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花生》(美国最著名的连环画和卡通系列之一)中,放置在施罗德(卡通人物)的钢琴上的头像是谁呢?是优雅的莫扎特还是健壮的巴赫,哦不,难道不是贝多芬吗?美国的儿童电影《无敌当家》的片名译为Beethoven,还有众多描写贝多芬的电影作品,如《贝多芬住在楼上》和《不朽真情》这些看上去平凡的小事足以证明了贝多芬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当今的流行文化了。
这位身材矮壮、红褐的面色,饱满突出的前额,浓黑而乱蓬蓬的头发,经常不修边幅。就是这样一位身高只有5英尺4英寸,和当时的另一位征服者拿破仑一样高,创造了一个英雄时代的音乐。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早年时期(-)
年12月17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像前辈巴赫、莫扎特一样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波恩市的一个音乐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这个城市的宫廷音乐家。他的父亲发现年幼的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后,想模仿莫扎特的父亲尝试将儿子培养成少年天才第二个莫扎特,便强迫他整天不分日夜的练琴。不过他的父亲粗暴并酗酒成性打骂呵斥是常有的事。
波恩故居
贝多芬最早是师从于宫廷教堂的内弗先生,11岁贝多芬在教堂担任助理管风琴手。内弗先生发现了他的天资和超人的音乐才智,决定倾尽全部心血来培养他。内弗选用了巴赫的《钢琴平均律》来指导贝多芬,使他能较好掌握复调音乐的演奏技巧。同时又有选择地让他欣赏名作,帮助他了解什么才是真正优秀音乐。
年12月莫扎特的去世,让原本打算拜他为师的愿望化为泡影。年年迈的海顿从伦敦回来路经波恩,贝多芬怀着景仰的心情将自己的一首钢琴奏鸣曲献给海顿,后者非常赞赏这位年轻人的才华,提出让他去维也纳随自己学习。在维也纳,贝多芬从海顿那里学到多少东西无人确知,但是他一直受业于海顿。不仅跟随海顿学习作曲,在此期间,贝多芬买了一些新衣服,请了一位假发师和舞蹈教练,目的是获得进入奥地利首都富裕人家的权利。他很快达到了这一目的,不是因为他那糟糕的社交技巧,而是杰出的钢琴才能
贝多芬很快有了很多贵族崇拜者,收到了贵族赠与的礼物。他有了许多家境富裕的学生,出售自己的作品。也有许多贵族向贝多芬预定作品,他请求并最终得到了来自三位贵族的一笔年金,以保障他的创作不受干扰,让我们来看看贝多芬的合约和海顿在40年前所签的合约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反差。
众所周知,一个人只有尽可能地摆脱了所有的后顾之忧,才能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献给他的专业。只有当他的创作成为他唯一的追求,排除了一切不必要的义务之后,他才能创作出这些伟大而崇高的、可以使艺术得到提升的作品。因此,这份文件的签署者作出决定,以保障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工作不会由于他的基本生活需要而陷入困境,也不会使他卓越的天才受到阻碍。
作曲家不再仅仅是一个仆人,音乐从一种工艺走向了一门崇高的艺术。这是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的音乐价值观。
失去听力的贝多芬
年左右,贝多芬开始抱怨他的听力和耳朵里的嗡嗡声,为此他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抑。贝多芬有一种特别的“内心听觉”,即使失去了聆听外界音响的能力,他也仍然能够作曲。贝多芬最终克服了精神危机,结果使他相信人是能够战胜自身的混乱。“遭受磨难的艺术家”这一西方概念的兴起,部分地与贝多芬有关,他被他的同时代人视为一个不幸和厌世的人。当然他的经历也成为他以后音乐的主题: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平静,从平静到凯旋和欢乐的发展过程。
中期—英雄时期(-)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六部完成于“英雄时期”。为什么叫英雄时期呢?他的作品充满了宏伟的气势,主题不断的反复使音乐扩展到非常宏大的规模,当这些主题由铜管乐器强奏时,就形成了一种英雄凯旋般的音响。他的交响曲数量不及莫扎特和海顿,但音乐庞大和复杂。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此曲完成于年春,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他愤然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最受推崇的作品无疑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部作品的新颖之处在于作曲家通过作品的四个乐章,传递出一个心理发展的过程。著名的“三短一长”命运动机在乐曲一开始便跃然而出,贯穿整部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一开始,突然爆发的音响震惊了听众,强烈地唤起了注意,这是多么奇特的交响曲的开头。第二乐章经历了爆发性的第一乐章撞击之后,这个乐章气氛起初是平静的,旋律很宽广。第三乐章中是充满神秘的、有时是有险恶的音响。第四乐章中贝多芬扩张了他的管弦乐队,增加了三支长号、一个低音大管和一个短笛,这些乐器在交响乐中都是首次被使用的。
