④“后人”指当时的唐人,尤其是唐敬宗)
4选D.A、盖,通“盍”,何,怎样B、善,通“缮”,修治C、伏,“服”心服的意思
5.选C.A、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表示承认某个事实;B、行为,(古)行动、因为;(今)举止行动;D、山东,(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6.A
7.D
8.D
9.A
10.B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时不利兮骓不逝
(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弊在赂秦
(5)忧劳可以兴国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7)少纵则逝矣
(8)冠者五六人
(9)非秦也
(10)明月半墙
(11)奔流到海不复回
(12)三峡星河影动摇
(13)石破天惊逗秋雨
(14)天生我材必有用
(15)一一风荷举
(16)浪漫
(17)南唐后主
(18)古文
(19)陪侍长者闲坐
(20)书斋
三、翻译(每小题2分,共12分)
1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余人
2.秦朝人没有时间知我哀悼,他以后的人哀悼他们。
3.兴盛和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吗!
4所说的天意实在难以推测,而神明之心却是难以明了啊。
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画竹子,必须在胸中先有完整的竹子的样子。
6.凡是长安豪富人家建造观赏游乐场所,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四、评分标准:
(一)(1)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2).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二)
11.D(是直抒胸臆)
12.A(没有议论,原文第一段主要用的是议论)
(三)(1)1.庄子2.谢惠连3.石崇
(2)并不是醉生梦死,一味享乐,是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五、作文。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