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9日,常孟兰时任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他是河北赞皇县北竹里村人,44年参军,身经百战,立下不少战功。当时常孟兰所在的团在朝关外转移的过程中,和敌军主力在北京延庆县桑园镇的古长城脚下撞上了。敌强我弱,走为上策。常孟兰因此接受了连长交给的带五班的7个战士,在最前沿牵制和吸引敌人主力,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的艰巨任务。
连长也详细命令他们,要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发起阻击,只要能拖他们到天黑,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就有了很大的保障。说完具体的作战命令后,连长大声的问道:能完成任务吗?常孟兰和7名战士立刻大声回答道:能!连长转身要走时,常孟兰问道:连长,那我们啥时候能撤退?连长听后回道:等我在山那边吹一声长号你们就任务完成,就能够撤退了。
连长离开后,常孟兰和他的7位战友在山道上摆开作战阵势。和敌军激战一个半小时后,天色已经完全漆黑。有漆黑夜色的保护,大部队肯定已经安全撤离,常孟兰和7位战友们的作战任务也已经完成。可那声军号,还没有吹响。连长没有吹响军号,就代表任务还没有结束,自然也就不能撤退了。常孟兰和7位战友们也继续和敌军展开激烈对战,最终常孟兰端着一挺机枪突围了出去。
突围出去后,常孟兰沿途打听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打听到其所在部队的确切下落,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回到了老家北竹里村。此后,在激战中奇迹幸存的常孟兰开始了一生的愧疚和寻找。他愧疚于那7位战友的牺牲都是因为他要坚持听到那声军号而导致的。而从回到老家开始后,他也一直寻找着自己曾经所属的部队,寻找自己的连长,除了复命,他还最想知道那声军号在当时为何没有吹响?
功夫不负有心人,96年初,在一位军事学院将军的帮助下,常孟兰终于找到了自己曾经所属的部队。当时驻扎在辽宁本溪的一个地炮团前身就是他所在的三十团。当年,71岁的常孟兰老人从河北到东北,再到本溪,一路历经艰辛,见到了老部队的新团长。坚持寻找老部队48年的辛苦,只有常孟兰本人自己知道。因此,在见到新团长后,这位铮铮铁骨的老兵不禁老泪纵横,接着立正、敬礼,大声复命。
虽然如愿找到老部队,但常孟兰老人没有找到连长,也没有找到其他战友。所以,那声军号为何没有吹响只能是个迷了。后来部队首长想让常孟兰老人到荣军院安度晚年,但被他这样拒绝了:我找部队的目的是交差,不是要待遇。04年,常孟兰老人在家中安详去世。
大儿子常贵文在接受采访,回忆起父亲时这样说道:我很小时就知道父亲出远门是找战友,找部队去了,家里经济一般,他因此就经常靠捡废品凑路费。由此我们可知,常孟兰老人不仅是老兵,更是我军的军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