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天,一个七旬老汉独自搭乘火车,从故乡千里迢迢赶到了辽宁本溪桥头镇。
这里驻扎着一支解放军部队,老人之所以赶到这里,为的就是找到这支部队,对首长汇报,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
不过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一个七旬老汉怎么可能肩负着部队的任务呢?
当老人来到部队所在地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他已经冻得面色发青,几个出门的小战士发现了他,赶紧将他扶好,给他拿了些热水喝。
老人却顾不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哆哆嗦嗦地对几个战士说,他要见首长!
结果,话还没说完,因为身体虚弱,老人居然晕了过去,几个小战士无可奈何,只好暂时把老人扶到了办公室休息。因为看老人刚才的神色很认真,不像是说胡话,几个人一合计,还是把这这件事情汇报到上级。
没多久,团长王永久来到了办公室,正赶上老人醒来。
老人一听王永久是团长,居然挣扎着站了起来,庄重的立正站好,对着王永久敬了个军礼,大声说道:
“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任务已完成,请首长指示!”
王永久愣住了,年那会儿,他还根本没出生呢,老人口中所说的这个任务是真是假?
王永久拼命回忆着,而老人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激动地对王永久讲起了当年的故事,王永久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当年挽救部队的功臣。
报效国家
这位叫做常孟兰的老人有着坎坷的经历,原本他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想到,解放战争一爆发,他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国民党的那些长官把他们这些壮丁当做奴隶一样使唤,死在战场上,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常孟兰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天在战场上送了命,连回家见父母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没想到,仅仅过了三个月,事情忽然发生了转机。
原来,他所在的这支国民党部队和解放军迎面撞上,在解放军的强力攻势下,他们这群临时被抓来的壮丁很快就死得死,跑得跑,常孟兰则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俘虏。
他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因为国民党长官多次跟他们讲,解放军的手段很残忍,抓到人之后,不是枪毙,就是凌迟。但没想到,进了战俘营之后,解放军对他们非常好,不仅没有虐待他们,还给他们发了回家的路费。
另外,在战俘营里,常孟兰还跟着解放军战士一起上了几天学习班,虽然在这里待的时间不长,但常孟兰却早就已经改变了对解放军的偏见。
他看得出来,解放军才是真正心向老百姓的队伍。
原本,在拿到路费之后,常孟兰是想回家的,但是他又听到解放军说,凡是愿意留下来加入解放军的,也可以留下。
常孟兰当时就举了手,他想加入这支队伍,帮穷人打仗。因为他自己也是穷苦出身,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但是他也想为这个国家做一点贡献。
英勇善战
就这样,常孟兰成为了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的一名战士。
在解放军队伍里,常孟兰进步神速,他加入了解放军所开办的扫盲班,开始努力地读书认字。在战场上,他也不落下风,每次都冲锋在前,过去在国民党的阵营里他最害怕打仗见血,但现在,他却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因为他现在有了信仰,明白自己在为什么而打仗。
第二年,常孟兰的入党申请书被批准了,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常孟兰一生的骄傲。从此之后,他愈发坚定的作战,他相信光明迟早会到来,那个时候,解放军会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他们这些穷苦人也就能翻身做主人了。
年,常孟兰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的指令,来到石家庄一带和敌人作战,他们的任务是拿下前方的制高点,这是整场战争的关键。
如果不夺过这个阵地,就没有办法扭转局势,也会大大地拖延后续部队的作战速度,所以,当时所有的战士都抱着一个信念,即便豁出去这条性命也一定要完成任务。
战斗十分惨烈,敌人也深知石家庄的重要性,所以派出了大股部队前来和解放军作战,而且还调来了大批的轰炸机。
在激烈的战斗中,常孟兰身负重伤,整条右臂都被鲜血染红了,但当时的常孟兰一点儿都顾不上自己,他所带领的八连二排是抢占阵地的先锋,所以他们绝不能后退。
常孟兰忍着手上传来的剧痛,带着战士们英勇地冲上了阵地,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每次他们站上阵地,敌人就会进行反扑,就这样,你来我往,一次又一次的交手,常孟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斩杀了多少敌人,等他回过神来,战场上早已经遍布尸体。
这次战斗,八连二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英勇地完成了任务,是战斗中的头号功臣。
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表现,部队里特意找了摄影师,让常孟兰和他所带领的战士们拍了一张合照,这是常孟兰人生之中的第一张照片,也正是这张照片在多年之后证实了常孟兰的解放军战士身份。
石家庄的英雄事迹让常孟兰在部队里出了名,成了战斗英雄,不过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年,常孟兰所在的八连又接到了一个任务,向关外转移,原本这不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但意外就是那么突如其来,就在他们转移到北京延庆县古长城一带的时候,忽然和敌人的一支主力部队迎面遭遇上了。
这下,情况变得非常危险,以八连当时的兵力,根本不能和敌人正面抗衡,可是敌人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们又要如何逃出生天呢?