聆听指导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最后的岁月(-)
年的贝多芬已经完全失聪,几乎从社会中隐退。他与人交谈要借助谈话记录本。他的音乐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晚期作品似乎不是为贝多芬时代的音乐而是为未来听众而作的。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最后一部)是创作的顶峰,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席勒的《欢乐颂》是一首歌颂人类兄弟之爱的赞美诗,贝多芬决定用这首歌词作为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诗节选用两种思想:欢乐使人相亲相爱,欢乐的基础是永生的天父的大爱。
贝多芬的全部音乐中,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是其创作的核心。这突出的体现在他强烈地要求自由、平等和博爱。贝多芬创作涉及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歌剧、协奏曲、序曲、各类重奏、弥撒曲等音乐体裁和形式。最突出的风格特点就是新的交响性思维和表现手段,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1)贝多芬打破以往套曲的相对机械的程式关系,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中、贯穿发展中展开。(2)对比是另一大特点,不仅表现在乐章与乐章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并置,更重要地表现在音乐性格、形象之间的对比并置和冲突。贝多芬的这种戏剧性发展要求,也促使他对原有奏鸣曲式特别是他的展开部和尾声进行扩展,而这就使套曲的结构具有了新的表现规模。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与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相比有很大的创新。它们形成贝多芬特殊的思维方式:对比、连贯和统一。从音乐性格上看分为以下几类:(1)英雄性、戏剧性。这类作品占的比例较重。悲壮激昂、热情洋溢,多用小调式。主题充满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和戏剧性。对比的因素不仅鲜明地出现在主副部之间,而且出现在主部主题本身和引子之中。具有强烈发展的潜在的戏剧性因素。如,第1、5、8、14、23首。(2)抒情性、田园性。这类作品反映出贝多芬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即对大自然的感受。如2、15、21、53首。(3)舞蹈性,这类作品的基本节奏或主题,常是出自贝多芬对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处理和加工。音乐的狂欢性质,与贝多芬表现人民群众的盛大场面、酒神式的精神密不可分。如第6、16、22首等。
贝多芬的葬礼有二万群众为他送行,学校停课,军队也被调来维持秩序。今天,贝多芬的音乐继续得到多数人的喜爱。统计数字显示,他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在音乐厅上演和收音机的播放率,比任何一位古典作曲家都要多。在许多方面,他的音乐属于维也纳古典风格的传统。然而在他的创作中其音乐反映出一种新的精神,在贝多芬的许多慢板乐章中,我们听到了非常抒情的表现,在快板乐章中则充满了惊人的主题、强有力的节奏和鲜明的力度对比。尽管贝多芬停留在古典主义的范围里,但他又是通往浪漫主义的桥梁。为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树立了榜样。他将音乐提高到了戏剧力量的新高度。
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标题性创作原则、音乐传递人类的痛苦与欢乐、现实与美好的理想、愿望等思想内容,以及他的交响曲中所表现出的体裁之间的综合、主题的象征意义、不同性质曲式之间的灵活运用等艺术特征,直接预示、启发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