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前景 >> 正文 >> 正文

家有两个考过英皇八级的音乐ldquo

来源:长号 时间:2022/6/22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m.39.net/news/a_6084083.html

作者:李爽

授权转载自:英国有精英

ID:British-Elites

上篇(点击阅读)写了我家的音乐废柴们的经历;这篇给家长们列一下废柴们对在中、小学阶段学音乐的点评。

11

1

首先说一下考试,(嚯嚯嚯,家长最关心滴),英国音乐考试两大体系是ABRSM和Trinity。相同的是,都在乐器6级考试时,要求通过理论5级。也因此明白地告诉你,5级以内的,都是玩,愿意跳级,随便;不想练,随意;同时学两门,随心;高兴就好,1-5级,都能混下来。而从6级开始,您就是真的喜欢或者说打算正儿八经对待乐器了,恭喜您,先考个理论5级吧,pass就行,得优也没用,没人care5级的证书。

ABRSM和Trinity的区别是,前者比较全面,后者以演奏为主,那些自省唱歌非长项的,可移步Trinity。

乐器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家长的选择,有些还会考虑挑挑冷门乐器增大进入乐团的机会。(进乐团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肯定,更重要的是能有一堆人每周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制造声(zao)音,简直不要太爽,老大很有一堆音乐死党,时不常幻想一下去意大利流浪演出神马的)

现在各中学都有音乐奖学金,一般很谦虚表明够6级就能申请;But(英国人在but之前说的都不需要听),没到8级,其实是有些碰运气的成分。(这事我也就说说,别找我对质哈。小闺女钢琴老师一爱徒去考某校奖学金,说天外飞来一俄罗斯神童,啥级都没考过,但天赋在啊)。而且拿到音乐奖学金也不意味着学术方面可以放宽松一点,除非乐器演奏当天让学校看见了莫扎特,那数学不及格也能要啊;而且奖学金每年只有学费的10%(走读),并免费学一门乐器的,但要求必须参加学校的各种音乐团体,必须在所有的音乐会上演奏,得益与义务相辅相成,大女儿和她死党们好几个都拿音乐奖学金,也都是已经在读时拿的;小的甚至考虑要不要申,因为承担的义务太多了,也就是束缚太多。

2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乐器的选择吧。

钢琴,8级和8级以上难度很大,考diploma要求一个小时的独奏,而且只有pass和notpass,错一个音符,就完蛋。

钢琴小选手们在学校音乐里的大部分作用是弹电子琴,很多钢琴娃觉得有点侮辱人,都会礼貌地拒绝啊拒绝。当然,如果觉得钢琴不够难,有余力的建议挑战管风琴,英国很多教堂都有,免费教、免费练,唯一的就是需要在教堂的一些音乐场合演奏或者伴奏,家长们可以给娃普及一下:管风琴有3排键、加音栓和脚踏板,每台琴的音栓都不一样,一台琴能自己演奏一首交响乐,标准管风琴是1,根音管,最大的管风琴33,根音管。

弦乐: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

因为小提琴的技巧太多,就算专业选手也不敢说能覆盖所有的技巧,而且一般只擅长演奏某一时期的乐曲,比如17世纪罗曼蒂克的音乐,职业选手都如此,难度可见。其次,给小提琴写的乐曲太多,难度不一,很多简直只能膜拜,不能跪拉。大提琴说难,其实是有很多写得很好的曲子,有难度。而中提琴和低音提琴难度低,是因为曲子少,很少有专门为这两者写曲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也是改编版,呵呵,练起来当然相对简单了。对于家长而言,给娃选了小提琴,基本上,7级以前,避免不了拉锯声,先找好耳塞吧。

铜管乐:小号〉法国号〉大号、长号、上低音号、低音号、短号。

小号的乐曲最丰富,表现力也最强;法国号难度大,是因为管子绕来饶去,声音出来太难了,其实指法的难度跟后面那一堆号差不多。选铜管乐很容易进各种乐队乐团,但一定要气量够,能吹响,这也是为啥考级时间拖得比较长:因为吹不出那个高音,嗯哪,您就不能练那个级别的曲目(我家两个都游泳,对吹号真的有帮助)。另外,英国娃普遍会带牙套,一带2-5年,摘牙套之后,才能考更高级别,无他,嘴唇抿不下去。

木管乐:长笛最容易上手,但级别高,难度也高。其余的单璜、双簧、萨克斯风难度适中,最难的可能是巴松,我家废柴号手们基本上吹都吹不响。

英国还有自己偏爱的乐器,竖笛——recoders,上手快,但难度其实不小,欧洲一些音乐学院有这个专业,见过演奏家拿着3-5根轮流吹,非常酷。巴赫、亨德尔都给竖笛写过曲目。老牌私校一般有木笛小组,小学和中学低年级都会参与音乐会的。

然,吉他也是乐器,玩弦乐的喜欢客串一下吉他,但仅限于流行乐伴奏和电吉他,如果古典吉他,娃的手指尖做好了磨破皮、指流血眼流泪的准备吧,非常非常难啊。

做音乐,还有一条捷径,合唱团,喜欢张大嘴就报名吧,五音不太全也没关系,人多看不出来的,但没有年级没合唱团,没有学校没父母/老师合唱团,没有教会没合唱团,英国人爱合唱爱到发展出“合唱有助于身心健康、团体意识”的理论来,而且还有机会去欧洲和美国表演,掌声鼓励。

打击乐、木琴和竖琴,学的非常少,如果不是一生唯一真爱那种,最好跟学校确认能进乐团再发展这些个人爱好。

以上种种来自我家废柴的总结,对与错,她们娘概不负责。

3

最后感慨一下,除了感激这些年耐下心性陪着废柴们玩音乐的老师们和真心发展和看重音乐的中小学以外,柴娘真心觉得英国整体的大环境对音乐实在是营养过剩。

先不说如BBC这样的公共媒体每年有世界上历时最久最大型的夏季逍遥音乐会(BBCProms),最低5英镑一张站票可以听一场古典乐,18岁以下儿童票是成人的一半,最好的位置也就不到20英镑一张,简直物超所值;还有非常及时、总能直播或者转播世界最顶尖音乐会全场曲目的BBC3古典音乐台;其次,遍布全国的教堂和各区都有自己的音乐会项目,还有一些老师会经常在教会举办学生的免费音乐会,既可以为教堂募捐,也回报了当地居民;大量的专业音乐家都在当地一些学校教书,或者业余授徒,还经常参与各学校的音乐会,去那定海神针的角色,镇住经典的大曲目,以身作则手扶着小小音乐家们走上爱好之途。

而与流行音乐齐头并进的音乐剧也如古典音乐一样,深入人心;花样繁多的流行乐选秀节目和电影,每年都有流行的音乐电影大热,从的《PitchPerfect》到去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要票房有票房,要艺术有艺术,一轮又一轮掀起全民狂热。

而在伦敦,从南岸中心到BBCMaidaVale中心,常年不断的家庭音乐会基本没门槛,喜欢就可以申请;一些老牌的爵士乐酒吧也有让青少年申请演奏的项目;这还不算英国最流行的各种音乐节,一年有能列出来的有(!)场,大多数是在户外的夏日,遍布全英大小城镇。这些,真真体现了非洲那句谚语:Ittakesawholevillagetoraiseachild,在英国玩音乐的娃真的很幸运。

我家的传统家庭项目之一就是每年最少看2场BBCProms,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