身负重任
生死一线,八连连长何有海立刻进行了部署,幸好现在敌人还没有摸清楚他们的虚实,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必须带着战士们立刻撤离,不过得有人守在这里,阻击敌人。
整个连队里最可靠的战士非常孟兰莫属,连长便把这个最危险也最重要的断后任务交给了他。
常孟兰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个责任,但是他清楚,自己很有可能会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不过,当时常孟兰的信念是,只要能够挽救整个连队,即便牺牲,也是值得的。
当然,连长绝不会放弃留守在这里的常孟兰等八名战士,当时连长和常孟兰做了约定,他们需要在这里坚守到天黑,在部队彻底离开之前,不能后退一步。
不过,等撤退的任务结束之后,连长会在山顶吹响长号,等那个时候,常孟兰就可以带领战士们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了。
连长所保证的这一声军号,就是他们这八个人活下去的保证。
常孟兰记得,在艰难的战斗之中,自己一直在等待山顶传来的响动,但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声音,这场战斗是常孟兰一生之中打的最后一仗,也是最惨烈的一仗。
最开始,常孟兰并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兵力,后来他经过观察分析出,敌人可能有整整的一个军,用八个人的力量去抵挡一个军的人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常孟兰还是创造了奇迹,在接下任务之后,他便让战士们分散把守在各个关口,阻击敌人。
他们的手里只有机枪和手榴弹,但敌人却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阵地很快就被敌人轰炸地摇摇欲坠,泥土飞溅,差点儿把常孟兰活埋。
常孟兰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用手中的机枪射向敌人,把手榴弹拼命地往山下扔,敌人恐怕也想不到这山上仅仅有八个人。
因为敌人对他们心存忌惮,所以一时之间才没有全部地围上来。
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八名战士受了伤,而且手里的武器也快消耗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心中都很焦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任务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为了大部队的生死存亡,他们必须在这里坚守下去,但坚守恰恰是最消磨意志的,越打下去,就越看不到希望,而且天渐渐的黑了,集结号却没有响。
作为断后队伍的负责人,常孟兰心里比谁都着急,一方面他要稳定军心,带领战士们继续战斗,一方面他还得时刻注意着大部队传来的情报。眼看天黑了,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可能判断出这个阵地上没有多少人,所以胆子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有几个战士着急了,问常孟兰要不要直接撤离,反正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大部队怎么也该撤离完了。
但常孟兰不能下这个命令,因为谁也不知道前方的战场会发生什么,万一大部队就是碰上了差错,还没有撤离完毕,他们却提前走了,那岂不是把所有人的性命都交到了敌人手上?
只要集结号没有吹响,他们就只剩一个选择,那就是坚持下去。
为了让大家安心,常孟兰派了整个部队年纪最小的战士出去,让他到阵地的另一头,听着部队的号令,只要号声一响,立刻就走。
血泪交织
但他们还是没能等来那道撤退的指示,等来的是敌人第四次疯狂的进攻,这是常孟兰最不愿回忆的一次战斗。
当时天色已晚,敌人往阵地上投射了大量的照明弹,同时又把所有的火炮部队调到了最前沿,对阵地进行疯狂的轰炸。
常孟兰的视线很快变得模糊起来,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飞起的泥土沙石,还有战士们的断臂残骸。
在经历了一番强烈的轰炸后,阵地已经乱掉了,此时已经没有办法做什么战术布置,活下来的几个人只能端着机枪,尽力的阻止敌人的围攻。常孟兰的身上被子弹打出了好几个血孔,鲜血直流,但他还是一直往前冲,吸引着敌人的火力。
此刻,常孟兰已经不敢去数自己身边还有几个活着的人,他脑子里唯一的信念就是继续打,他还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希望这个时候号声能够吹响,但他知道,自己等不到了。
第二天早晨,天色破晓,常孟兰醒了过来,他看到自己的军装早就已经变成了红色,他猛地站起来,在阵地上开始呼唤其他战友的名字,但是早就已经没人回答。
在地上,常孟兰只看到了几节断掉的手指,一些被炸成碎片的衣服,几挺早就已经打到变形的机枪。
八个战士只活下来了常孟兰一个,常孟兰坐在地上满心绝望,他活下来了,这是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可是,这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此时的他已经和大部队失散,不知道自己该去往哪里,常孟兰的第一想法还是要找到部队,他要继续战斗,而且,他有一件事情想不通,那声集结号为什么没有响?
