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长号 >> 长号前景 >> 正文 >> 正文

此河南人改变少数民族一习惯,去世后人们宁

来源:长号 时间:2023/9/21
北京治雀斑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4/9355969.html
北京治雀斑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4/9355969.html

《后汉书·邓训传》: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古人的文字很精练,表达也很精到,但我还是决定将邓训的事迹重述,与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这段历史。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间仿佛一直是不太信任的,而中原王朝采取的“感化”也少有成功的,但邓训是个例外。

邓训(40年―92年),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官员出身名门,他的女邓绥是汉和帝的皇后。因为有着远大的志向,邓训不喜欢文学,常被父亲责怪。后来入朝为官,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公元88年,护羌校尉(汉代在羌人居住区专门设立的官职)张纡诱杀烧当羌(古羌人一部)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时,邓训的职位是张掖太守。

新官上任,邓训还没来及烧三把火,羌人就气势汹汹地来了。而张纡是怎么诱杀迷吾的呢?

87年3月,护羌校尉傅育带领三千精锐骑兵追击羌人军队,中了埋伏,傅育及其部下将士八百八十人阵亡。汉章帝命陇西太守张纡为护羌校尉,在木乘谷(今青海湟源县)打败羌兵,迷吾表示投降,张纡接受,并在临羌(今青海湟源东南)设宴接待迷吾。但这个张纡却玩了不该玩的一手,即在酒里下毒,毒死了迷吾,并让提前安排好的伏兵杀死迷吾的随从及其他羌人部落首领余人。

迷吾死了,他的儿子迷唐继立,因为张纡采取的“非常规”手段,让羌人部落民众更加团结,实力更加强盛了。引兵前来“报仇”的即是迷吾的儿子迷唐,手上大约有1万人的兵力。而此时,邓训的部队也就来人,更要命的是,在这人当中,还有人是小月氏人,这些人是早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后,留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大部分移居河湟谷地)。他们虽能与汉军一起并肩作战,但有时也经不起羌人部落的拉拢,常常是首鼠两端。

羌人来到塞下,见汉军军容严整,不敢轻举妄动,就想到了一个损招——胁迫当地的小月氏人,把帮助汉军作战的小月氏人的老婆孩子抓起来,让他们无法与汉军形成合力,进而投靠羌人。

怎么办?邓训的护卫说:“那就让这些胡人自相残杀好了,我们坐收渔翁之利!”邓训说:“不行。我们这些当兵的,吃着国家的皇粮、花着国花的银子,就得给老百姓办事。现在,凉州的官吏百姓性命岌岌可危,我们得想出万全之策才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把小月氏人推出去。而以前他们对我们不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我们为何不趁现在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

于是,史上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邓训下令打开城门,将城外小月氏人部落里的妇女儿童、老人小孩全都迎进了凉州城,为给这些人提供住所,他甚至把自家的房屋出腾了出来。随后,派出军队把守各个城门,以保卫小月氏人的安全。

小月氏军人看到这一幕后,纷纷跪倒在地,感动地叩着头说::“汉朝以前常想让我们与羌人相互争斗,现在邓校尉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在我们危难的时候,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以后,我们只听邓校尉您的命令,您指到哪儿我们就打到哪儿!”

羌人一看“报仇”的事没了指望,只能撤军。邓训从小月氏军人中抽调了其中年轻勇敢的几百人,留在自己的部队中,让他们给自己做护卫和随从。

此后,邓训同样将“恩德”用于羌人。之前,羌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即是一些老年人得了病,因为医疗条件差得不到救治,痛苦得受不了,常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邓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羌人部落的一位重病人“抢”了过来,决心要医好他的病。然而,那位重病的羌人并不配合,坚持自杀。邓训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为他用药治疗。不几日,羌人就被医好了,康复了的他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回到部落后情不自禁地当起了邓训的“义务宣传员”,而邓训这边也开始不断收容一些羌族病人,并为他们医好了病。

如此一来,一传十、十传百,邓训成了很多人的“救命恩人”,人们再说到他时,没有不感激的,很多羌人部落也因此投降了汉朝。而邓训也借助这些羌人的力量,最终打败了迷唐,使他归顺了朝廷,河湟以及河西地区由此太平,汉朝威信极大地建立起来。

90年,因南匈奴请求,汉朝任窦宪为车骑将军出兵讨伐北匈奴,窦宪深知邓训少数民族工作做得好,就上书朝廷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不愿和窦氏族人亲近,以自己上了年岁为由拒绝。随后,窦宪从凉州等地抽调月氏人、羌人等少数民族的军队,把他们编入自己的大部队,一起参加了讨伐北匈奴之战,正是这支多民族军队彻底击溃了北匈奴。

92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53岁。《后汉书》: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意思是,不管是官吏、百姓还是羌人、小月氏人都很爱戴邓训,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

那些羌人、小月氏人有个习俗,即是他们的父母去世,都以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但当他们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甚至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家的狗、马、牛、羊,悲伤地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而在邓训先前任职乌桓校尉的地方,下属与百姓听说邓训去世的消息后,都要前来这邓训吊丧,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巡防的士兵抓住那些人不让他们走,并将此事报告给了校尉徐伪。徐校尉叹息感叹地说:“这是深情大义呀!”便释放了他们。后来,凉州的百姓们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有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段民族佳话,在彼此信任、彼此关爱、彼此尊重里,只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没有民族隔离、民族歧视。(文/路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