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故事乐器村里流动的乐章新华社客

来源:长号 时间:2023/10/16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02:07

多年前由比利时人发明的萨克斯,如今成了天津一座小村庄的靓丽名片。

天津市蔡公庄镇四党口中村,这个有着拗口名字的村子,不久前以“天津萨克斯村工人月薪2万仍紧缺”的标题火上热搜。“月薪2万”的表述,在当地村民们看来“略显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有多常住人口的中国村庄,靠着一股不怕困难的“蛮劲儿”,打造出了世界 的管乐器生产基地之一。

天津奥维斯乐器有限公司员工在厂房内制作小号。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如今,四党口中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中国人爱上管乐,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循环”,不仅为村子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也用流动的音乐阐释着乐器村的浪漫内核。

音乐从这里飘向世界

夏日傍晚的四党口中村,总会有阵阵萨克斯声响起。

刚刚忙完村务工作的党总支书记黄金鹏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回忆起了四党口中村半个世纪之前的样子。

“那个时候村里人天天务农,村里都是土路、家家都住平房。”黄金鹏介绍,20世纪70年代,村里为了摆脱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选派了十多人去天津市乐器厂学习乐器配件制作技术,回来后在村里建起了配件厂。“配件厂发展成了多家乐器厂,为村子生产乐器奠定了基础,也逐渐影响了村里的年轻人。”

张国民就是其中之一。20多年前,在村里从事纺织机配件制造的张国民嗅到了乐器里的商机。“当时纺织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村里的乐器企业发展势头正好,刚好我们有加工机械的基础,就转型做起了乐器。”张国民说。

天津奥维斯乐器有限公司员工在厂房内焊接乐器。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他给自己的企业取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奥维斯乐器,并且从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决定——走出口这条路,先做国外市场,再做国内市场。

年6月,奥维斯生产的 批长笛“上线”。“那时我们甚至没有自己对外出口的窗口,完全依赖外贸公司。我带着乐器去北京、天津的外贸公司,一家家地跑,一遍遍地介绍。”凭着精确的音准和动人的音色,他们终于打开了出海通道。

20多年过去了,四党口中村生产的乐器依然以出口为主。萨克斯、小号、长号……乐器的品类逐渐丰富,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年出口销售额超过一亿元,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十多个国家。

外来客在村里安了家

乐器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了,也吸引了大批外来客来这里工作和生活。

“最多的时候,村里一半是本村村民,一半是外地打工者。”黄金鹏说,与其他吸引务工者的中国村庄不同,来到四党口中村的人,大多数买下了小院,甚至将父母、子女一并接来,把他乡变成了故乡。

今年49岁的付忠良,在四党口中村工作已经超过30年,从事的是乐器制作过程中最累的抛光工作。“十几年前,我们的抛光车间里灰尘漫天,干一天活全身上下黑黢黢,活像个挖煤工人。但现在,厂里安装了除尘设备,工作轻松多了。”他说,这份工作虽辛苦,但收入颇丰。

天津奥维斯乐器有限公司员工在厂房内制作、调整乐器零件。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生产乐器的人们,也渐渐迷上了乐器。年来到四党口中村的付广成迷上了萨克斯,闲暇时,他拿起萨克斯,双手扣键,一点点学,慢慢地倒是会了不少曲子,肯尼·基的《回家》、伦道夫的《喋喋不休的萨克斯》,都是他的 。

后来他如愿成了一名萨克斯检测调试师,厂里生产的每一支萨克斯,都得经过他的手,“一支萨克斯拿在手上得整体感觉好,从按键弹簧的力度到音准音色,都得完美才行。”

“错个身”发现新路子

经过几十年发展,四党口中村几乎每家都有人会做萨克斯,每个月生产成品萨克斯1万多支,成了远近闻名的“萨克斯村”。乐器厂多了,但品类却相对单一,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是利润的下滑。

“年,一支萨克斯的平均利润能达到30%,但是到了年前后,利润已经下滑到了不足10%。”张国民说。“有些小作坊为了提高销量,偷工减料、压低价格,村里的厂子受到了很大影响。”

天津奥维斯乐器有限公司员工在调整号管。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在离四党口中村3公里外的小王庄村,陈宝展选择“错个身”寻找发展路径。

“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意识地进行差异化发展,降低竞争压力。”天津华一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宝展说,他们选择研制生产西洋乐器中的“小众”产品。

错位发展的路,肯定不是容易的路。陈宝展带着团队,花费5年时间,攻克了双簧管和巴松研发的技术难题。

“岔开产品竞争,也就意味着周围没有经验可循,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比如巴松,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生产厂家,测绘、模具、研发的重点都不掌握,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只能一步步来。”他说。

令陈宝展欣慰的是,虽然经历了阵痛,但技术难题一旦攻克,生存的空间便也宽阔起来。如今,他正带领50多名员工,致力于开拓双簧管、巴松、抱号、行进号等乐器的中高端市场。“做一只新产品,利润顶得上很多支萨克斯。”

要让乐器有更好的销路,开拓国内市场是关键。“村里生产的乐器主要用于出口,不是国内市场不认可,而是管乐器在国内的接受程度比较低。”黄金鹏说。

让村里人先学起来,慢慢让更多人接受管乐、爱上管乐,这是一条漫长的发展之路,四党口中村的村民们走得很慢,但不会停歇。近年来,村里借助公司与学校合作的模式,让管乐走进中小学课堂。四党口中心小学成立了萨克斯乐队,从天津的艺术院校请来老师,每周为学生进行培训,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区里、市里参加比赛。

“这些孩子未必会走上音乐的道路,但是他们会带动周边的孩子喜欢管乐,等他们长大了,用他们的经验带动村里的乐器产业进一步发展,喜欢管乐的人越来越多,路子总会越走越宽,到时候肯定就又不一样了!”黄金鹏笑着说。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刘恺

记者:尹思源、白佳丽、张宇琪

视频记者:邓浩然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