他相信连长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抛下他们,这不是解放军的作风。所以,他才要问个清楚,但他却再也找不到关于部队的消息,他当时所在的地方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常孟兰的处境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被抓进监狱。
他隐姓埋名,扮作乞丐,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能回归部队,自己还好几次差点死在路上。无可奈何之下,常孟兰只好改变策略,决定先回到自己的家乡把伤养好,然后再慢慢地寻找大部队。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虽然顺利地回到了家乡,但联系部队的事情还是很困难。
直到年新中国成立,常孟兰才觉得有希望了,他带着家里不多的积蓄,千里迢迢跑到了北京,那里有一个专门招待失散军人的部门。常孟兰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消息,又拿了一封介绍信。
看着这封介绍信,常孟兰觉得心里有底了,只要部队还在,自己就总有一天能够回去的。
可是,那个时代信息很不发达,像常孟兰这样急着找部队的老兵也很多,常孟兰除了知道部队的番号之外,拿不出任何的证明,所以,事情反而变得更加麻烦。
虽然寻找部队是大事,但常孟兰还得养家糊口,不能一直等待下去,常孟兰只能带着介绍信又回到家乡,希望有一天好消息能够传来,但他却再一次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三年解放战争,许多部队的番号变了,人员也早就变了,那些过去认识常孟兰的战友,或许也牺牲在了战场上,谁又能证明他的身份呢?谁又能知道他原先的部队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呢?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常孟兰心里永远都放不下这件事情,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既然是战士,哪有不回归部队的道理?
苦苦寻找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常孟兰就不断地跑到各个军区去打听,全国上下几乎找了一个遍,可是他却没能找到一个当年的战友,反而在某个烈士陵园里发现了当年团长的墓碑。
看到墓碑上的那个名字,常孟兰哭得差点昏死过去,他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进入了80年代,常孟兰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精力充沛的战士,他成了一个最平凡的老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没找到什么体面的工作,平日里靠捡废品为生。
年,忽然有一支部队来到了常孟兰所在的村子附近,那是石家庄陆军学院所建的一个训练场,经常有年轻的军人在这里进行训练。
看着这些年轻人,常孟兰的心里倍感酸楚,想当年,他也曾这样的意气风发,可现在自己这副样子,谁又能想到他当年也是个战斗英雄?
因为住得近,所以常孟兰很快和这些年轻的解放军学员熟悉起来,虽然已经离开了部队很多年,但一谈当年的故事,常孟兰依旧非常兴奋。年轻的战士们也很快注意到,这个叫做常孟兰的老人家与众不同,他对于解放军似乎非常了解。
于是,便有学员向常孟兰打听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常孟兰便对他们讲述了自己当年的故事。
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少将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认为老人讲得十有八九是真的,当时这位少将便坚定了一个想法。他要帮助这位老人实现他的心愿,找到他的队伍。
常孟兰没想到,几十年后居然有一个人愿意帮助自己,他非常感激。
但即便王定庆是解放军内部人员,想要打听这件事情也很不容易,全国上下成千上万支部队,怎么可能说找到就找到呢?
为了这件事情,王定庆四处打听,联系了自己能联系到的所有人。
久别重逢
直到年,才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有人告诉王定庆,常孟兰老人所找的那个部队现在隶属于沈阳军区,还告诉了王定庆一个地址,这个消息让常孟兰兴奋不已,难道说,自己年届七旬,终于能够回归部队了吗?
常孟兰跟家人说了这个好消息,还说自己要立刻到沈阳去,去汇报自己当年的任务,他要告诉首长,自己完成任务了,没辜负他的信任。
但家人一听都赶紧阻拦,常孟兰都71岁了,而且现在又是大冬天,眼看都要过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跑到沈阳去,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呢?
再说,常孟兰已经找了这么多年,前前后后的折腾,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感到很厌烦,可是现在谁也拦不住常孟兰回归部队的决心,他带着一包零钱,一点干粮,踏上了自己寻找部队的路。
听完常孟兰所讲述的这个故事,王永久久久回不过神来。他看着老人的脸,忽然想到,他看到过老人的照片,那是一张合照,摆在军队的荣誉室里。
没错,正是当年攻打石家庄之后,年轻的常孟兰和战友们所拍摄的那张合影。那个时候,常孟兰还很年轻,他绝对猜不到,自己的人生会经历这么多波折。
王永久非常激动的领着常孟兰到了荣誉室,指着墙壁上挂着的那张照片让他看。看到这张照片,常孟兰忽然嚎啕大哭起来,这么久了,他终于找到了!
王永久立刻站好,也对着常孟兰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对他说:
“常孟兰同志,我代表团党委对你和你的战友在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牺牲表示衷心感谢,对你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和你对组织交给你的任务的负责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战斗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听到这句话,常孟兰终于感到了安心,几十年了,他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从部队领导的口中,常孟兰还得知了一个让他伤心的消息。
他当年的连长何有海在年的时候牺牲了,他死在朝鲜,再也没能回家。
常孟兰一直想要找到连长,问一问当年他究竟有没有下撤退的命令,但没想到,当他终于回到部队的时候,连长已经不在了。这一刻,常孟兰也放下了多年的执念,无论如何,他已经向部队交代了自己的任务,实现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随后,部队恢复了常孟兰的老兵待遇,年,解放军战士常孟兰在家中安然辞世,他的骨灰被迁入烈士陵园,和他当年的战友们埋葬在一起。
半生飘零,如今,他终于有了归属。
值得一提的是,常孟兰正是电影《集结号》号中谷子地的原型,为了战场上那一声没有吹响的军号,他苦苦寻找了48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16.html