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资源 >> 正文 >> 正文

听会理大号唢呐,跳彝家蹢脚舞

来源:长号 时间:2024/12/26

凉山州会理县地处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川风滇俗、蜀礼云情,两种地域文化、两种人文情节、两种民族风情交融互补,和谐演进,汇川滇之精粹、集彝汉之优长,再加上与县境内傣族、白族、傈僳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良性互动,酝酿了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

年7月,会理县的“大号唢呐”“蹢脚舞”“红铜火锅制作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被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威震八方的彝族“大号唢呐”

“大号唢呐”主要分布在会理南部关河镇的黑依村、官村,西南部的小黑箐镇白沙村的会理彝族长号唢呐乐舞是会理民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大号高亢雄浑,唢呐清脆嘹亮,两种铜制彝族吹奏乐器一长一短,独具风格,乐声互相交融,相得益彰,构成了一长一短的姊妹器乐。

“大号唢呐”乐典大都以民间五声调式为基础,间或加入清角音或变宫音,以宫、徴两调为主。吹奏的都是本土古朴、典雅、热烈的曲调,各族人民久听不厌,是本地婚丧嫁娶,热闹助兴,哀挽悼念,烘托场面的砥柱。

“大号唢呐”吹奏者都是彝族,这些民间乐手被人们称之为“吹师”“鸣响师”“抬轿行”。他们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的时间应聘外出服务。他们吹奏没有乐谱,也没有识谱、记谱能力,凭着具有的音乐基因和一定的演奏能力,技艺传授完全靠口授心记,下一代要学会各种乐器,记牢一整套吹奏曲牌,一般要花上十余年时间。

目前,会理彝族“大号唢呐”已经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的一张文化艺术名片。但凡省、州、县举办的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都可看到他们的身影,年8月在第二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蜀风神韵四川民族民间艺术展演获民间艺术传承金奖;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太阳神鸟”银奖。

浪漫多情的彝家“蹢脚舞”

蹢脚舞是会理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是舞之精华,以小黑箐镇白沙村的彝族“蹢脚”舞最负盛名。白沙村坐落在如诗如画的美女峰下,是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会理县小黑箐镇的一个享誉四方的特色民族文化村寨。

白沙村人口99%都是彝族,村民们“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个个都是天生的歌手和舞蹈家,人们对“蹢脚舞”的喜爱达到了“三天不跳,不乐不笑;七天不跳,脚板废掉;十天不跳,灵魂出窍”的程度。每天村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跳舞场,在夜幕降临之时点燃熊熊的篝火,踏歌起舞,尽情欢跳。

白沙村的蹢脚舞,名目繁多,有“背榨把”“搓脚”“三脚跷”“四脚二换腿”“三道把”“撵雀儿”等不同名目,各种奇妙的舞步让人眼花缭乱。

早在年,由白沙村农民组成的蹢脚舞表演队就参加过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出;年获第四届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节优胜奖;年获第五届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节金奖。

转自:会理宣传

欢迎各位在文章底部留言评论!

温馨提示

本信息已发布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